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高山峻嶺,,水榭樓臺,,江岸柳風,晚晴霞光映照,,虛實相間,,妙不可言,。山石皆濕筆長皴,,勾斫相間,高嶺山石淡皴,枝葉濃密,,趣致盎然。圖下部繪傍石臨水之閣,,掩映于扶疏垂柳間,閣后山巒高聳,,山頂雜木豐茂。閣中靠墻立一桌,,上有花瓶古書,一士人悵望天邊落霞孤鶩,,身后侍立一童,。閣下水中一人在侍弄小舟。
畫中題詩“畫棟珠簾煙水中,,落霞孤鶩緲無蹤,,千年想見王南海,曾借龍王一陣風,?!?/p>
明正德年間,,江南才子唐寅(伯虎)應在南昌的寧王府之邀,來為婁妃授課教畫,,曾參觀南昌的名勝古跡“滕王閣”,,想起了初唐詩人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并畫了《落霞孤鶩圖》。此畫是送給“德輔契兄先生”,,這位“德輔”姓盧也是一位生不逢時的讀書人。唐寅為其創(chuàng)作此畫,,既有同病相憐的意味,也有共勉之意,。
唐寅(1470—1523),,初字伯虎,更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明代畫家,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他是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稱明代四大家(吳門四家)。出生于一個商人家庭,,從小聰明好學,,詩文書畫,,無一不精,。29歲時,,他考中應天府(今南京)鄉(xiāng)試第一名解元,,自詡為“江南第一才子”。但在第二年的會試中,,因好友科舉舞弊案的牽連,,被捕入獄,從此功名斷絕,。出獄后,唐伯虎性情大變,,從此絕意仕途,潛心書畫,,終成一代大家,。唐伯虎擅長畫山水,、人物,、花鳥等,。他的山水畫師法周臣,、李唐、劉松年,,風格秀逸清俊,,筆墨細秀,,布局疏朗,。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tǒng),,多以仕女和歷史故事為題材,色彩或艷麗或清雅,,線條清細,體態(tài)優(yōu)美,?;B畫灑脫隨意,,格調(diào)秀逸,,長于水墨寫意,。傳世畫作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秋風紈扇圖》等,。
構圖
畫家?guī)缀鯇⑺械木拔锒贾糜诋嬅嬗覀?,其視覺效果,,頗似觀者沿山路而上時,,臨崖眺望所及之景,。畫的右側畫一座精巧典雅的水榭,,座落在臨江的樹叢間。亭欄臺柱描繪得十分工整,。一位高士坐眺晚霞與歸鳥,,身后立一侍童。高士臨汀獨立,,使“落霞孤鶩”為旨趣的詩情畫意油然而生,點出了此畫的主題,。水榭下面的岸邊??恐恍∏傻呐裰?;水榭周圍綠柳成蔭,幽靜異常,;遠處山巒疊嶂,,山頂處山峰陡立,,灰潔的色澤和嚴謹干練的筆法,,既充分顯示出巖石的堅硬質感,,山頂和山坳處雜樹、灌木從生,,點綴著光禿的山石,。近處山石上雜樹叢生,在林木的掩映下有數(shù)間屋宇房舍和參差不齊的山麓,,山石間古藤老木盤根錯節(jié),。水榭背后為一巨石,陡峭險峻,,山坳間草木郁郁蔥蔥,。
而畫幅的整個左半部,幾乎完全留出空白,,猶如寬闊的秋水與長天,,浩渺無垠,秋水平靜如鏡,,一無波紋,,形成畫面左虛右實,虛實相映,,黑白對比強烈的格局,。
技法
此圖的畫法,,山石皴法用筆較干,上方高嶺山石淡皴,,樹木葉茂濃密,,近景石隙間以雙勾夾葉為苔,樹木,、水榭用筆十分工整,,頗見功力??v觀全圖,,墨色和悅潤澤,景物處置洗練灑脫,。
無錫博物院副院長盛詩瀾:《落霞孤聱圖》以千筆淡墨皴擦點染出山石輪廓,,蒼秀潤淡,雖參南宋畫祛,,但全無南宋氣味,。柳樹的畫法工整俊逸,有煙籠之感,,樹根的線條卻變幻率意,。整幅作品中清曠優(yōu)美的意境,展現(xiàn)出濃郁的文人氣息,,是絕對有別于院派風格的,。
《落霞孤鶩圖》是唐寅山水畫的知名代表作,對傳統(tǒng)繪畫具有重大貢獻,,既弘揚了文人畫的傳統(tǒng),,又加強了詩書畫的有機結合,深化了文人畫的題材內(nèi)容,,促進了山水,、人物,、仕女,、花鳥各科的全面發(fā)展,,加強文人畫自我表現(xiàn)意識等,都給后世造成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