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塘乳鴨圖》是南宋朱克柔創(chuàng)作的緙絲作品,現(xiàn)收藏于上海博物館,。
緙絲藝術(shù)品,,朱克柔傳世之作。成蓮花盛開的池塘中,,以游戲爭食的母鴨為中心,,岸邊的白鷺和翠鳥與之相映成趣,蜻蜓飛舞,,草蟲唧唧把游禽,、飛鳥、草蟲,、花卉等自然生態(tài)和奇山怪石,、潺潺流水等自然景色,渾然結(jié)合在一起,,可謂是巧奪天工,,精湛絕倫。此緙絲畫幅極大,,色彩豐富,,絲縷細(xì)密適宜,,層次分明,,是朱克柔緙絲畫中的杰作。
全幅以彩色絲線緙織而成。圖中雙鴨浮游于萍草間,,有乳鴨相隨,,白鷺在側(cè),,翠鳥,、紅蜻蜓點綴其間,。坡岸青石,,質(zhì)感凝重,,周圍白蓮(白蕖),、慈菇,、荷花(紅?。?、萱草等花草環(huán)繞,,色彩雅麗,,線條精謹(jǐn),生趣盎然,。
作品中所有花卉蟲鳥都極為寫實,,應(yīng)以實景寫生而成,,畫風(fēng)受院體畫派影響。圖中各種動植物大小體型比例逼真,蓮塘的場景時間也能根據(jù)乳鴨大小,,以及蓮塘周圍花卉的花期推定為6月底至7月初春末初夏之景,。
圖案內(nèi)容不但豐富且布置合乎庭院自然真實布景:其一,植物都為水生或沼生,,喜溫暖潮濕環(huán)境,,而且蓮塘和坡地上的植物都屬于觀賞性的花卉,有荷花(紅蕖),、白蓮(白?。?、木芙蓉(芙蓉)、萱草、慈菇,、石竹,、白百合、蘆葦(蒹葭)、玉簪等,,應(yīng)為人工造景;其二,,水禽蜓黽也是池塘湖泊常見,,有綠頭鴨公母一對、乳鴨一對,、白鷺一對,、燕子一只、翠鳥一只,;另有紅蜻蜓一只,、水黽一對;其三,池塘邊站立的以“透,、漏,、皺、瘦”為美的太湖石,,也是就近人工打撈,,置于庭院裝點。它古樸的青灰色和清奇古怪的形狀占居整圖的左上角,。
整幅圖中的花卉或并蒂,,或結(jié)子(也成雙數(shù)),禽鳥亦俱成對,,包括微小的水黽也是一對(靠近上方的翠鳥,、蜻蜓及燕子和靠近右側(cè)浮萍位置的白蓮雖為獨只獨朵,推測是處于裁剪位置而被裁掉了),,因此根據(jù)整幅圖選題,,可推測所有動植物都應(yīng)是成雙成對,象征夫妻和合,、多子多幅的吉瑞寓意,。
此圖青色的湖石上緙織有“江東朱剛制蓮塘乳鴨圖”款并“克柔”朱文印,可知作者名剛,,字克柔,。江東,,指長江蕪湖至南京以南的地區(qū),,主要指江蘇南部和上海地區(qū)。朱克柔其人生卒年不詳,,但根據(jù)此圖與她另一件作品《緙絲山茶蛺蝶圖》的款識和對題可以梳理出大致的生平情況,。《緙絲山茶蛺蝶圖》(現(xiàn)藏遼寧省博物館),,經(jīng)明人文從簡(1574-1648)寫對題:“朱克柔,,云間人,宋思陵時,,以女工行世,。”“云間”即今上海松江,,而“宋思陵”即南宋高宗(1127-1162)皇帝,,由此可推知朱克柔是南宋時上海女子,活躍在高宗時期,。文從簡是文徵明的曾孫,,他出生蘇州文人世家,善于書畫,對蘇州地區(qū)文化藝術(shù)頗為了解,,故關(guān)于朱克柔的記錄是可信的,。
經(jīng)近人龐元濟收藏,鈐“吳興龐氏珍藏”,、“虛齋秘玩”,、“萊臣審藏真跡”印記。龐元濟《虛齋名畫錄》,、朱啟鈐《絲繡筆記》著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