項目序號:1450
項目編號:Ⅵ-89
公布時間:2021(第五批)
類別:傳統(tǒng)體育,、游藝與雜技
所屬地區(qū):湖南省
類型:新增項目
申報地區(qū)或單位:湖南省湘潭市
保護單位:湘潭市巫家拳協(xié)會
巫家拳又稱南少林巫家拳,,屬于福建南少林拳系的一個內家拳種。相傳為福建連城縣人氏巫必達所創(chuàng),,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下傳已近十代,門徒數(shù)以萬計,,遍布湖南,、湖北、江西,、云南,、四川等地。
巫必達先生藝成后,,輾轉來到湖南,,以其新創(chuàng)的拳法授予湘潭馮萬山、馮南山,、馮熙臺(綽號燈芯飛,,系南山之子),;株洲李大魁、唐山及湘陰周八皮等人,。巫祖因終身未娶,,故晚年由馮氏兄弟迎養(yǎng)家中,直至清嘉慶壬申年故去,。享年62歲,。由其門人葬于湘潭市東郊青山村黑石頭。
巫家拳是湖南流傳較廣,、群眾喜愛的一個有獨特風格的拳種,。該拳既有少林拳術的各種攻防手法,又有武當內家拳法,。
巫家拳具有較深的拳理:交手不離七孔,,手打三分,腳追七分,;乘空而進,,見隙必攻;手進身進腳相隨,,意動氣動勁亦動,。其拳法有六肘、八拳,、十二拳等18套,。
巫家拳傳藝崇尚武德,有“狂妄,、輕浮,、忘恩負義之徒不教”的戒律。
巫家拳是南拳流派之一,。清乾隆末年,,福建汀洲巫必達(又名巫黑,字有能)(1751-1812年)所創(chuàng),。辛亥革命領導人之一的黃興,、“鑒湖女俠”秋瑾等習練過該拳。該拳既有少林拳術的各種攻防手法,,又有武當內家拳法的特點,。拳架緊湊,剛勁不外露,,勢勢相連,,環(huán)環(huán)相扣,無明顯停頓,;套路多直線往返,,無跌撲,、翻滾和跳躍動作。巫家拳拳理為交手不離七孔,,手打三分,,腳追七分。乘空而進,,見隙必攻,。手進身進腳相隨,意動氣動勁亦動,。其拳法套路有六肘,、八拳、十二拳等十八種,。
2021年5月24日,,湖南省湘潭市申報的巫家拳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022年6月,,湘潭巫家拳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于6月3日獲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