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早年參加武舉,以“異等”的成績補任左衛(wèi)長上(從九品下,,此據(jù)“郭家廟碑”碑陰銘文,,正史列傳則作“左衛(wèi)長史”),后累遷至桂州都督府長史,、單于都護府副都護,、振武軍使、安西副都護,、北庭副都護等,。天寶八載(749年)三月,郭子儀升任左武衛(wèi)大將軍(正三品,,此據(jù)《郭公廟碑銘》碑陰,正史列傳則作“左衛(wèi)大將軍”),、橫塞軍使,、安北副都護,又改橫塞軍使為天德軍使。天寶十三載(754年)春,,郭子儀兼任九原郡(豐州)都督,、西受降城使、九原郡太守,、朔方節(jié)度右?guī)R使,。不久,郭子儀的母親,、贈魏國夫人向氏去世,,他去職返家守孝。
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fā),,郭子儀于守孝期間被朝廷“奪情”啟用,改封衛(wèi)尉卿,、單于安北副大都護,、靈武郡太守,兼攝御史中丞,,權充朔方節(jié)度副大使,,率朔方軍東討安祿山。郭子儀收復靜邊軍(今山西右玉縣),,斬殺叛將周萬頃,。又在河曲擊敗叛將高秀巖,于是收復云中(今山西大同),、馬邑(今山西朔縣),,開通東陘關(在今山西代縣東南),因功加封御史大夫,。
天寶十五載(756年),,叛軍攻破常山郡(今河北正定),占領河北全境,。這時,,李光弼自太原東進攻打常山,攻克了常山,。而郭子儀率軍出井陘關,,與李光弼一同擊破史思明數(shù)萬軍隊,平定藁城,。又南攻趙郡(今河北趙縣),,俘獲敵軍四千人,都放走了,,斬殺叛軍任命的偽太守郭獻璆,,回軍常山。
郭子儀返回常山,史思明又集結數(shù)萬兵馬尾隨其后,,到了行唐縣,,郭子儀選出五百騎兵又出來挑戰(zhàn)。三日后,,敵軍退去,,郭子儀乘敵軍疲憊之機,又在沙河擊破敵軍,,于是前往常陽駐守,。安祿山添加兵力增援史思明。郭子儀說:“敵人仗著增加了兵力,,必定輕視我,,輕視我,內(nèi)心就不堅定,,一戰(zhàn)就能攻克敵軍,。”唐軍與叛軍交戰(zhàn)中,,郭子儀殺敵方一步將并宣示己方眾將士,,將士們殊死戰(zhàn)斗,于是擊破敵軍,,斬首兩千級,,俘虜五百人,俘獲的馬匹數(shù)量也一樣,。于是郭子儀白天帶兵征戰(zhàn),,晚上搗毀敵方堡壘,敵軍不得休息,,士氣衰弱,。于是與李光弼、仆固懷恩,、渾釋之,、陳回光等在嘉山擊破敵軍,斬首四萬級,,獲得數(shù)萬匹馬,。史思明逃往博陵。于是河北各郡縣都斬殺叛軍守將,,迎接朝廷軍隊,。郭子儀正欲北征范陽,此時哥舒翰在潼關戰(zhàn)敗,,天子入蜀,,太子李亨在靈武登基,,下詔軍隊班師。于是郭子儀與李光弼率軍隊五萬趕赴朔方行在,。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年)八月,郭子儀和李光弼二人趕到靈武,,唐肅宗任命郭子儀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仍兼朔方節(jié)度使,。唐肅宗檢閱大軍,,發(fā)兵南征,到了彭原,。宰相房琯主動請纓討伐叛軍,,在陳濤戰(zhàn)敗,唐軍損失大半,,唐肅宗只能倚靠朔方軍為根基,。敵將阿史那從禮又率同羅、仆骨五千騎兵,,引誘河曲九府,、六胡州部落等數(shù)萬兵力逼近行在。郭子儀與回紇首領葛邏支聯(lián)兵進擊,,俘虜數(shù)萬,,牛羊不可勝數(shù),終于平定河曲,。
至德二年(757),,在潼關進攻敵將崔乾祐,崔乾祐戰(zhàn)敗,,退保蒲津,。此時永樂尉趙復、河東司戶參軍韓旻,、司士徐景及宗室子鋒在城中,,密謀作為內(nèi)應,郭子儀進攻蒲津,,趙復等人斬斷城墻,,打開城門。崔乾祐逃往安邑,,安邑假意接納他,,崔乾祐的軍隊進城進到一半的時候,縣門發(fā)兵,,崔乾祐脫身逃走,。敵將安守忠守衛(wèi)永豐倉,,子儀遣兒子郭旰與其交戰(zhàn),殺死敵軍一萬級,,而郭旰陣亡,。唐軍奪取了永豐倉。于是打通了潼關到陜州的道路,。
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弒殺,,朝廷欲大舉進攻。唐肅宗詔郭子儀回鳳翔,。四月,,郭子儀進封司空、關內(nèi)河東副元帥,。五月,,令郭子儀率軍趕赴京城。在清渠(今西安以西)與叛將安守忠交戰(zhàn),,唐軍失利,,部眾潰散,把所有武器都丟在了清渠,。郭子儀聚集余部,,退守武功(今陜西武功西北),到皇帝處請罪,,請求降職,,于是被降為左仆射,仍兼同平章事,,其余職務不變,。
閏八月,郭子儀升任天下兵馬副元帥,,以兵部尚書,、平章事兼朔方、隴右,、河西三鎮(zhèn)節(jié)度使,。九月,郭子儀作為中軍副帥,,隨從廣平王,、天下兵馬大元帥李俶率蕃、漢兵十五萬前去收復長安,。到了長安城西,,駐兵于香積寺(今長安縣西南)北澧水之東。李嗣業(yè)為前軍,,郭子儀為中軍,,王思禮為后軍,,叛軍十萬駐扎在唐軍北面,叛軍李歸仁出來挑戰(zhàn),,唐軍追擊,,逼近敵陣。叛軍齊攻唐軍,,唐軍退后,,被叛軍擊退,唐軍驚亂,,叛軍爭相奪取輜重。李嗣業(yè)說:“今日不用自己的身軀引誘敵人,,則我軍必敗,。”于是脫掉衣服,,拿長刀,站立于陣前,,大聲呼喊著奮戰(zhàn),,阻擋他的敵軍都被殺死,李嗣業(yè)殺死數(shù)十敵軍,,唐軍陣形才鎮(zhèn)定下來,。于是李嗣業(yè)率前軍各執(zhí)長刀、如墻推進,,所向摧靡,。都知兵馬使王難得為了救其裨將,被敵軍射中眉間,,面皮掉下遮住雙眼,。王難得拔掉箭,扯掉臉皮,,血流滿面,,仍然向前奮擊。叛軍埋伏騎兵于戰(zhàn)場東面,,想從后面襲擊唐軍,,被唐軍偵察到,朔方左廂兵馬使仆固懷恩率回紇軍攻擊叛軍伏兵,,全部消滅了敵人伏兵,,叛軍士氣衰落。李嗣業(yè)又與回紇軍殺到叛軍陣后,,與正面的唐軍一起夾擊叛軍,,從午時打到酉時,,唐軍斬首叛軍六萬級,,俘虜敵軍兩萬人,,還有很多叛軍逃跑時掉入溝塹而死,叛軍于是大敗,。叛將張通儒棄城逃往陜州,。第二天,唐軍進入長安,,老百姓夾道歡呼說:“沒想到今日又能見到官軍,!”李俶修整三日后,繼續(xù)東征,。
安慶緒派遣嚴莊調(diào)兵馬十萬前往陜州與張通儒共抗唐軍,叛軍聽聞唐軍到,將全部兵力駐扎在山西,,背山結陣,。郭子儀用大軍攻擊叛軍正面,,回紇率軍登山繞到叛軍背后,在山中遇到了一支隱藏的叛軍,回紇兵因為與山中叛軍交戰(zhàn)而錯過了期限,唐軍稍微后退,。叛軍分兵三千人,,斷絕唐軍歸路,唐軍軍心動搖,,郭子儀指揮回紇兵進擊,將叛軍全部殺死。李嗣業(yè)與回紇軍從后方攻擊叛軍,從揚起的塵土中飛來十余箭射向叛軍,,叛軍大驚說:“回紇來了!”于是叛軍大敗,尸體漫山遍野,,嚴莊,、張通儒逃回洛陽,再與安慶緒一起逃往相州(治今河南安陽),,郭子儀率軍收復東都洛陽,。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八月,,郭子儀因在黃河邊擊敗叛軍,,擒獲叛將安守忠,,獻俘至京師,肅宗命百官到長樂驛迎接,并親自在望春樓等待,進封其為中書令。然后,,肅宗詔命九位節(jié)度使合力討伐安慶緒,,因郭子儀,、李光弼皆為元勛,,難相統(tǒng)屬,只用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使,,卻不設立元帥,。
郭子儀率兵從杏園渡過黃河,在獲嘉擊敗叛軍,,斬首四千級,,捕虜五百人。叛將安太清逃至衛(wèi)州防守,,郭子儀圍困衛(wèi)州(今河南汲縣),。魯炅從陽武,季廣琛,、崔光遠從酸棗,,和李嗣業(yè)一起會合郭子儀于衛(wèi)州,安慶緒將兵馬分為三軍,,以崔乾祐率領上軍,,田承嗣率領下軍,慶緒自率中軍,,前往救援,。即將開戰(zhàn)時,郭子儀先選出三千人射手埋伏于營垣之內(nèi),,并囑咐道:“等我軍退卻,,叛軍必定乘機攻營壘,,你們就吶喊射箭,?!眱绍娊粦?zhàn)不久,,郭子儀假裝兵敗,,叛軍追擊,,追到營壘下,,伏兵立刻登上壘垣,,亂箭齊發(fā)如同下雨,叛軍大驚退走,,郭子儀又率軍奮擊,,安慶緒大敗,,叛軍被斬首4萬級。此戰(zhàn),,郭子儀軍獲鎧胄數(shù)十萬,,捕殺安慶緒的弟弟安慶和,攻克了衛(wèi)州,。安慶緒逃走,,郭子儀等率軍追擊到相州(鄴城),許叔冀,、董秦,、王思禮及河東兵馬使薛兼訓領兵相繼來到,安慶緒收集叛軍余部與官軍再戰(zhàn)于愁思岡,,大敗,,前后被斬三萬級,被俘千人,。安慶緒于是入城固守,,郭子儀等人圍鄴城,又引漳水淹城,,城被淹兩個時辰,,不能攻破。城中糧盡,,人吃人,。安慶緒窘迫,只得派人向史思明求救,,史思明發(fā)兵三十萬援救鄴城,。
乾元二年(759年)二月,,史思明發(fā)兵從魏州來援安慶緒。三月,,史思明率軍奮戰(zhàn),,李光弼、王思禮,、許叔冀,、魯炅先與史思明交戰(zhàn),雙方被殺傷的人數(shù)幾乎相等,,魯炅中流矢受傷退出戰(zhàn)斗,。郭子儀率部在后,還未來得及布陣,,突然大風突起,,吹沙拔木,天地晦暗,,即使近在咫尺卻看不清,。唐軍與叛軍都大驚,各棄兵仗輜重,,唐軍向南,、叛軍向北面潰,唐軍各部相繼引還,。郭子儀退守河陽(今河南孟縣南)后,,肅宗任命郭子儀為東都留守,東京畿,、山南東道,、河南等道行營元帥。觀軍容魚朝恩一直妒忌郭子儀,,趁機把相州之敗的責任推到郭子儀身上,,并在肅宗面前進讒言。五月,,肅宗將郭子儀召還京師,,任命趙王李系為天下兵馬元帥,李光弼為副帥代領朔方節(jié)度使,。郭子儀的兵權雖被剝奪,,但仍以大局為重,忠心于朝廷,。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正月,,肅宗任命郭子儀為邠寧、鄜坊兩道節(jié)度使,但仍將其留在京師,。閏四月,,在百官的要求下,肅宗準備命令郭子儀帶兵出征,。
九月,肅宗任命郭子儀為諸道兵馬都統(tǒng),,命其率英武,、威遠等軍以及河東、河西諸軍攻取邠寧,、朔方,、大同、橫野,,然后再取范陽,,但被魚朝恩阻撓破壞。
上元二年(761年)二月,,李光弼,、仆固懷恩等兵敗邙山,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陽,。
寶應元年(762元年)二月,,朔方諸軍都統(tǒng)李國貞、河東節(jié)度使鄧景山相繼被殺,。朝廷害怕這兩支軍隊與叛軍聯(lián)合,,于是起用郭子儀為朔方,、河中,、北庭、潞,、儀,、澤,、沁等州節(jié)度行營,兼興平,、定國等軍兵馬副元帥,進封汾陽郡王,,駐守絳州,。
唐肅宗病重,,不見百官,。郭子儀請求道:“老臣接受任命,將要死在外地,。不見到陛下,,死也不能瞑目,?!泵C宗命人將其請入臥室,,道:“河東的事情全都拜托你了?!辈①n他御馬等物,。郭子儀到達治地后,誅殺為首作亂的王元振等幾十人,,新任河東節(jié)度使辛云京也處死作亂者,,各地將領盡皆恐懼,不再敢作亂,。
唐代宗能即位,,宦官程元振自認為有擁立之功,擔心老將難以制服,,多次離間誣陷,。郭子儀被罷免副元帥之職,而加實戶七百,,再失兵權,,充任肅宗山陵使,,督建皇陵,。郭子儀將肅宗所賜的詔書一千余件全部呈給代宗,,以表明自己的忠心,。代宗看后,安慰郭子儀道:“使重臣憂慮,我很慚愧,從今后您不要擔心,?!?/p>
此時,,史朝義仍占據(jù)洛陽,,代宗欲派郭子儀與雍王李適率軍東征,。由于魚朝恩、程元振的讒言,,代宗最終放棄了這個打算,。
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冬天,,吐蕃入寇,,而程元振隱瞞軍情不報,,由于之前唐代宗猜忌將領,兵部尚書,、同平章事來瑱被讒殺,,導致長安幾乎沒有軍隊防御。此時,,鎮(zhèn)守徐州的太尉兼侍中,、河南副元帥李光弼因為畏懼讒言不敢?guī)П氤仍逯荽淌?、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梁崇義在襄州反叛,而駐扎在汾州的河北副元帥,、朔方節(jié)度使仆固懷恩更是暗中召回紇,、吐蕃入侵河西,侵寇涇州,,進犯奉天(今陜西乾縣),、武功。唐代宗不得已,,遂起用雍王李適為關內(nèi)元帥,,郭子儀為關內(nèi)副元帥,鎮(zhèn)守咸陽,。之前,,郭子儀自從被罷回京師,他的部曲離散,,等到接受詔書為關內(nèi)副元帥時,,郭子儀麾下只有20個騎兵。郭子儀剛到咸陽,,吐蕃軍已經(jīng)過渭水,,沿著南山東進,郭子儀使王延昌入奏,,請給自己增加軍隊,,但是被程元振阻止,不讓皇帝見郭子儀,、王延昌,。等到唐代宗開始治兵時,吐蕃軍已過便橋,,唐代宗倉促間不知所措,。后來唐代宗逃往陜州(今河南陜縣),官員藏匿,、軍隊逃散,。郭子儀聽聞后,,急忙從咸陽回長安,達到長安后,,唐代宗已離開了,。唐代宗剛出苑門、渡過浐水,,射生將王獻忠率四百騎兵叛逃回長安,,脅迫豐王李珙等十王向西迎接吐蕃。在開遠門遇上郭子儀,,郭子儀呵斥王獻忠,,王獻忠下馬說:“現(xiàn)在皇帝東逃,國家無主,,你身為元帥,,廢立就在你一句話”。郭子儀沒有回應,,李珙接著說:“你為什么不說話”,。郭子儀責備他,然后派兵將宗室諸王護送到唐代宗那里,。
吐蕃進入長安,,長安很多官員、百姓逃進山谷,。
郭子儀率三十騎兵從御宿川沿著山向東走,,郭子儀跟王延昌說:“將士大多逃去了商州,現(xiàn)在趕快去召集,,并調(diào)發(fā)武關的關防兵,,數(shù)日間,向北出藍田奔赴長安,,吐蕃必定逃去”,。郭子儀到了藍田,遇到元帥都虞候臧希讓,、鳳翔節(jié)度使高升,,得到士兵將近千人。郭子儀與王延昌商量說:“逃散的士兵到商州,,官吏必定逃走躲藏起來”。派王延昌直接入商州安撫,。正當眾將士放縱士兵掠奪時,,聽聞郭子儀到了,都大喜并表示聽郭子儀號令,。郭子儀擔心吐蕃攻擊唐代宗,,就先留下守衛(wèi)七盤關,,三日后才出發(fā)去商州,到了商州后收集士兵,,合并武關防兵共四千人,,官軍勢力稍微振作起來。此時寶應軍使張知節(jié)在洛南迎接郭子儀,,大閱兵,,屯駐商州,威震關中,。郭子儀于是流著淚告訴諸位將士要雪國恥,,光復長安,眾將士都感動并受郭子儀節(jié)度,。郭子儀任命太子賓客第五琦為糧料使,,供給糧食。唐代宗給郭子儀下詔,,表示擔心吐蕃東出潼關,,召郭子儀趕赴行在,郭子儀上表說:“臣不光復長安就沒有臉面見陛下您,,我若出兵藍天,,敵人必不敢向東去?!碧拼谠试S了,。另外鄜坊節(jié)度判官段秀實告訴節(jié)度使白孝德一同率軍共討叛軍,白孝德當日就帶兵出發(fā),,向南急速趕赴長安,,與蒲、陜,、商,、華匯合進擊。
早先,,光祿卿殷仲卿在藍田募兵,,用郭子儀到了商州,還不知道殷仲卿在藍田募兵,,郭子儀派人前去查探敵人的情況,。羽林將軍長孫全緒請纓,率兩百騎兵前往,。郭子儀又令太子賓客第五琦代理京兆尹之職務,,一同收復長安。郭子儀又令寶應軍使張知節(jié)率兵繼之。長孫全緒等人到了韓公堆,,白天擊鼓,,晚上則放火,使吐蕃起疑,。殷仲卿探知官軍勢力更加強大,。于是與長孫全緒相互配合,把情形報告給郭子儀,。殷仲卿率兩百騎兵游蕩,,直接渡過浐水。吐蕃驚懼,,問百姓,,百姓欺騙他們說:“郭子儀從商州領兵收復長安,大軍不知有多少”,。吐蕃認為官軍眾多,,于是率軍退走,余眾還在城中,。軍將王撫及御史大夫王仲升率兵從苑中進來,,擊鼓大喊,殷仲卿又率軍入城,,吐蕃兵全都逃跑了,,郭子儀率軍乘勢擊鼓入長安,人心逐步安定下來,。吐蕃軍隊占領京師的時間總共只有十五日,。郭子儀上書唐代宗,稟告收復長安的詳情,,唐代宗任命郭子儀為長安留守,。
自從唐代宗狼狽東逃,百官都歸罪于程元振,,對其多次彈劾,。程元振非常害怕,勸說代宗定都洛陽,,代宗應允,。郭子儀聞知后,上表勸諫,,并提出應對之策,。代宗閱完奏表后對侍臣說:“郭子儀真是國家忠臣,我決定返回長安,?!贝诨氐介L安,慰勞郭子儀道:“我任用你太晚,,才到這個地步,。”賜郭子儀鐵券,,并將他的畫像掛在凌煙閣上,。不久,命郭子儀兼任河東副元帥,、河中節(jié)度觀察使,、河中尹,坐鎮(zhèn)河中府,。
廣德二年(764年)正月,,仆固懷恩反叛,放縱士兵劫掠并,、汾屬縣,,唐代宗任命郭子儀充任靈州大都督、單于鎮(zhèn)北大都護,、朔方節(jié)度大使,。仆固懷恩的兒子仆固瑒在榆次被部將張惟岳殺死,傳首京師,,仆固瑒的軍隊都投降郭子儀,。仆固懷恩害怕就丟下母親逃往靈州。九月,,郭子儀罷司徒,,代宗皇帝進封他為太尉,充任北道邠寧,、涇原,、河西通和吐蕃及朔方招撫觀察使,而郭子儀辭去太尉的任命,。
同年,,仆固懷恩引誘吐蕃、回紇,、黨項入侵唐朝,。代宗命郭子儀駐扎奉天,并問御敵方略,。郭子儀答道:“仆固懷恩雖然強健勇敢,,但不得人心。而且士兵都是我以前的部下,,他們不會忍心進攻我嗎,?”不久,回紇與吐蕃軍進逼奉天。眾將請求進攻,,郭子儀道:“敵軍深入我境,,利于速戰(zhàn),他的部下長期受我的恩德,,我不進攻他們,,他們將自然改變主意。敢說出戰(zhàn)的斬,!”并堅守營壘防御敵軍,,敵軍果然退去。朔方兵馬使渾瑊,、討擊使白元光早先鎮(zhèn)守奉天,,吐蕃列陣,渾瑊率兩百騎兵沖擊,,身先士卒,,敵人潰散。渾瑊俘虜一名敵將騎馬回營,,跟隨的騎兵都沒有受傷的,。城上的士兵看到,勇氣振奮,。唐軍連日進攻,,吐蕃軍隊死傷眾多。后來吐蕃收軍還營,,渾瑊趁晚上率兵襲擊,,殺死敵人千余。渾瑊前后與敵人交戰(zhàn)二百多回合,,斬首五千級,。郭子儀第三子朔方行營兵馬使郭晞也在涇水打敗吐蕃軍隊。十二月,,朝廷任命郭子儀兼河中副元帥,,并進封尚書令,郭子儀三次上表朝廷懇辭尚書令,,唐代宗為他的高風亮節(jié)所感動,,特別命令將此事記入國史。
永泰元年(765),,郭子儀統(tǒng)率河南道節(jié)度行營,,再次出鎮(zhèn)河中府。仆固懷恩游說吐蕃,、回紇,、黨項,、吐谷渾、奴剌等國,,聚集三十萬軍隊,,擄掠涇州、邠州,、鳳翔,,進犯醴泉(今陜西禮泉北),、奉天,。代宗命李忠臣屯兵渭橋,李光進屯兵云陽,,馬璘,、郝廷玉屯兵便橋,駱奉先,、李日越屯兵厔盩,,李抱玉屯兵鳳翔,周智光屯兵同州,,杜冕屯兵坊州,,代宗親自率兵駐守苑中,并命郭子儀率軍一萬駐守涇陽,,兵力一萬人,。
郭子儀到?jīng)荜枙r,敵軍已經(jīng)圍城,。郭子儀命部將李國臣,、高升、魏楚玉等各當一面,,而自己率甲騎二千人出入于陣中,。回紇原以為郭子儀去世,,代宗駕崩,,才與吐蕃軍聯(lián)合進犯。而今聽說郭子儀健在,,方知上了仆固懷恩的當,。郭子儀又單騎去見回紇首領,責以大義,,回紇與郭子儀和好如初,。恰逢仆固懷恩暴死,敵軍沒有了首領,,于是回紇答應退兵,。吐蕃軍見郭子儀與回紇來往,,心中猜疑,連夜退走,。郭子儀派部將白元光與回紇軍追擊,,自己率大軍跟隨其后,在靈臺西原(今甘肅涇川境)大破吐蕃軍隊,,斬首級五萬,,生擒萬人,俘獲士女牛馬多不勝數(shù),。
大歷元年(766年)十二月,,華州節(jié)度使周智光反叛,代宗命郭子儀率軍討伐,。同州,、華州將領聞聽郭子儀出兵,于是殺死周智光,,將其首級送往朝廷,。大歷二年(767年),吐蕃入侵涇州,,郭子儀奉命移駐涇陽,。郭子儀在靈州截擊吐蕃,斬首兩萬,。大歷三年(768年)三月,,郭子儀返回河中。閏六月,,朝廷再次加封中書令郭子儀為司徒,。吐蕃再次入侵靈武,郭子儀率五萬兵馬屯駐奉天,,部將白元光在靈武擊破吐蕃,。
當時,在朝廷主持政事的人,,如宰相元載等都認為“吐蕃頻繁入侵,,馬璘難以抵擋”,調(diào)任馬璘為涇原節(jié)度使,,調(diào)任中書令,、朔方節(jié)度大使郭子儀兼領邠寧慶節(jié)度使,移駐邠州,。
大歷八年(773)十月,,郭子儀指揮朔方軍在靈州大敗吐蕃軍,向朝廷奏捷,。
大歷九年(774年)二月,,郭子儀入朝,,在延英殿朝見皇帝。君臣對奏慷慨甚歡,,但在談到吐蕃強大時,,郭子儀流涕不止,又上表“乞骸骨”(退休),,未得到代宗允許,。
大歷十四年(779年)五月,代宗駕崩,,德宗繼位,。郭子儀被德宗調(diào)回朝廷,進位太尉,,仍兼中書令,,充任皇陵使,賜號“尚父”,,并加食邑至兩千戶,所領其他使職,、副元帥等職務都被罷免,。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夏,郭子儀病重,。唐德宗命舒王李誼前往探病,,郭子儀不能行叩拜禮,只能作揖禮,。六月十四日,,郭子儀去世,享年八十五歲,,朝廷追贈他為太師,,賜謚號忠武,配饗代宗廟廷,,陪葬建陵,。德宗廢朝五日,命群臣吊唁,,又親臨安福門送葬,,并專門超越禮制,下詔將他的墳墓增高一丈,。
《請宣示儉德表》
《請改元立號表》
《上尊號表》
《上章敬皇后謚表》
《讓加太尉表》
《讓太尉第二表》
《讓加尚書令表》
《讓尚書令第二表》
《進賜前后詔敕自陳表》
《請車駕還京奏》
《上黑禾奏》
《論吐蕃書》
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戰(zhàn)爭中,,郭子儀指揮或參與指揮了攻克河北諸郡之戰(zhàn)、收復兩京之戰(zhàn),、鄴城之戰(zhàn)等重大作戰(zhàn),;安史之亂后,,他計退吐蕃,二復長安,;說服回紇,,再敗吐蕃;威服叛將,,平定河東,。他戎馬一生,功勛卓著,。史書稱他“再造王室,,勛高一代”,“以身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郭子儀不但武功厥偉,,而且還善于從政治角度觀察、思考,、處理問題,,資兼文武,忠智俱備,,故能在當時復雜的戰(zhàn)場上立不世之功,,在險惡的官場上得以全功保身。
李亨:①道備文武,,衷懷忠亮,,表宏才而應運,申茂績而經(jīng)邦,,……往屬兇丑亂常,,云雷經(jīng)始,咸能外持戎律,,內(nèi)翊皇圖,,披荊棘而有功,歷險艱而無易,?;蚍主鈻|討,掃昏祲於兩都,;或仗節(jié)北臨,,備長城於萬里。②風云有感,,星象降生,。秉文武之姿,懷經(jīng)濟之器,。自兇狂構禍,,區(qū)宇未寧,,蘊忠貞以立身,資義勇而成務,。加其識度宏遠,,謀略沖深。張飛乃萬人之敵,,卻縠是三軍之帥,。故能掃清強寇,收復二京,,建茲大勛,,成我王業(yè)③代國公子儀,河岳閑氣,,巖廊重寶。器量深識,,寬而有謀,;術應通方,用而無滯。自經(jīng)艱阻,,實擁旌旄,遂能克復二京,,折沖千里,。厥戎將殄,時乃之功,,久勤啟沃,,載竭忠讜。人之望也,,天實賚予,。今殘寇示寧,興師頗廣,。鎮(zhèn)守經(jīng)制,,已有區(qū)分,而籌畫指麾,,必資專制,。將軍辭第,,無以家為,丞相憂邊,,思平國難,。
李適:①天寶之季,盜起幽陵,,翠華南征,,潼關不守;廣德之際,,戎軼郊,,皇輿東巡,酆宮罷警,,則有若尚父子儀等殄殪丑逆,,冊肅宗於岐,攘卻蕃夷,,翊代宗於陜,。②我肅宗皇帝龍飛靈武,翦滅鯨鯢,,公則揚旗幟宣威,,佐清六合。我大行皇帝撫軍鞏洛,,收復都邑,,公則摧殄諸寇,滌穢兩河,。而又獫狁犬戎,,共侵涇略,公則挺身鋒刃獨立戰(zhàn)場,,叱退窮丑,,威雄七萃。塞垣無警,,社稷永康,。朕遭閔兇,爰在諒暗,,公又外厘百揆,,內(nèi)舉四維,委監(jiān)山陵,,克修制度,。萬樞倚辦,庶績其凝,凡所詢謀,,必謁寅亮,。敬加從話,則率土歡心,;寄以緝熙,,則彝倫式序。宏宣五教,,訓洽生靈,;光昭七德,威肅禍亂,。③尚父子儀,,天降人杰,生知王佐,,訓師如子,,料敵若神。昔天寶多難,,羯胡作禍,,咸秦失險,河洛為戎,。公能扶翼肅宗,,載造區(qū)夏。于國有患,,勞其戡定,;于邊有寇,藉其驅(qū)除,。安社稷必在于絳侯,,定羌戎無逾于充國。絳臺綏四散之眾,,涇陽降十萬之虜。勛高今古,,名璟夷狄,,而勞乎征鎮(zhèn),二紀于茲,。
苗晉卿:頃羯虜犯順,,王師討逆,公之子儀,,任總元戎,,誓清大盜。常山擒敵之後,靈武詡圣之初,,成我六軍,,前驅(qū)效死。於是掃秦里之寇,,復開奉天,;系陜郊之俘,更收洛邑,。加以蒲坂之下,,淇水之上,摧暴廓地,。二城無虞,,況師不遷延,功皆戰(zhàn)伐,,豈敢言病,,必先啟行。此由許國捐軀,,輸忠奮勇,。
顏真卿:子儀帥彼勁卒,赫然先驅(qū),,取京洛如拾遺,,翦兇殘猶振槁,功存社稷,,澤潤生人,。……恭惟令公,,先皇之佐命臣也,。……所蒞以清白見稱,,居常以經(jīng)濟自命,。弱冠以邦鄉(xiāng)之賦,驟膺將帥之舉,。四擢高第,,有聲前朝;三為將軍,,再守大郡,。……長驅(qū)河洛,,弼成睿圖,,再造生靈,,克清天步。函夏之未,,安天下之不安,,一年之間,區(qū)宇大定,?!异秶㈧都遥晌范鴥x可象,。盛德載物,,寬仁厚下,用人由己,,從善如流。沈謀秘於鬼神,,精義貫於天地,。推赤誠而許國,冒白刃以率先,。電擊於€雷之初,,鷹揚於廟堂之上。凡二歷鼎司,,兩升都座,,四作元帥,九年中書,,歷事二圣而厥德維懋,,易相二十而受遇益深。蓋克復上都者再,,戡定東京者一,,其馀麾城慚邑,,得雋摧鋒,,亦非遽數(shù)之所周也,。
裴垍:汾陽事上誠藎,,臨下寬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處,必得士心。前后遭罹幸臣程元振,、魚朝恩譖毀百端,時方握強兵,,或方臨戎敵,,詔命征之,未嘗不即日應召,,故讒謗不能行,。代宗幸陜時,令以數(shù)十騎覘賊,,及在涇陽,,又陷于胡虜重圍之中,皆以身許國,,未嘗以危亡易慮,亦遇天幸,,竟免患難,。田承嗣方跋扈魏州,傲狠無禮,,子儀嘗遣使至,,承嗣西望拜之,指其膝謂使者曰:"茲膝不屈于人若干歲矣,,今為公拜,。"李靈曜據(jù)汴州,公私財賦一皆遏絕,,獨子儀封幣經(jīng)其境,,莫敢留之,必持兵衛(wèi)送,。其為豺虎所服如此,。麾下老將若李懷光輩數(shù)十人,皆王侯重貴,,子儀頤指進退,,如仆隸焉。幕府之盛,,近代無比,。始與李光弼齊名,雖威略不逮,,而寬厚得人過之,。歲入官俸二十四萬貫,,私利不在焉。其宅在親仁里,,居其里四分之一,,中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前后賜良田美器,名園甲館,,聲色珍玩,,堆積羨溢,不可勝紀,。代宗不名,,呼為大臣。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二十年,。校中書令考二十有四,。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欲而君子不之罪,。富貴壽考,繁衍安泰,,哀榮終始,,人道之盛,此無缺焉,。唯以讒怒,,誣奏判官戶部郎中張譚杖殺之,物議為薄,。
陸贄:天寶之季,,寇陷二京,時則先臣子儀,,翼戴肅宗,,戡定禍亂,再造區(qū)夏,,於今賴之,。
李儇:昔曹沫三敗,終復魯讎,;孟明再奔,,竟雪秦恥。近代汾陽尚父,,咸寧太師,,亦曾不利鼓鼙,,尋則功成鐘鼎。
劉昫:①天寶之季,,盜起幽陵,萬乘播遷,,兩都覆沒,。天祚土德,實生汾陽,。自河朔班師,,關西殄寇,身捍豺虎,,手披荊榛,。七八年間,其勤至矣,,再造王室,,勛高一代。及國威復振,,群小肆讒,,位重懇辭,失寵無怨,。不幸危而邀君父,,不挾憾以報仇讎,晏然效忠,,有死無二,,誠大雅君子,社稷純臣,。自秦,、漢已還,勛力之盛,,無與倫比,。②猗歟汾陽,功扶昊蒼,。秉仁蹈義,,鐵心石腸。四朝靜亂,,五福其昌,。為臣之節(jié),敢告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