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根據(jù)掌握的資料推測,子龍鼎很可能出土于中國河南省輝縣,。輝縣地處中原,,曾經(jīng)是古代殷商時期王室的所在地,出土過大量的商周時期的文物,,是商周青銅時代的重要遺址,。
20世紀(jì)30年代,中國內(nèi)憂外患,,一個名叫“山中株式會社”的日本公司在中國專門從事文物販賣活動,,子龍鼎出土后不久,,就被山中株式會社倒賣到日本,之后一直未曾露面,。
2004年6月,,日本大阪舉辦了一場私人文物收藏展覽,展出的藏品大多是中國的珍貴文物,,當(dāng)中就有子龍鼎,。中國青銅器專家馬承源、陳佩芬先后趕到日本,,查看子龍鼎,。
2005年底,子龍鼎被一位香港文物收藏家購得,,輾轉(zhuǎn)到達香港,。
2005年12月和2006年1月,中國國家文物信息咨詢中心的專家奔赴香港,,對子龍鼎進行實物鑒定,,并征求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青銅專業(yè)組所有專業(yè)委員意見。專家們一致認(rèn)定,,子龍鼎是罕見的青銅重器,。子龍鼎進入了“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征集”之列。
2006年4月,,子龍鼎被國家文物局和財政部聯(lián)合項目運作征集回國,,現(xiàn)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子龍鼎方唇,、寬沿,、立耳,垂腹圜底,,下置三足,,已接近蹄足,鼎高103厘米,,口徑80厘米,,重230公斤。
該鼎厚立耳,,微外撇,,外側(cè)飾兩周凹弦紋,折沿寬緣,,腹部橫向?qū)挻?,微下垂,下承三蹄足,。器頸部以云雷紋為地,,周飾2類6組浮雕式獸面紋,,足上端飾高浮雕式獸面紋,下襯三周凸弦紋,。
“子龍”二字銘文鑄刻在鼎的內(nèi)壁近口緣處,。銘文中的“子”字居左上角,字較小,,實筆陰刻,。“龍”字在右下,,系雙鉤而成,,很像一條豎立而尾向右卷的龍。張口,,圓目,,頭上碩大的瓶形角突出,與龍頭并不連筆,。
子龍鼎是已發(fā)現(xiàn)的商代最大圓鼎,,象征著商代王室貴族鼎禮制度的森嚴(yán)。作為中國商代青銅器中的瑰寶,,它與最大的方鼎——司母戊鼎相映成輝,一圓一方,,堪稱青銅國寶中的絕世雙璧,。 ?
子龍鼎上出現(xiàn)的銘文“龍”,被證實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青銅圓鼎銘文中,,最早出現(xiàn)的“龍”字,。
鼎是中國青銅文化的代表,也是中華文明的見證,,“一言九鼎”,、“三足鼎立”、“問鼎中原”,,從這些包含“鼎”字的成語中,,可以看出鼎是國家權(quán)力、地位的象征,。
從“子龍”銘文中,,可以對子龍鼎的身世做出推測。現(xiàn)存甲骨文中也有對商朝王室中“子某”的記載,。在中國歷史上,,“子某”的稱呼通常見于甲骨文和商周青銅器,指代的是有“王子”身份的宗法貴族,。因此可以推測,,子龍鼎的主人可能是商朝末年的王子,,或者是商朝王室內(nèi)擔(dān)任卿士僚尹、具備強大勢力的宗法貴族長,。
擁有這樣一件巨大的鼎,,不僅是權(quán)力的象征,在禮制森嚴(yán)的商朝,,它也是商王室內(nèi)部等級劃分的重要標(biāo)志,。
2006年6月,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文化遺產(chǎn)日特別展覽》,,子龍鼎擺放在展覽大廳入口處的展臺上,。這是子龍鼎與中國觀眾的第一次近距離接觸。
2021年9月,,禮和萬方--商周青銅鼎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