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于中國各地。于印度,、緬甸,、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及菲律賓等地也有分布,。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80厘米,莖直立或基部匍匐,?;~有柄,柄長達(dá)10厘米,,基部有葉鞘,;葉片輪廓三角形,1-3回羽狀分裂,,末回裂片卵形至菱狀披針形,,長2-5厘米,寬1-2厘米,,邊緣有牙齒或圓齒狀鋸齒,;莖上部葉無柄,裂片和基生葉的裂片相似,,較小,。
復(fù)傘形花序頂生,花序梗長2-16厘米,;無總苞,;傘輻6-16,不等長,,長1-3厘米,,直立和展開;小總苞片2-8,,線形,,長約2-4毫米;小傘形花序有花20余朵,,花柄長2-4毫米,;萼齒線狀披針形,長與花柱基相等,;花瓣白色,,倒卵形,長1毫米,,寬0.7毫米,,有一長而內(nèi)折的小舌片;花柱基圓錐形,花柱直立或兩側(cè)分開,,長2毫米,。
果實(shí)近于四角狀橢圓形或筒狀長圓形,長2.5-3毫米,,寬2毫米,,側(cè)棱較背棱和中棱隆起,木栓質(zhì),,分生果橫剖面近于五邊狀的半圓形,;每棱槽內(nèi)油管1,合生面油管2,?;ㄆ?-7月,果期8-9月,。
水芹喜濕潤,、肥沃土壤,耐澇及耐寒性強(qiáng),。適宜生長溫度15-20℃,,能耐0℃以下的低溫。一般生于低濕地,、淺水沼澤,、河流岸邊,或生于水田中,。
水芹適應(yīng)性較強(qiáng),,洼地、水田和水源充足且地勢不高的旱地均可栽植,。土壤以土層深厚,、富含有機(jī)質(zhì)的粘土為好。栽前排去洼地,、水田積水,,施足基肥,深耕細(xì)耙,,使田土達(dá)到平,、光、爛,、細(xì),,最忌高低不平,因高處易受旱曬枯植株,;低處易積水,,萌芽時田水曬燙,,造成熱水煮芽而缺棵。水芹可在處暑到白露排種,,第2年清明之前采收完畢。
灌溉栽前田間放干水,,栽種后灌淺水,,以母莖一半在水中、一半露出水面為宜,,2-3天后將水排出,,使母莖倒下并陷入泥中,保持濕地四周排水溝里有水,,嚴(yán)防積水和干裂,。栽種時天氣較熱,如果田間積水,,極易使水芹腐爛和凋萎,。如遇暴雨,要及時排水,,嚴(yán)防母莖被水沖刷后漂?。蝗缬鎏鞖飧珊?,要在晚上灌淺涼水,,早晨排出。當(dāng)苗高今4-5厘米時,,應(yīng)擱田4-5天,,使表土稍干,促進(jìn)根系生長,。以后隨灌隨排,,保持田中土壤濕潤。勻苗前后,,田中保持水深2-3厘米,。秧苗成活后將水排出,保持表土濕潤,。秋分到寒露期間,,植株生長旺盛,應(yīng)結(jié)合追肥,,田中保持水深3-4厘米,。
生長前期要及時清除雜草,拔除的雜草可就地掩埋回田作綠肥,。水芹封行后,,雜草就不易生長,可不再中耕除草。水芹生長期間可追肥3-4次,,一般第1次在株高約10厘米時,,施用經(jīng)處理過的人或牲畜糞尿;第2次在間苗移栽后,;第3次在株高約25厘米時,。以后看植株生長情況來決定是否施肥及肥料的用量。每次追肥時,,要在前1天晚上將田間的水放干,,次日追肥,經(jīng)過1晝夜,,土壤充分吸入肥料后,,再進(jìn)行灌溉。
水芹栽后80-90天后即可陸續(xù)采收,,可持續(xù)到翌年4月份,。采收時應(yīng)保留根莖,洗凈污泥,,除去爛葉,,捆扎后即可上市。由于鮮菜不耐貯藏,,宜隨收隨上市,,一般12月開始上市,并可延續(xù)到翌年4月中旬,。
水芹一般采用無性繁殖,。8月下旬-9月中旬進(jìn)行。在栽植前15天采集老熟種莖,。先將母株從基部割下,,理齊,捆扎,,切割成直徑15厘米,,長約20-30厘米的小把,然后將小把交錯堆碼,。高度以50-80厘米為宜,。上蓋一層稻草,用水澆透,,后每天早晨澆透水1次,,每隔2天翻堆1次,上下調(diào)換重新堆碼,。5-7天后,,老莖節(jié)部長出5厘米左右的新芽,,并長有新根,即可種入大田,。
分株栽植時間:長江流域在8-9月,、華南地區(qū)在9月-翌年2月、華北地區(qū)在終霜期以后,。
該種為高產(chǎn)的野生水生蔬菜,,以嫩莖和葉柄炒食,其味鮮美,,水芹盛產(chǎn)期在春節(jié)前后,正值冬季缺菜季節(jié),,在蔬菜周年供應(yīng)上有較大的實(shí)用價值,。此外,水芹全草民間也作藥用,,其味甘辛,、性涼,入肺,、胃經(jīng),,有清熱解毒、潤肺利濕的功效,,對發(fā)熱感冒,、嘔吐腹瀉、尿路感染,、崩漏,、水腫、高血壓等有輔助療效,。
每100克水芹可食用部分中含蛋白質(zhì)2.5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4克,,膳食纖維3.8克,,維生素c含39毫克。另含有揮發(fā)油,、甾醇類,、醇類、脂肪酸,、黃酮類,、氨基酸等物質(zhì)。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