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一浮故居位于長塘鎮(zhèn)后莊村(現為長塘村)中心,,原系趙宅大院,,當地人稱為趙家臺門。始建于清朝嘉慶乙丑年十一月(公元1805年),,由趙藕璋之子所建,。分為前、中,、后三個院落,,四周砌有石板圍墻(圍墻的青磚尺寸為27※37cm),前面是大園里,,后面有內河埠頭,。馬一浮就居住在中院的西側,即趙家的座樓邊一,、二,、三間,,座樓與中廳間的連房作為灶間,地上均鋪著青磚,。后因長毛造反,,且歷經滄桑,馬一浮故居現僅存臥室和書房,。雖物是人非,,但故居就像穿透黑夜的燈光永遠閃亮在長塘的上空。
馬一?。?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號湛翁,別署蠲翁,、蠲叟,、蠲戲老人。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思想家,、詩人和書法家。是引進馬克思《資本論》的中華第一人,,與梁漱溟,、熊十力合稱為“現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學校歌》的詞作者,,浙江大學原教授。于古代哲學,、文學,、佛學造詣精深,又精于書法,,合章草,、漢隸于一體,自成一家,。曾應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館館長,、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是第二、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會特邀代表,。所著后人輯為《馬一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