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月24日,出生于南京,,年幼多病,;
1931年7月,,父親吳竹似去世;
1933年1月,,母親鄧季惺與陳銘德結婚,;
1936年,進南京山西路小學讀書,;
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舉家西遷至重慶,,在精益小學借讀一學期后,,進巴蜀小學;
1941年,,進重慶南開中學,;
1942年,轉學成都高琦初中,;
1944年,,考入金陵大學附屬金陵中學高中部;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隨金陵中學遷回南京,,父母所經營的《新民報》成為擁有南京、重慶,、成都,、上海、北平等五地八刊的國內最大民營報業(yè)集團,;
1947年,,患上肺結核病,被迫停學,;
1948年南京金陵中學畢業(yè),;
1948年10月,隨母逃亡香港,,待船去解放區(qū),;
1949年4月,回到北平,,肺病復發(fā),,住結核病醫(yī)院;
1950年入金陵大學(1952年并入南京大學)經濟系,,1952年高等院校調整轉入上海復旦大學經濟系,;
1952年,肺病再犯,,住療養(yǎng)院,,結識金陵女大兒童福利系學生周南;
1952年9月3日,,被批準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金陵大學并入南京大學,,經濟系調整至復旦大學經濟系;
1953年,,大學畢業(yè),,因肺病未愈,留校一年,;
1954年,,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為兼任研究員冀朝鼎,、姜君辰等作助手,,后跟隨援華的蘇聯(lián)財政專家阿·畢爾曼研究企業(yè)財務問題;
1955年到1956年跟阿·畢爾曼,研究企業(yè)財務和國家財政問題,。1956年到1957年參加全國范圍的體制調查和體制改革研究,。
1956年6月,與周南結婚,;
1957年,,因為犯有在青年中宣傳《在橋梁工地上》、《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這類“右派小說”等“嚴重右傾”錯誤,,受到黨內嚴重警告的處分,;
1959年4月,參加在上海舉行的“商品生產和價值規(guī)律討論會”,;
1960年5月,,《經濟研究》刊出《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性質》,這是第一篇產生較大影響的長篇論文,;
10月,,參加孫冶方組織的《社會主義經濟論》寫作班子;
1961年3月,,參加中央宣傳部舉辦的毛澤東《政治經濟學讀書筆記》學習班,,參加于光遠領導的《政治經濟學》寫作組;
1963年初夏,,長女吳曉蓮出生,。
1976年以后,他進入了工作最緊張,、成果最豐碩的時期,。
1983年至1984年7月一度赴美國耶魯大學進行調查研究。
現(xiàn)工作于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為當代中國杰出經濟學家,著名市場經濟學者,,是中國經濟學界的泰斗,,被譽為“中國經濟學界良心”,《人民網》專欄作家,、專家,。2011年榮獲“第一財經金融價值榜”年度公共經濟學家殊榮。
《駁“四人幫”對社會主義工資制度的誣蔑》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78年
《經濟改革問題探索》
中國展望出版社
1987年
蘇聯(lián)科學院出版社(俄文版)
1990年
《中國經濟改革的整體設計》
(與周小川,、樓繼偉等合著)
中國展望出版社
1988年
《中國經濟的動態(tài)分析和對策研究》
(與胡季等合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88年
《1987年中國經濟實況分析》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9年
《吳敬璉選集》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9年
《論競爭性市場體制》
(與劉吉瑞合著)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991年
《1989年中國經濟實況分析》(與張軍擴合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年
《通向市場經濟之路》
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
1992年
日本THE SIMUL PRESS INC.(日文版)
1995年
《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
中國經濟出版社
1992年
《市場經濟的培育和運作》
中國發(fā)展出版社
1993年
《大中型企業(yè)改革: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合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3年
《現(xiàn)代公司與企業(yè)改革》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年
《建設市場經濟的總體構想與方案設計》(合著)
中央編譯出版社
1996年
《構筑市場經濟的基礎結構》
中國經濟出版社
1997年
吳敬璉在《經濟社會體制比較》雜志2009年第5期上發(fā)表重要論文《論中國改革的市場經濟方向》,。人民網2010年1月26日轉載。下面是其中的最后一部分文字,。
(節(jié)選)
讓歷史照亮未來的道路
30年的歷程告訴我們,,只有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才是順乎潮流,、合乎民心的光明之途,。根據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應當在以下方面積極推進。
首先,,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為進一步改革開放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中國的改革開放源于1970年代后期的思想解放運動,。思想解放是無止境的,在我國社會正在快步走向現(xiàn)代化的形勢下,,我們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己的思想,趕上時代的潮流,。更何況在近幾年“左”的思想的回潮中,,若干早已被黨否定的舊思想、舊觀念又力求利用人們對歷史和現(xiàn)實缺乏了解而重新流行起來,,在部分人群中造成了思想混亂,,亟待澄清。此外,,還要進一步明確改革的目標模式是建立在法治基礎上的現(xiàn)代市場經濟,,避免由于缺乏統(tǒng)一認識導致的思想混亂和不準確的理解。因此,,一些地方正在興起新的思想解放運動,,要求沖破不適合于現(xiàn)代化發(fā)展和不利于社會進步的舊思想觀念的束縛,是完全正確和必要的,。
為了保證思想解放運動取得成功,,需要營造自由和務實的討論氛圍,提倡具有不同觀點的人們理性思考,,良性互動,。市場經濟是一個利益多元化的共同體,因此,,不應當采取“一分為二”,、“階級斗爭為綱”、“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不是我吃掉你、就是你吃掉我”的辦法,,用一個社會群體的利益壓制另一個社會群體的利益,,而是應當讓各種合法的利益訴求都得到充分的表達,然后通過協(xié)商和博弈,形成社會共識和彼此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只有這樣,,才是通向各個利益群體互補共贏和社會和諧的坦途。
其次,,在經濟改革的實際推進上,,需要從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實現(xiàn)尚未完成的產權制度改革,。例如,,與中國將近一半人口的農民利益息息相關的土地產權問題沒有解決,農民的土地,、宅基地等資產無法變成可以流動的資本,。這即使繼續(xù)務農的農村居民的利益受到損害,也使轉向務工,、務商的新城市居民安家立業(yè)遇到困難,。
二是繼續(xù)推進國有經濟的布局調整和完成國有企業(yè)的股份化改制。當世紀之交國有經濟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應當進一步對國有大型企業(yè)改革進行攻堅的時候,,改革的步調明顯放緩。不但在股權結構上一股獨大和競爭格局上一家獨占的情況沒有得到完全的改變,,在某些領域中還出現(xiàn)了“國進民退”,、“新國有化”等開倒車的現(xiàn)象。這種趨勢必須扭轉,,中共十五大和十五屆四中全會關于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yè)改革的決定必須貫徹,。
三是加強商品和服務市場的反壟斷執(zhí)法和資本市場的合規(guī)性監(jiān)管。在商品和服務市場上仍然存在的行政壟斷,,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加以破除,。在資本市場上,被稱為“政策市”,、“尋租市”的痼疾并未得到根除,,各類“內部人”利用信息優(yōu)勢和內幕交易及操縱市場等犯罪活動,損害民間投資人的利益,、大發(fā)橫財?shù)那闆r也不少見。因此,,必須端正思路,,選好手段,加強合規(guī)性監(jiān)管,,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成長,。
四是建立新的社會保障體系。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建立全覆蓋,、多層次的新社會保障體系,。可是十幾年過去了,,由于遇到了政府內部的重重阻礙,,這項極其重要的社會基礎設施至今還沒有建立,使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保障不能落到實處,。其建設進度必須加快,。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政治改革必須加快,。
通過法治建設在各種權利主體之間正確地配置權力,規(guī)范政府的行為,,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不受侵犯,。
需要著重指出,根據30年的經驗,,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能否順利推進,,關鍵在于政府自身。要把計劃經濟時期的全能型政府改造成為專注于提供公共產品的服務型政府,。這就需要政府,,首先是黨政領導干部要出以公心,割舍那些與公仆身份不符的權力,。政治改革的任務,,不僅是要減少和消除對資源配置和價格形成的行政干預,使市場機制有可能發(fā)揮基礎性作用,;更艱巨的任務,,在于建設一個能夠為市場機制提供支持的法治環(huán)境。沒有這樣的制度平臺,,就難以擺脫公權不彰,、規(guī)則扭曲、秩序紊亂,、官民關系緊張的狀態(tài),,就難以使經濟和社會生活進入和諧穩(wěn)定的正軌。
吳敬璉在《財經》雜志2012年9月3日發(fā)表重要論文《中國經濟社會矛盾幾乎到了臨界點》,。騰訊網,、搜狐網、網易網,、中國證券網,、21CN財經網,、天涯等各大網站于2012年9月3日轉載。下面是其中的一部分文字,。
“當前社會上存在的種種丑惡現(xiàn)象,,從根本上說是緣于經濟改革沒有完全到位、政治改革嚴重滯后,、行政權力變本加厲地壓制和干預民間正當經濟活動,,造成廣泛尋租活動的結果?!?/p>
吳敬璉曾經提出中國股市“賭場論”,,主張維護市場規(guī)則,保護草根階層生計,,被譽為“中國經濟學界良心”,,是媒體和公眾眼中的學術明星。
曾經被指責為美國間諜,,透露中國的重要經濟數(shù)據CPI,,(西方國家每個季度的經濟數(shù)據包括消費者信心指數(shù)都在政府網站公布),后來該指責被澄清,。
吳敬璉以“敢言”著稱,,是中國經濟學界的泰斗,被譽為“中國經濟學界良心”,,年逾八旬仍行走在鄉(xiāng)村之間,,由他所帶頭成立的富民基金(樂平公益基金)為廣大農戶的生活帶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