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南宋咸淳元年(1265)的夏天,凈法禪師化緣在冠山造了一座簡易的庵廟,,取名為“西隱庵”,,以示自己隱居于蕭山之西的意思。后西隱庵擴建,,改稱“云巖寺”。
當時,,寺西有“西方殿”,,寺前有“雪心池”。北宋詩詞大家秦觀(秦少游)曾經(jīng)攀著“丹梯”,,上到冠山上的蓬萊閣題了一首詩:“路隔西興三二水,,門臨南鎮(zhèn)一千峰?!?/p>
據(jù)清朝來禹志《冠山志》稱:舊時冠山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三圣殿,,還有藏經(jīng)閣,、蓬萊閣,、天鳳閣,、議法部,、鼓樓、鐘樓,、普濟亭、白云堂,、客堂等建筑。尤其是經(jīng)過宋,、元,、明、清歷代修繕,,這里更是殿閣宏偉,,僧侶云集,香火,、游客不絕,。冠山寺在清晚期達到鼎盛,,有僧人300余人,。
寺區(qū)內(nèi)古木參天,松翠竹秀,,山青水綠,風(fēng)景秀麗,,還有乳泉、龍頭滴水,、雪心池、三友軒,、涵虛亭,、分翠亭,、凈山茶莊等名勝古跡,寺周圍巖壁上現(xiàn)有蕭山僅存的摩崖石刻7處,,歷代精刻的“鵝”、“洗心池”,、“洞天一品”,、“對奕”,、“清可(天臺國農(nóng)題)”和“黃道人畫”的畫像石等,為佛教十三法相地之一,。冠山禪寺之所以興盛,,主要得益于明清長河做官人的鼎力相助,并留詩作,。
新建情況
冠山禪寺毀于20世紀60年代?,F(xiàn)存建筑為20世紀80年代后新建。
1984年10月,,被蕭山市人民政府確定為蕭山市文物保護單位,,并立有碑記一座。1988年起,,在方丈覺和禪師的主持化緣下,,在當?shù)匚奈锊块T的支持下,先后重建了三圣寶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藥師殿,、蓬萊閣等殿宇,,又重建了雪心池、半洞橋、別有洞天、龍頭滴水、白馬亭,、分翠亭,、曠遠亭,、佛堂、僧樓等建筑?,F(xiàn)已形成具有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和430級登山臺階的開放寺院,,成為錢塘江南岸、白馬湖邊的一處名勝古跡,。成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瀏覽,、拜訪進香的首選地。
據(jù)規(guī)劃,,以后還要重建天王殿,、鐘樓和鼓樓等。冠山禪寺雖重建于當代,,但仿古建筑卻十分成功,,簡直可以以假亂真,其殿宇高大雄偉,,佛像莊嚴逼真,。大雄寶殿為寺內(nèi)最高建筑,系重檐歇山頂,、九脊翹角,,瑞禽祥獸、黃墻紅瓦,、金碧輝煌,;殿內(nèi)金身釋迦牟尼高大、莊嚴,、慈祥,,左文殊、右普賢,,十八尊羅漢栩栩如生,。釋迦牟尼佛龕背后,有“三十三天”大屏雕像,,其規(guī)模不亞于杭州靈隱禪寺的“三十三天,。”屏上雕塑人物,,佛像,、飛禽、走獸等,,大小不一,,神態(tài)各異,形象逼真。殿柱上有聯(lián)曰:“如來慈悲盡灑三江甘霖潤吳越,,眾生覺悟可采苦海宏航至極樂”和“錢江迥寶寺寺中梵經(jīng)比葉,,冠山藏古佛佛前燈盡蓮花?!庇^音殿內(nèi)金身大士手捧凈瓶,,輕拂楊枝,向大千世界普施甘露滋潤萬物,。
冠山泉
在冠山東麓山腳下有一口井,,因其水甘洌如乳,故名乳泉,,又名冠山泉,。如石桌大小,大旱不干,,泉周圍由石板鋪成,,井邊樹石碑,鐫“乳泉”兩字,,筆力雄渾,。明萬歷《蕭山縣志》載:“冠山山形如冠,有泉甚甘,?!泵鞲=ㄓ也颊埂㈤L河先賢來斯行《冠山泉》詩云:“吾鄉(xiāng)有山冠為峰,,石罅迸出流淙淙。巨靈行日擘鴻濛,,一泓碧玉含虛空,。”乳泉,,深五尺五,,為基巖裂隙水質(zhì)類礦泉水,可直飲于口,。長河百姓喜汲此水,,烹茗煮食,溢香滿室,。民國23年(1935),,長河大旱,偌大的白馬湖干涸,,田地龜裂,,禾苗枯凋,日常飲用水成了大問題。周圍百姓皆憑乳泉之水,,才免受干涸之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