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館概況
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位于上海香山路7號,,占地面積2500余平方米,,展示面積1100平方米,主要有孫中山故居和孫中山文物館兩個展示場所,。
上海孫中山故居是一幢歐洲鄉(xiāng)村式小洋房,,由當時旅居加拿大的華僑集資買下贈送給孫中山的。孫中 山和夫人宋慶齡于1918年入住于此,,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后,,宋慶齡繼續(xù)在此居住至1937年??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宋慶齡移居香港、重慶,,1945年底,,宋慶齡回到上海將此寓所移贈給國民政府,作為孫中山的永久紀念地。1961年3月4日故居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故居正式對外開放,。
孫中山文物館毗鄰孫中山故居,是由一幢歐式洋房改建而成,。文物館共有三層,、八個展區(qū)(其中第三層是臨時展覽),展覽面積七百多平方米,,共展出文物,、手跡、資料三百余件,,其中絕大部分是第一次公開展出,。這些珍貴的文物向人們展示了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所做出的不朽功績。孫中山文物館于2006年11月12日正式開館,。
為了更好地緬懷孫中山這位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利用豐富的館藏文物和資料,先后舉辦了多種題材的專題展覽,,讓參觀者從不同的側(cè)面,、不同的角度,認識孫中山,,了解孫中山,,走近孫中山。
1999年,,成功舉辦了《孫中山與澳門史料圖片展》,,共展出珍貴史料、圖片123張,,首次展出文物15件,,介紹了孫中山在澳門生活與從事革命活動的情況。
2001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暨 孫中山先生誕辰135周年,,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舉辦了系列主題展,,推出了《孫中山與辛亥革命史料圖片展》、《辛亥革命時期貨幣展》以及《紀念辛亥革命90周年書畫展》等三個展覽,。其中《史料展》共展出歷史圖片及文物130余件,,集中介紹了辛亥革命期間孫中山在上海開展革命活動的情況;《貨幣展》展出了辛亥革命時期的貨幣,、債券,、紀念幣等珍貴文物共83件,這些文物是已故著名錢幣專家馬定祥生前收集,、珍藏的,其中不少是珍品、孤品,。
2003年 月,,舉辦“紀念偉人孫中山——上海青少年書法篆刻展”并赴臺展出。
2004年舉辦了《辛亥風云文物精品展》,,展出辛亥革命時期的珍貴文物一百余件,,展現(xiàn)了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志士為推翻清政府腐朽統(tǒng)治、振興中華而浴血奮戰(zhàn)的歷史,。
2005年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與新加坡的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廣州革命歷史博物館聯(lián)合舉辦了《孫中山在南洋》史料圖片展,以大量史料圖片展現(xiàn)了孫中山在南洋的革命歷程,。
2006年舉辦了“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40周年主題畫展”,,共展出由滬上著名國畫家創(chuàng)作的國畫60幅,,作品以孫中山一生中的重大歷史事件為題材,,用國畫特有的藝術形式來表現(xiàn)孫中山的豐功偉績,。
2007年5月舉辦了“孫中山的追隨者——楊庶堪文物史料展”,,第一次從孫中山革命事業(yè)追隨者的角度介紹孫中山革命業(yè)績,。展覽共展出文物史料21件,、圖片63幅,,其中包括孫中山的手跡以及孫中山贈送給楊庶堪的題簽照等珍貴文物,。
2007年11月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與國內(nèi)其它四個主要孫中山紀念地(中山翠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廣州中山紀念堂、南京孫中山紀念館)聯(lián)合策劃舉辦了“永恒的紀念——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41周年”大型圖片展,,共展出141幅珍貴歷史圖片,,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首次公開展出了江澤民為大型畫冊《孫中山》題寫書名的手跡、汪道涵為《孫中山與澳門圖集》題寫書名的手跡以及歷年黨和國家領導人,、外國元首參觀瞻仰上海孫中山故居時的資料照片等20余件實物展品,。
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在孫中山及相關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績。先后編輯出版了大型畫冊《孫中山》(199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孫中山與澳門圖集》(199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孫中山紀念畫冊》(2001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孫中山畫傳》(200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等等,。2006年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策劃拍攝出版了六集電視文獻片《走近孫中山》,,在上海電視臺、上海教育電視臺播放后,,社會各界反響強烈,。
此外,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還積極開展各類對外交流活動,,拓展宣教途徑,,傳播偉人思想,,弘揚偉人精神。紀念館每年選派優(yōu)秀講解員赴社區(qū),、學校舉辦講座,,介紹孫中山的革命業(yè)績、思想,、學說等,,充分發(fā)揮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與復旦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學院、盧灣區(qū)第一中心小學等學校簽訂共建協(xié)議,,培訓志愿者講解員開展義務講解活動,。
文物館概況
孫中山文物館毗鄰孫中山故居,是由一幢歐式洋房改建而成,。文物館共有三層,、八個展區(qū)(其中第三層是臨時展覽),展覽面積七百多平方米,,共展出文物,、手跡、資料三百余件,。這些文物絕大部分是第一次公開展出,,展品中包括,孫中山就任海陸軍大元帥時使用的大元帥指揮刀,;孫中山奔走海內(nèi)外開展革命活動時使用的旅行箱,;孫中山老師康德黎親筆簽名并贈送給孫中山的照片;黃興在武昌起義爆發(fā)后指揮漢陽保衛(wèi)戰(zhàn)時使用的戰(zhàn)時總司令之印等,。這些珍貴的文物向人們展示了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所做出的不朽功績,。
孫中山文物館還采用電子仿真書、原聲重現(xiàn),、孫中山《實業(yè)計劃規(guī)劃圖》電子沙盤,、館藏文物三維電腦仿真、查詢系統(tǒng)等現(xiàn)代化多媒體手段,,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歷程,。此外,文物館還設有影視室,,滾動播放由我館拍攝的電視文獻片《走近孫中山》,,讓觀眾更直觀、更深切地了解孫中山,,走近孫中山,。
孫中山文物館于2006年11月12日孫中山先生誕辰140周年之際正式開館,,海內(nèi)外多家知名媒體做了翔實報道,引發(fā)了熱烈的社會反響,,2007年來館參觀人數(shù)達七萬兩千余人次。為方便中外游客參觀,,紀念館特別制作了中,、英、日語音導覽器,供參觀者借用?,F(xiàn)孫中山文物館已與孫中山故居一起成為上海又一重要的歷史文化景點,。
故居概況
在上海繁華的淮海路以南,,思南路東側(cè)的香山路上,,坐落著一幢歐洲鄉(xiāng)村式樣的小洋房,這就是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和夫人宋慶齡在上海的寓所。這棟住宅是旅居加拿大的華僑集資買下贈送給孫中山的,。
故居樓下是客廳和餐廳,,樓上是書房、臥室和小客廳,。樓前是一片草坪,,圍繞著冬青,、香樟和玉蘭等樹木花卉。
1918年6月,,孫中山辭去海陸軍大元帥職務后從廣州回到上海,,入住莫利愛路寓所(今香山路7號孫中山故居)。雖然遭受了多次挫折但孫中山毫不氣餒,他在這里總結(jié)革命經(jīng)驗,,繼續(xù)探索革命新路。孫中山在這里先后完成了《孫文學說》、《實業(yè)計劃》等重要著作,;在這里孫中山會見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李大釗、林伯渠以及共產(chǎn)國際代表馬林,、越飛等,商談國共合作,,為“聯(lián)俄 聯(lián)共 扶助農(nóng)工”三大政策的確立和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xiàn)奠定了基礎,。1924年10月,,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電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為了實現(xiàn)國家的和平統(tǒng)一,,孫中山不顧個人安危毅然決定北上,,他在這里召開了記者招待會,重申了他的“北上宣言”,,進一步闡明了他北上謀求和平統(tǒng)一祖國的主張,。
現(xiàn)故居內(nèi)的陳設絕大多數(shù)是原物原件,并根據(jù)宋慶齡生前的回憶,,按二,、三十年代的原樣布置。1961年3月故居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3月故居正式對外開放,,1994年故居被列為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