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名臣之一興辦洋務推動近代重工業(yè)發(fā)展
張之洞(1837年-1909年),,男,生于貴州貴陽六洞橋,,晚清重臣,、洋務運動代表人物,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并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在洋務運動時期,,張之洞提出“中體西用”的思想主張,,并創(chuàng)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漢陽兵工廠,、京師大學堂、自強學堂等重要工廠,、學校,,對中國近代工業(yè),、軍事、政治制度,、教育等方面都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毛澤東評價:提起中國民族工業(yè),重工業(yè)不能忘記張之洞,。
【 詳細>>】
2,、李端棻
中國近代教育奠基人助力近代教育與維新變法發(fā)展
李端棻(1833年-1907年),男,,出生于貴州省貴陽市,,清朝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教育家,,戊戌變法領袖。1896年上奏《請推廣學校折》,,倡議創(chuàng)建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推動新式教育體系,設立圖書館,、譯書局等,,被譽為“中國近代教育奠基人”。1898年,,向光緒帝密薦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大力支持戊戌變法,,是當時唯一的高位支持者,,改善了康有為等人所處的不利地位,對維新變法后續(xù)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3,、黎庶昌
貴州放眼看世界第一人外交活動推動中西文化交流
黎庶昌(1837年-1898年),男,,貴州遵義人,,晚清外交家、散文家,、學者,。1876年起,先后出任英國,、德意志,、法蘭西、西班牙等國使館參贊,,在歐洲任職期間游歷多國,,寫成《西洋雜志》一書,,書中介紹歐洲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內容。黎庶昌也因此成為清代黔北走出封閉,,“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此外,黎庶昌在外交領域也頗具建樹,,兩度以道員身份出任中國駐日公使共6年,,期間預判朝鮮危機、維護琉球主權,,保護旅日華僑正當權益,也注重睦鄰友好關系,,深受外交禮遇厚重,。
獲評英雄模范人物參與重慶談判助力雙十協(xié)定簽訂
王若飛(1896年-1946年),,男,,出生于貴州省安順縣,中共黨員,。青年時代,,王若飛曾參加過辛亥革命和討伐袁世凱運動。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王若飛作為中共代表,,隨同毛澤東、周恩來奔赴重慶,,參加國共兩黨和平談判,。重慶談判期間,王若飛日夜操勞,、嘔心瀝血,,協(xié)助毛澤東、周恩來工作,,為雙方簽訂《雙十協(xi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2009年,被中央宣傳部等部門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 詳細>>】
丁寶楨(1820年-1886年),男,,貴州平遠(今貴州省畢節(jié)市)人,,晚清名臣,、政治家、改革家,。任山東巡撫期間,,兩治黃河水患,創(chuàng)辦山東首家官辦工業(yè)企業(yè)山東機器制造局,,成立尚志書院和山東首家官書局,。任四川總督十年間,改革鹽政(開通四川至貴州,、云南數(shù)百公里的鹽運航道),、整飭吏治、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興辦洋務抵御外侮,。丁寶楨一生致力于報國愛民,勤政廉潔,,廣受朝野好評,,深受民眾愛戴。
【 詳細>>】
6,、丁道衡
白云鄂博鐵礦發(fā)現(xiàn)者奠定新中國初期鋼鐵工業(yè)發(fā)展
丁道衡(1899年-1955年),,男,貴州織金人,,著名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1927年5月至1930年,,與考察團從北京出發(fā),克服惡劣天氣,,橫穿戈壁,,翻越天山,直到新疆塔什庫爾干,,完成了西北科學考察任務,。在此期間,丁道衡首次發(fā)現(xiàn)白云鄂博鐵礦,,繪制地質圖一百多幅,,采集地質實物標本35箱,為祖國開發(fā)西北留下了極其珍貴的資料,。白云鄂博鐵礦的發(fā)現(xiàn),,為后來包頭鋼鐵基地的建成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推動了新中國成立初期重工業(yè)發(fā)展。
7,、姚華
中國近代銅刻三大家之一開創(chuàng)穎拓技法革新近代書畫
姚華(1876年-1930年),,也稱姚茫父,男,,貴州省貴筑縣(今貴州貴陽)人,,近代著名書畫家、詞曲家,、藝術教育家,、篆刻家,與陳師曾,、張樾丞被后世收藏界譽為“近代銅刻三大家”,。作為一名書畫家,姚華對書法藝術的一大獨創(chuàng)是穎拓,,即對古代碑石,、摩崖的臨寫,對臨或背臨,,可比原本放大或縮?。惶钅诶?,字跡留空白,是對古代書法的再創(chuàng)造,。郭沫若稱贊道:“茫父穎拓,,實古今別開生面之奇畫也?!?
8,、趙以炯
貴州史上第一文狀元終結云貴地區(qū)狀元荒的僵局
趙以炯(1857年-1906年),男,,貴州貴陽花溪青巖人,,晚清大臣。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參加廷試(殿試)獲第一甲第一名,,高中狀元,,成為云貴兩省自科舉以來“以狀元及第而奪魁天下”的第一人,喜訊震動京城,、云貴兩省,。時任監(jiān)察御史的李端棻寫下楹聯(lián)慶賀“五百年后,果然文物勝江南”,,貴州名賢黎庶昌也為趙以炯作序“士在黔聞者,,相以引觴稱慶,有若榮寵之被其身”,以表慶賀,。趙以炯以一己之力為云貴地區(qū)破局,,成為了西南文化崛起的象征。
9,、夏同龢
貴州史上唯二文狀元中國行政法學拓荒者/第一人
夏同穌(1868年-1925年),,男,貴州省麻江人,,中國近代,、教育家、書法家和社會活動家,。清光緒二十三年(1898年)狀元及第,,成為貴州歷史上第二位文狀元。夏同龢編寫的《行政法》,,是中國最早介紹現(xiàn)代行政法律制度的書籍,,其中系統(tǒng)定義行政法范疇,涵蓋行政組織,、行為,、監(jiān)督及軍務、外務,、司法,、財務、內務五大領域,。因此夏同穌也被稱為行政法學的拓荒者,、中國行政法學第一人。
10,、鄧恩銘
中國民主革命先驅中共一大唯一少數(shù)民族代表
鄧恩銘(1901年-1931年),,男,水族,,貴州荔波人,,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鄧恩銘一生追求真理,,獻身革命,,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立及為山東青島等地早期中共黨組織的建立和工人運動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921年,,鄧恩銘與王盡美代表山東參加中共一大,是唯一的少數(shù)民族代表,。1931年4月5日,,鄧恩銘和戰(zhàn)友們被押到濟南市緯八路刑場,慷慨就義,時年30歲,。2009年,,被多個部門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