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長強穴 02、腰俞穴 03,、腰陽關穴 04,、命門穴 05、懸樞穴 06,、脊中穴 07,、中樞穴 08、筋縮穴
09,、至陽穴 10,、靈臺穴 11、神道穴 12,、身柱穴 13,、陶道穴 14、大椎穴 15,、啞門穴 16,、風府穴
17、腦戶穴 18,、強間穴 19,、后頂穴 20、百會穴
人體背部穴位主治:
01,、絡卻穴,、玉枕穴
身體方面:頭痛眩暈、視物不明,、鼻塞,、熱病無汗、失眠,。
02,、百會穴、后頂穴,、強間穴,、腦戶穴
身體方面:頭暈目眩,、失眠、心煩,、健忘,、耳鳴
03、風府穴,、啞門穴,、大椎穴、天柱穴
身體方面:失眠多夢,、頸椎病,、頭暈耳鳴、手腳麻木,、鼻炎,、胸悶、落枕,;
皮膚方面:魚尾紋,、面部皺紋、毛孔粗大,、皮膚過敏,、油脂旺盛、暗瘡,。
04,、大杼穴、風門穴
身體方面:咳嗽,、胸悶氣喘,、鼻塞、肩背酸痛,、傷風,、咳嗽,;
皮膚方面:神經(jīng)性皮炎,、額頭膚色晦暗
05、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肺俞穴,、闕陰俞穴,、心俞穴、附分穴,、魄戶穴,、膏肓穴,、神堂穴
身體方面:感冒咳嗽、心慌驚恐,、面紅發(fā)熱,、失眠健忘、身熱頭痛,;
皮膚方面:紅血絲,、毛囊炎、過敏性皮炎
06,、靈臺穴,、至陽穴、督俞穴,、膈俞穴,、譩譆穴、膈關穴
身體方面:虛胖,、乳房松弛,、煩悶不安;
皮膚方面:面色青黃,、眼袋,、皮膚粗糙
07、筋縮穴,、中樞穴,、肝俞穴、膽俞穴,、魂門穴,、陽綱穴
身體方面:少氣乏力、精神不振,、內分泌失調,、心煩易怒、食欲不振,;
皮膚方面:皮膚粗糙,、皺紋、面色穢濁,、色素沉積,、口唇蒼白無華。
08,、脊中穴,、脾俞穴、胃俞穴、意舍穴,、胃倉穴
身體方面:消化不良,、胃酸胃痛、痔瘡,、腹瀉,、腰背疼痛、體內濕氣,、腹脹,、食欲不振;
皮膚方面:酒渣鼻,、暗瘡,、紅血絲、眼瞼浮腫,、面黃浮腫,、面色潮紅、油脂旺盛,、嘴周痤瘡,、脂溢性皮炎。
09,、懸樞穴,、命門穴、腰陽關穴,、三焦俞穴,、腎俞穴、氣海俞穴,、大腸俞穴,、肓門穴、志室穴
身體方面:月經(jīng)不調,、腰酸痛,、口干唇燥、腳冷乏力,、便秘,、腹痛、小便不利,、陰部腫痛,;
皮膚方面:黃褐斑、黑眼圈,、暗瘡、面色蒼黃、膚色晦暗滯濁,。
10,、腰俞穴、長強穴,、關元俞穴,、小腸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環(huán)俞穴、胞肓穴,、秩邊穴
身體方面:泌尿不暢,、痛經(jīng)、子宮內膜炎,、便秘,、性冷淡、陰部濕癢,;
皮膚方面:皮膚干燥,、粗糙、雀斑,、妊娠斑,。
11、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會陰穴
身體方面:月經(jīng)不調,、經(jīng)痛崩漏帶下、疝氣,、小便不利,、便秘、陰部濕癢,;
皮膚方面:雀斑,、妊娠斑、子宮性肝斑,、處女性肝斑,、面色蒼黃、暗啞無光,。
12,、承扶穴,、股門穴
身體方面:坐骨神經(jīng)痛、下肢癱瘓,、便秘,、痔瘡、臀部炎癥,。
13,、合陽穴
身體方面:功能性子宮出血、月經(jīng)不調,、子宮性內膜炎
14,、承筋穴、承山穴,、飛揚穴
身體方面:坐骨神經(jīng)痛,、腰肌勞損、痔瘡,、便秘,。
15、跗陽穴,、昆侖穴
身體方面:頭痛,、眩暈、坐骨神經(jīng)痛,、急性腰扭傷,、踝關節(jié)扭傷、膝關節(jié)炎,。
督脈主治神經(jīng)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泌尿生殖系統(tǒng),、運動系統(tǒng)病癥,以及熱性病癥和本經(jīng)所過部位之病癥,。
人體背部有各臟器的背腧[shù]穴,,這些穴位在功能上與各臟器相對應,可以起到調整臟腑功能的作用,。
1,、肺俞
①皮膚隆起的多為胸中有熱,可有氣短,、咳嗽等癥狀,,一般在膻中穴也有反應,可結合觀察,。
②本穴如有反應,,在肺經(jīng)的太淵,、孔最、中府等處往往呈異樣變化,。
③診得條索狀結節(jié)并伴有壓痛者,,是痰飲咳嗽之癥,。
④診得條索狀結節(jié),,周圍皮膚有明顯壓痛者,多為咳嗽,、氣急,、肺熱胸痛、感冒等病變,。
肺腧是天灸的常用穴:天灸是在三伏天之初伏,、中伏、末伏一年中最熱的時節(jié),,將特定中藥(如甘遂,、細辛等)貼敷于特定的穴位,使人體陽氣得天陽之助,,達到驅逐內伏寒邪,、補益人體正氣的目的。伏日為庚日,,庚日屬金,,與肺相配,故天灸善于治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等肺系疾病。天灸治療哮喘往往選取肺俞,、定喘,、風門等,以宣通肺氣,,從而防治哮喘的發(fā)生,。
2、心俞
①若有棱狀結節(jié),,伴有顯著壓痛,,多為上肢內側疼痛、紅腫或有心悸怔忡,、心慌煩悶不安,、口渴等癥。
②皮膚凹陷且壓痛敏感者,,常有心胸煩亂,,恍惚健忘,、納呆等癥。
③心臟疾患尤其是心痛時本穴如有反應,,在巨闕穴處往往呈異樣變化,。
3、肝俞
①局部皮膚隆起伴有壓痛敏感者,,多為失眠癥,。
②診得條索狀結節(jié)兼有明顯壓痛者,常見頭暈,、失眠,、心煩不寧之癥。
③出現(xiàn)棱狀結節(jié),,且有壓痛敏感者,,患者有脅肋脹痛、脘悶,、腹脹,、黃疸、納呆,、寤寐不寧等癥狀,,或有下肢內側紅腫的病變。
4,、膽俞
①發(fā)現(xiàn)棱狀結節(jié)且有壓痛敏感者,,多屬黃疸。
②凡有細條狀及壓痛者,,多為下肢外側痹痛,,若在命門穴同時有氣泡樣反應者,則屬下肢麻木,。
5,、脾俞
①局部皮膚凹陷,或按之軟若棉樣,,以虛證為多,。
②診得條索狀結節(jié),并有壓痛者,,患者常有頭暈,、失眠、乏力,、健忘,、煩躁、食欲不振,、便溏,、浮腫等癥狀,。
③若出現(xiàn)棱狀結節(jié)伴有顯著壓痛者,為下肢內側紅腫,、行走困難或大趾運動不利之征,。
6、胃俞
①診得條索狀結節(jié)并伴有痛感者,,常是不欲飲食和有胃痛等病變,。
②有棱狀結節(jié)和明顯壓痛者,多有嘔吐,、不食,、胃痛,、腹脹或髖關節(jié)外側有紅腫現(xiàn)象,。
7、三焦俞
①局部皮膚隆起,,按之有條索狀結節(jié)且壓痛明顯者,,多有腰痛、帶下,、月經(jīng)不調,、小便混濁等癥狀。
②若有棱狀結節(jié),,并伴有壓痛者,,一般是耳鳴、重聽,、頭痛,、腹脹滿悶、吐逆之征(婦女妊娠期亦可發(fā)現(xiàn)三焦俞有棱狀結節(jié)),。
8,、腎俞
①有條索狀結節(jié),凡壓痛敏感者,,一般是陽痿,、頭暈、腰痛及耳鳴之征,。
②診得棱狀結節(jié),,兼有明顯痛感者,多為血尿,、腰痛,、浮腫之癥。
③局部皮膚隆起,,有如卵圓形結節(jié)并伴有壓痛者,,是腎虛有熱,,耳鳴、頭脹之征,。
9,、大腸俞
①發(fā)現(xiàn)堅硬的圓形結節(jié),且壓痛敏感者,,表示大便干結,。
②有棱狀結節(jié)并兼有壓痛者,大多有頭痛,、牙痛,、腹痛、泄瀉等癥,。
10,、小腸俞
①凡結節(jié)橢圓質地較硬而壓痛顯著者,多有頭暈,、后頭疼痛,、后項拘攣之癥。
②本穴出現(xiàn)氣泡樣轉動感,,多為婦女子宮下垂,。
11、膀胱俞
①診有柔軟的橢圓形結節(jié),,大多數(shù)是遺尿癥,。
②按得棱狀結節(jié),并有壓痛者,,一般有發(fā)熱頭痛,、小便頻數(shù)、尿赤澀痛,、腰痛,、小腹脹痛、白帶等癥狀,。
③有細條索狀結節(jié),、壓痛者,多有下肢麻木或痹痛,。
后背為五臟六腑的反射區(qū),,從頸下二寸開始,以手掌大小為一個反射區(qū),,向下依次順序為肺區(qū),、心區(qū)、肝區(qū)、脾區(qū),、腎區(qū),、排泄區(qū)、生殖區(qū),,共為七個反射區(qū),。
1、體雕目測法
背部膚色不均,,屬肝膽排毒功能下降,。
背部毛孔粗大,為體質虛寒,,濕氣重,,水分滯留體內,引起手腳冰涼怕冷,,下身腫脹等癥狀,。
2、肺區(qū)診斷
拇指推肺區(qū)膀胱經(jīng),,出現(xiàn)微血管擴張的現(xiàn)象,。
背部長痘為肺風粉刺,體質燥熱,,多為肺陰虛。
便秘宿便,,鼻咽喉不適,,面部毛孔粗大。
備注:胖人多痰,,瘦人多火,。
3、心區(qū)診斷
拇指推心區(qū)內膀胱經(jīng),,出現(xiàn)發(fā)紅現(xiàn)象,,心火旺。
眉心長痘,,面部潮紅多為虛火上炎,。
備注:體胖者胸悶氣短,體瘦者失眠多夢,。
4,、肝區(qū)診斷
肝區(qū)膚色不均發(fā)青為肝膽排毒功能下降。
肝區(qū)突出為肝功能下降,。
眼干澀充血,,眼袋大,視力下降為肝火旺盛,。
5,、脾區(qū)診斷
脾區(qū)膚色發(fā)黃為脾胃不和,。
口腔潰瘍,口周,、額頭易生紅色痤瘡為脾胃實熱,。
皮膚松弛,虛胖者多為脾氣不足,,舌苔黃膩,,便秘實胖者多胃火旺盛。
6,、腎區(qū)診斷
腎區(qū)凹陷,,腰部顏色發(fā)黑,多為腎水不足,。
面部易生烏云狀片黑斑,,手腳冰涼怕冷為腎陽虛。
聽力下降耳鳴,,腰酸,,手腳燥熱怕熱為腎陰虛。
7,、生殖區(qū)診斷
生殖區(qū)凸起:月經(jīng)量少,,經(jīng)血色暗血塊,痛經(jīng),。
生殖區(qū)凹陷:面部易生黑斑,,月經(jīng)量多提前或退后,多為宮寒宮冷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