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道教起初沒有正式的名稱,一直到了公元5至8世紀,,佛教經朝鮮傳入日本,,漸漸在當時的日本擴張開來,為了與“佛法”一詞分庭抗禮,,于是便創(chuàng)造了“神道”一詞來區(qū)分日本固有的“神道”,,與從外國傳入的“佛法”。
神道教的神道又稱天道,,語出《易經》“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圣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自漢以降,,神道又指“墓前開道,建石柱以為標”,。
“神道”二字源自漢字,,早出現(xiàn)在「日本書記」,,書中記載「天皇信佛法,尊神道」,?!干竦馈苟蛛m然源自中國漢字,但實際上中國與日本對此詞的概念不同,,若按字面來解釋神道教,,必會被其名稱所誤導。
漢字傳入日本后,,“神”字被用來表示日語中的“かみ”(kami),。日本人稱稱皇室、氏族的祖先與已逝的偉人英雄之靈魂為“かみ”,,亦將認為值得敬拜的山岳及樹木,、狐貍等動植物的靈稱為“かみ”?!挨摺边€包括一些令人駭聞的兇神惡煞,。
《古事傳記》一書對Kami作了以下的注釋:“凡稱迦微者(Kami),從古典中所見的諸神為始,,鳥獸草木山海等等,,凡不平凡者均稱為迦微,。不僅單稱優(yōu)秀者,、善良者,、有功者,。凡兇惡者,、奇怪者,、極可怕者亦都稱為神,?!币簿褪钦f:神道教所祭拜的“神”不僅是中國人所謂的神祇,,亦包括一些令人駭聞的兇神惡煞,。(即神道教的核心神明觀念“森羅萬象”。)
神道教(Shinto)簡稱神教,,是日本的傳統(tǒng)民族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天皇崇拜等為主,屬于泛靈多神信仰(精靈崇拜),,視自然界各種動植物為神祇,,也賦予各代日本天皇神性。
神道教信仰多神,,號稱有80萬神,、800萬神或1500萬神,特別崇拜作為太陽神的皇祖神──天照大神。稱日本民族是“天孫民族”,,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并且是其在人間的代表,,皇統(tǒng)就是神統(tǒng)。祭祀的地方稱神社或神宮,,神職人員稱為祠官,、祠掌等。
神道起初沒有正式的名稱,,一直到公元5世紀至8世紀,,漢傳佛教經朝鮮半島百濟傳入日本,漸漸在當時的日本擴張開來,,為了與“佛法”一詞分庭抗禮創(chuàng)造“神道”一詞來區(qū)分日本固有的傳統(tǒng)信仰與外國傳入的佛法,,吸收中國儒家與佛教學說后,漸漸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
神道教初期以伊勢神宮信仰為中心之神道說,。鐮倉初期受兩部神道之影郵興起,至南北朝時代(一三三六|一三九二),由度會家行完成,。以《御銀座次第記》,、《御銀座傳記》、《御銀座本紀》,、《賓基本記》,、《凄姬命世記》為神道五部書。其后,,人物神的歷任天皇,、幕府將軍、功臣等也漸漸被作為膜拜對象,。在《日本書紀》〈用明天皇紀〉中的“天皇信佛法,,尊神道?!本渲?,首次出現(xiàn)了“神道”這個稱呼。
佛教初傳入日本時,,神道教信徒甚為反對,。由大陸渡來的有力氏族,例如蘇我氏,,支持佛教,。日本本土的氏族,物部氏和中臣氏擁護神道教,,反對佛教,。佛教僧侶具有大陸先進的知識,天皇因此支持佛教,一時神道教失勢,。
至8世紀末,佛教僧的權力亢進,,天皇欲抑制佛教的勢力,,因而神道教再度得勢,兩種宗教逐漸互相混合,。至明治時期,,百姓等信仰兩宗教。于是佛教寺院和神道教的神社,,兩者渾然,。例外的是伊勢神宮,供奉天皇的祖先,,屬于古神社,。至江戶時代末期,國粹的神道理論家宣稱,,兩者不能相混,。
9世紀初至明治維新以前,日本佛教極為盛行,,神道教由于沒有嚴密的教義體系和完備的組織,,一時成為佛教的附庸。佛教把本地垂跡說應用到對神道教所奉之神的解釋方面,,謂佛或菩薩是本或本地,,而日本神道教的諸神是佛或菩薩為應機說法而顯現(xiàn)的化身(或分身),稱為垂跡,;有時也把日本諸神作為佛教的護法神,。在這種理論指導下,先后形成兩部神道和天臺神道等,。
德川幕府時期(1603~1867),,一部分神道學者把崇拜天照大神的神道教義與朱熹理學相結合,強調尊皇忠君,,主張神道教獨立,;從而出現(xiàn)吉川惟足的吉川神道、山崎齋的垂加神道等學派,。
德川后期,,由荷田春滿倡導,中經賀茂真淵,、本居宣長,,至平田篤胤,逐漸形成復古神道;依據《古事記》,、《日本書紀》等日本古代典籍闡述神道教義,,反對儒、佛,,并利用部分儒,、佛學說和某些西方神學思想來解釋神道教義,鼓吹以日本為中心,,建立以神道教為統(tǒng)治思想的世界秩序,。同時,在民間以傳統(tǒng)的神道信仰為基礎,,吸收復古神道等神學理論,,陸續(xù)形成若干神道信仰團體,后稱為教派神道,。
明治維新(1868)以前,,佛教盛行,神道教處于依附地位,,二者結合形成兩部神道,、天臺神道等神道學說。
明治初年,,興“廢佛毀釋運動”,。神道教成為國家的宗教。雖明治政府承認信教的自由,,但崇拜神道教成為日本國民的義務,,成為統(tǒng)治國民的手段。當時在日語中稱為“國家神道”,。
明治維新后日本政府為了鞏固,,將神道教尊為國教,是為國家神道,,成為明治政府教導百姓忠貞愛國﹑誓死效忠天皇的工具,,二次大戰(zhàn)日本神風特攻隊的「英勇表現(xiàn)」就是證明。
1945年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投降后,,在盟軍要求下,,日本政府宣布政教分離,裕仁天皇發(fā)布詔書,,宣布自己是人不是神,,廢除國家神道,政府不得資助神社,,但神社神道已經成為日本神道教信仰的主流,。信仰神道教的人數約占總人數的80%,。
神道教大致有三種流派:神社神道、教派神道和民俗神道,。教派神道分有13個教派,,每個教派有自己的創(chuàng)始人;民俗神道無嚴密組織,,是農民自己祭祀農事和路神,。明治維新后,政府扶持神社神道,,宣布政教合一,將神社神道定為國教,,即國家神道,,由政府出資資助。古來神道教的祭祀神職人員,、神主(神道教的祭司)以及下級神職人員一般都是世襲,。明治政府不采傳統(tǒng)的制度,廢止世襲職,。設置內務省中一部局來管轄全國神社,,而神職皆成內務省的職員。又將古社中多數小者,,由政府統(tǒng)籌到大社中,。
亦稱兩部調合(原文作習合)神道或真言神道。兩部指佛教真言宗所說的金剛界,、胎藏界,,調合指佛教、神道教融合一體,,如日本《羅山文集》卷六十九:“所謂兩部習合神道,,乃最澄、空海等之沙門,以佛法合于佛道,,以胎藏,、金剛兩界合于陰陽,遂以為神佛本跡一體,?!边@種神道學說是以本地垂跡理論為指導,用真言宗“金胎(金剛界和胎藏界)不二”思想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認為世界萬有的基本要素是金剛界(智,、心、識)和胎藏界(理,、色,、地,、水、火,、風,、空),而大日如來是統(tǒng)一金,、胎兩部的本體,,一切皆為大日如來的化身。伊勢神宮內宮所祀天照大神為胎藏界的大日如來,;外宮所祀豐受大神為金剛界的大日如來,。從鐮倉到室町時期(約13~15世紀),教理逐漸系統(tǒng)化,。主要文獻有《麗氣記》,、《中臣祓兩部鈔》等。
亦稱日吉神道(因所奉山王在日吉神社),、山王一實神道,。以天臺宗空、假,、中三諦圓融教義為基礎而建立,。認為釋迦牟尼是一切神、一切存在的本體,,也是日本天臺宗大本山比睿山保護神山王的本體,;山家(天臺宗)的山字的豎三畫即空、假,、中三諦,,橫一畫即一字,這是三諦即一之意,;同樣,,山王的王字的橫三畫為三諦,豎一畫為一,,也是三諦即一,。日本天臺宗用這種學說來論證神佛同體之義。主要文獻有《山家要略記》,、《三寶住持集》等,。
日本進入鐮倉幕府時期(1192~1333)以后,確立了以封建領主經濟為基礎的武士統(tǒng)治體制,。宗教界舊有的佛教宗派如天臺宗,、真言宗等日見衰微,而新成立的凈土宗,、真宗,、日蓮宗以及新從中國傳入的臨濟宗,、曹洞宗正在迅速傳播,在神道界也出現(xiàn)了反對佛教的神道學派,,其中影響大的有:
①伊勢神道,。14世紀由伊勢神宮外宮祠官度會行忠、度會常昌等創(chuàng)立,,故亦稱外宮神道或度會神道,。否認本地垂跡說,提出系統(tǒng)的以神道為主體,,以儒,、佛、道為從屬的神道理論,。認為宇宙的本原神是國常立尊,,其創(chuàng)造萬物的神妙作用稱做天御中主神,二神共為一體,。宇宙本原神具有五行之首的水德,,而伊勢外宮所奉的豐受大神是水神和食物神,,與天御中主神也是同體,;伊勢內宮所奉的天照大神是日神,具有火德,,與豐受大神互相依存,;并強調神皇一體思想,認為“大日本者,,神胤也,。……神者君之內證,,垂慈悲而同塵,;君者神之外用,昭儉約而治國”,。他們還注重封建道德的宣傳,。主要文獻是《神道五部書》。
②吉田神道,。由室町時期文明年間(1469~1487)京都吉田神社的祠官吉田(祖姓卜部)兼俱創(chuàng)立,,也稱卜部神道、神道(謂日本自古唯有神道,,“純一無雜”),。反對“佛主神從”的神道學說,認為宇宙的根本神是太元尊神,,《日本書紀》中稱之為國常立尊,,它是萬物的本體,;不是神為佛的化身,而是佛為神的化身,;神道是安人心,,防鬼神之道;人心有喜,、怒,、哀、樂,、愛,、惡、欲七個機能,,人身有生,、長、病,、老,、死五種機能,而要使這些機能表現(xiàn)正常,,就應作“內外清凈”的修行,。自稱所創(chuàng)神道是無本宗源神道、大日該國固有之神道,。主要文獻是《神道大意》,、《神道名法要集》。
江戶時期(1603~1867),,儒學從佛教中獨立出來并得到迅速發(fā)展,,一些神道學者吸收儒學的理論,特別是其中的朱熹理學,,創(chuàng)立了神儒調合的神道學派,,其中影響較大的有:
①吉川神道。亦稱理學神道,。創(chuàng)立人吉川惟足先從伊勢外宮祠官度會延佳學度會神道,,又從吉田兼從學吉田神道,并吸收朱熹理學而建成,。認為朱熹理學中的太極即日本的國常立尊,。一切神即為太極的具體表現(xiàn)。把一般神社神道稱為行法神道并予以批評,,稱自己的神道為治天下的神道,,推崇儒家倫理,特別強調君臣之道,,謂人倫之道以君臣之道為高,,以此忠道貫于夫婦,、父子、兄弟,、朋友之道,,而“君臣之道,萬古不易”,。五行中土是萬物之母,,金是五行中重要的,就人心講它是義,,是“敬之用”,;敬義一體,此為人倫道德的根本,。主要文獻有《神代大意講談》,、《神道大意注》、《日本神道學則》,、《神代卷惟足抄》等,。
②垂加神道。山崎,?齋創(chuàng)立,。齋名嘉,字敬義,,?齋是號,,幼曾出家為僧,,后習朱子學,,還俗為儒,晚年從度會延佳和吉川惟足學神道,,把朱熹理學與神道教結合起來創(chuàng)立垂加神道,。垂加兩字取自吉川惟足所授垂加靈社之號,原出自度會神道的經典《倭姬命世紀》:“神垂以祈禱為先,。冥加以正直為本”?齋常以“神垂祈禱,、冥加正直”為座右銘。其神道學說主張“道即大日孁貴之道,,教則猿田彥神之教”,,猿田彥神即迎天孫下治人間之神;并以朱熹的理氣說和五行說解釋神世列代的神話,,以陰陽五行配天神七代,;鼓吹尊皇忠君,大義名分,,宣傳以日本為世界中心的神國思想,。主要文獻有《神代卷風葉集》,、《中臣祓風水草》、《垂加草》等,。
從江戶時期元祿年間(1688~1703)到明治維新,,由國學者荷田春滿倡導,中經賀茂真淵,、本居宣長至平田篤胤完成復古神道的學說體系,,反對神道教依附于佛教或儒教,反對用儒佛思想解釋日本古典和神道,,主張依據日本經典《古事記》,、《日本書紀》等來探明日本神道教的本義。認為宇宙萬物的創(chuàng)造神是天御中主神,,世界分為顯(現(xiàn)世),、幽(死后世界)兩界,現(xiàn)實世界由天照大神的子孫天皇統(tǒng)治,,而死后的世界由大國主命統(tǒng)治,。人死后要在幽界接受審判。根據生前的不同行為得到不同的結果,;為善成神者將長生不死,。認為倫理綱常中孝道重要,廣義的孝包括孝父母,、敬神和忠于天皇,。鼓吹日本民族是天照大神的后裔,當統(tǒng)治世界,,其國體皇位尊嚴無上,。其思想對明治維新王政復古有很大影響,也是近代神社神道的主要理論依據,。主要文獻有荷田春滿的《創(chuàng)學校啟》,,本居宣長的《直毗靈》、《玉?百首》,、《百事記傳》,,平田篤胤的《古道大意》、《俗神道大意》等,。
日本民間流行的一般神道信仰,,如對土地神、屋神的信仰以及重視崇神祭祖的儀式和占卜,、咒術,、巫醫(yī)等方術習俗等。實際上與神社神道無嚴格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