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五毒是什么
在古代,五月被認為是“毒月”,、“惡月”,。因為這時候天氣越來越熱,雨水漸漸增多,,人們很容易生病,,自然界的許多昆蟲也都出來活動。人們把五月初五定為驅(qū)趕瘟疫毒蟲的日子,。
民間傳說中的“五毒”是五種動物,,它們分別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其實,,把這五種動物合稱為“五毒”,是古人的一種誤解,,因為壁虎無毒,,卻被認為是劇毒物。
民謠說:“端午節(jié),,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蔽逶鲁跷宥宋绻?jié)這一天被人們認為是“九毒”之首,所以民間便流傳了許多驅(qū)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端午節(jié)驅(qū)“五毒”,就是要提醒人們注意防病,。
避“五毒”是過端午節(jié)的初衷,,端午前后正值初夏季節(jié),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是傳染病的高發(fā)時節(jié),。為了避免疾病的發(fā)生,,人們將艾葉編成老虎形狀,據(jù)說老虎能夠威懾百蟲驅(qū)邪辟瘟,。
為了防五毒,,在端午節(jié),有些地區(qū)用雄黃酒在小孩子額頭上畫“王”字,,取避邪之意,;有些地方還專門縫制五毒衣、五毒背心,,讓小孩子穿上護身,;也有人在孩子脖頸、手腕,、足頸上纏繞五色絲線,,以求長命百歲;大人們還給孩子穿上老虎鞋,,圍上老虎兜,,據(jù)說可以避“五毒”之害,等等,。
端午節(jié)驅(qū)五毒的方法
1,、五毒圖
在屋中貼五毒圖,用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在“五毒”的上面,,就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
2,、五毒兜
端午這一天,小孩子要帶“五毒兜”,,上面有繡織的五毒圖,,寓意是以毒攻毒,,確保健康。媽媽或奶奶會在兜里放一個溫熱的雞蛋,,或者用溫熱的雞蛋在小孩子的肚子上滾幾遍,,邊做邊說“一年不會肚子痛”一類的話。
3,、戴香包
“香包襟上戴,,娃娃逗人愛?!苯o孩子戴香包,,這是普遍流行的習俗。香包是用棉織品和絲線繡成的,,包里除了裝些雄黃,、蒼術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qū)蟲除穢的作用,。
4、畫門符
端午節(jié)這天,,人們將“五毒”形象的剪紙做成門符,,貼在門上,這樣做可以驅(qū)“五毒”,,防瘟疫,。
5、五毒鞋
五毒鞋因其鞋身上縫制了五毒蟲而得名,,五毒鞋是在端午節(jié)那天一早穿起,,一直到次年,再換新鞋,,直到小孩三周歲,。端午節(jié)穿五毒鞋的習俗,就是通過以毒攻毒,,趕走五毒,。
6、五毒餅
端午應節(jié)食品中的“五毒餅”,,是一種用刻有蝎子,、蛤蟆、蜘蛛,、蜈蚣,、蛇,這“五毒”形象的印子蓋在酥皮兒上的玫瑰餅,。五毒餅餡料多是玫瑰餡,,既做貢品,,最后也落的家人分食,慢慢細嚼,,且有對那五毒之物“咬牙切齒”的趣味呢,也有著以毒攻毒,,無災無病的寓意,。
7、炒五毒
把銀魚,、韭菜,、蝦米、茭菜,、黑豆腐干等一起炒成一盤“黑菜”,。這是出于驅(qū)毒等需要。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蛇,、蝎子、蜈蚣等毒蟲出動的時節(jié),,而古代的消毒技術不像現(xiàn)在這么發(fā)達,,吃了這些菜就可以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如“五黃”中一定要有雄黃酒,。
此外,,為了對付五毒,在端午節(jié)還要賜扇,,捕蛤蟆,,沐浴蘭湯,貼永安符,,舉行鐘馗賽會等等,。在端午節(jié),有的人還用綁有紅線的笤帚掃除垃圾,,清潔衛(wèi)生,。
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于程序系統(tǒng)索引或網(wǎng)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wǎng)站的研究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申請刪除>>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