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無款萬笏朝天圖卷是典藏于天津博物館的一件清代書畫藏品,。
清無款萬笏朝天圖卷,,歷史悠久。卷首鈐有“宣統(tǒng)御覽之寶”印璽,為清宮舊藏,,目前則收藏于天津博物館,。
《萬笏朝天圖》卷,生動細致地描繪了乾隆南巡至蘇州,,官員百姓接駕的場景,,可讓二百多年后的我們對這一盛事有了更為直觀的印象。為了完整展示這幅瑰麗的長卷,,天津博物館在《耀世奇珍》展廳中特置專柜將17米巨制完全展開,,將其全貌第一次完整呈現(xiàn)于廣大觀眾面前。清無款《萬笏朝天圖》卷,,為磁青絹地金碧山水人物畫長卷,卷高56.3厘米,,卷長則有17米多,。
清無款萬笏朝天圖卷為絹本,設色,,縱56.3厘米,,橫1706.7厘米?!叭f笏朝天”本是形容蘇州天平山筆架峰群石林立,,狀似群臣朝覲天子時所持的笏板,在這里則是將地方官民迎接圣駕的場面冠以此語,,語意雙關,。畫面由蘇州城郊開始,以城西天平山為中心展開,,連接支硎山,、靈巖山一帶的名勝古剎。觀音院,、放鶴亭,、聽雪閣、高義園,、白云泉等著名景觀歷歷在目,,描繪準確而細致。畫卷色彩富麗,,氣勢恢宏,,將蘇州城的山川景致、市井風俗和官民盛大的迎接乾隆皇帝御駕的場景栩栩如生的再現(xiàn)于17米的長卷之上,。
圖畫重點描繪靈巖山,、天平山一帶,地方文武官員身著朝服與耆老、縉紳在空曠處排列跪伏,,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則穿黃布或黃絹外褂,,手執(zhí)高香跪接御駕的場景。南巡的主角乾隆皇帝本人的形象在圖中并未直接出現(xiàn),,而是以茂密的林木掩映中微露一角的杏黃傘蓋代替,,有學者研究認為這種繪畫方式可能與本圖作為南巡補記或前期路線準備的匯報進呈本有關。本圖的作者已無從考證,,在卷尾的署款我們可見“恩給知府職銜臣范瑤恭進,。”范瑤為宋代名臣范仲淹的后裔,,世居蘇州,,曾任大同知府,正是他組織畫士將乾隆南巡蘇州的場面描繪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