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來,云南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醫(yī)藥衛(wèi)生,、民族工作等一切社會改革方面,都取得了史無前例的飛躍進步,,產(chǎn)生了一批各條戰(zhàn)線的代表人物,,如明代醫(yī)藥家、音韻學家鄭和,,大理國的締造者段思平,,特立獨行保衛(wèi)新疆國土的楊增新、牛時,,有在臺兒莊戰(zhàn)役全營500壯士與日寇拼白刃戰(zhàn)同歸于盡的尹國華營,,有大節(jié)凜然衛(wèi)國榮譽的華僑老人馬濤材,有臨危受命堅持敵后抗日的騰沖縣張問德,,有發(fā)明云南白藥的曲煥章,,革命音樂家聶耳,開創(chuàng)天文氣候科學研究的陳一得等等名人,。
皮羅閣(公元697~748年),,南詔第四代王,據(jù)胡蔚本《南詔野史》載,他于唐朝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即位,,天寶七載(公元748年)卒,,在位20年。皮邏閣在位期間,,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并吞了其他五詔,,使洱海地區(qū)統(tǒng)歸南詔管轄,將王都從巍山遷至大理,,當時稱為太和城,。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他入京朝貢,受到唐玄宗的禮遇,,加封為“特進云南王,、越國公、開府儀同三司”,。其后又加封“上柱國”,,并賜“龜茲樂一部”及金佛像等。
段思平(893年—944年),,即大理太祖,,白族,,大理喜瞼(今喜洲)人,,一說為劍川永旁人,大理國的締造者,、開國皇帝,。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制度,于是遠近歸心,,咸奉約束,,把南詔末朝以來分裂、戰(zhàn)亂的局面重新統(tǒng)一起來,。大行分封,,篤信佛教,在位8年,,年年建寺,,鑄佛萬尊。逝世后由子段思英繼位,,謚號神圣文武皇帝,。
鄭和(1371年~1433年),明朝太監(jiān),,云南人,,小名三寶,又作三保,云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人,,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1405到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鄭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國去世,骨灰葬于南京弘覺寺地宮,,今南京牛首山鄭和墓或為其衣冠冢。
蘭茂(1397年~1470年),,字廷秀,,號止庵,外號和光道人,、洞天風月子,、玄壺子等,云南省嵩明縣楊林人,,明代醫(yī)藥家,、音韻學家、詩人,、教育家、理學宗匠,。蘭茂生性聰穎,勤奮好學,,少通經(jīng)史,,旁及諸子百家,終身隱居楊林鄉(xiāng)里,,采藥行醫(yī),潛心著述,,設館授徒,人稱"小圣",。蘭茂辭世40年,,明正德《云南志》記述蘭茂著有《玄壺集》等十九種書,;這份蘭茂著述一覽表記述的有關書目,也有二十多種,。
錢灃(1740年~1795年)字東注,號南園,,清代官吏、書畫家,,云南昆明人,。錢灃曾入昆明五華書院學習,乾隆三十六年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監(jiān)察御史、湖南學政,、通政司副使,、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通政司參議加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錢灃的詩文有很高的造詣,,主要著作有《南園詩存》、《南園存》,、《南園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