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線上臍上4寸(6橫指寬)處,。為強壯要穴,具有健脾益胃,、培補后天的作用,。《循經》說:“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一般可著膚灸3~5壯,。
施灸方法
被施灸者仰臥,,施灸者站于一旁,,手執(zhí)艾條以點燃的一端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1.5~3厘米處施灸,。
施灸時間
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命門穴
“命門穴”,位于后正中線上,,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具有補腎壯陽的作用。艾灸此穴可增加體重,、提高抗寒能力,、促進細胞DNA合成、提高機體免疫力功能的作用,。
施灸方法
此穴施灸時需兩人配合,,宜采用溫和灸。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取坐或俯臥位,,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對準此穴位,,在距皮膚1.5~3厘米處施灸,。
施灸時間
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鐘,。
神闕穴
“神闕穴”,,位于當臍正中處。神闕為任脈之要穴,,具有溫陽益氣,、補腎健脾之功。灸時用間接灸法,,灸7~15壯,。如將鹽填臍心上,置艾炷灸之,,有延年益壽之功,。
施灸方法
被施灸者仰臥,施灸者站于一旁,,手執(zhí)艾條以點燃的一端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1.5~3厘米處施灸。
施灸時間
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合谷穴
“合谷穴”,,又稱虎口,,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是四總穴之一,。其位置具體來說:在第1掌骨與第2掌骨間的凹陷處,,左右手各有一穴。取穴時,,將一手拇指的第一個關節(jié)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緣,,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也可以自然半握拳,,在第2掌骨中點處取穴,輕壓有微痛感,。合谷穴可以宣通氣血,、扶正祛邪,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力?,F代研究也表明刺激合谷穴對血細胞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經常艾灸合谷穴可以用來預防疾病。
施灸方法
采用溫和灸,,手執(zhí)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施灸,,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
每次灸10~20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膏肓穴
“膏肓穴”,位于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4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時,,采取坐姿,,先在頸背部找到突起最高的大椎,由此向下數到第4胸椎棘突下的凹陷,,再向左右兩側旁開4橫指寬處就是膏肓穴,。常灸膏肓穴,有強壯筋骨的作用,。
施灸方法
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站于一旁,,手執(zhí)艾條以點燃的一端對準穴位,距離皮膚1.5~3厘米處施灸,。
施灸時間
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處,第2,、3趾縫紋前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左右足底各有一穴,。此穴有補腎壯陽,、養(yǎng)心安神的作用。常灸此穴,,可健身強心,,有益壽延年之功。一般可著膚灸3~7壯,。
施灸方法
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施灸,,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施灸時間
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鐘。最好在每晚臨睡前灸。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古稱“長壽穴”,,是足陽明胃經腧穴,位于犢鼻穴下3寸,。足三里是全身的強壯要穴,、急救要穴和肚腹疾病的常用穴。凡脾胃功能失常,、氣血生化不足,,氣血虧損所致的臟腑、肢體虛證均可取本穴,。灸足三里,,可用于各種體質、年齡,、性別的人群保健?,F代研究還發(fā)現,艾灸足三里能提高機體免疫力,,調節(jié)胃腸功能,,對血液成分(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呼吸和消化系統(tǒng)均有良性調整作用,。
施灸方法
將艾條點燃之后,靠近足三里,,使穴位局部感到溫熱舒適,,艾條固定不動,以穴位紅潤潮濕為度,。
施灸時間
每次10~20分鐘,,隔日施灸1次,每月灸10次,。無病之人,,可每周灸1次,或每月的月初連續(xù)灸4~6天,。在氣候變化劇烈之時應增加施灸次數,,夏季可適當減少次數。
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為足太陰脾經腧穴,,位于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面后緣,是肝經,、脾經,、腎經的交會穴。是治療婦科月經病,、帶下病,、產后病以及男子不育的要穴,是治療消化系統(tǒng)疾患的常用穴,,常用于治療各種失眠癥,。可以治療遺尿,、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痛經,、功能性子宮出血、不孕癥等,。
施灸方法
將艾條點燃后,,靠近穴位,施予溫和灸,,使穴位局部感到潮熱舒適,。
施灸時間
每次20分鐘左右,,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
大椎穴
“大椎穴”屬督脈腧穴,,位于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在項下背上正中,,為手,、足六陽經與督脈交會穴。大椎穴為人體諸陽經交會之所,,故能振奮全身陽氣,,鼓動、調節(jié)全身氣血,,對機體有強壯,、補虛、培元的作用,,可以增強機體抗病能力。艾灸大椎穴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功能,,對于預防流感有良好的作用,。
施灸方法
回旋灸,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站于一旁,,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復或反復旋轉施灸,。
施灸時間
隔日灸1次,每次灸10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內關穴
“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上的穴位,手臂的內側,,在腕橫紋上2寸,,手臂內側中間兩條明顯的肌腱之間。心包經始于胸中,,下行至橫膈膜,,所以有寬胸利膈的作用,因此在內關穴施灸可使氣隨經絡治膈肌,,有寬胸順氣的作用,,還能夠調節(jié)心律,并能夠調節(jié)心情,。
施灸方法
可自行施灸,。取坐位,,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施灸,,以感到施灸處溫熱為度。
施灸時間
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鐘,。
太沖穴
“太沖穴”位于足背側,在第1跖骨間隙的后方凹陷處,,是肝經上的腧穴,,對神經系統(tǒng)的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如果經常艾灸此穴可防治高血壓,、頭痛,、頭暈、失眠多夢等,。艾灸此穴還能夠補足氣血,,以改善有氣無力的癥狀。
施灸方法
取坐位,,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感到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
每日灸1次,,每次灸20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陽陵泉穴
“陽陵泉穴”在小腿外側,,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是膽經上的合穴,。陽陵泉又稱為“筋會”,,也就是說一切筋的毛病(如肩周炎,、落枕,、膝關節(jié)炎、腰扭傷等)都可以找陽陵泉來解決,。陽陵泉降壓的作用也十分明顯,。曾有人在刺激陽陵泉前后進行血壓測量,發(fā)現刺激5分鐘后血壓有顯著下降,。所以高血壓病人也可以常常刺激這個穴位,。
施灸方法
取坐位,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施灸,,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
每日灸1次,,每次灸10分鐘。
氣海穴
“氣海穴”是膏之原穴,,屬任脈,位于肚臍以下正下方1.5寸(2橫指寬)處,。氣海穴位于人體陽氣蒸發(fā)陰液的關鍵部位,,具有調經固經、益氣助陽的作用,。對氣海穴施灸,,可使人體經穴暢通,經氣充溢,,身心舒暢,,還可促進胃腸蠕動,強化消化功能,。
施灸方法
回旋灸,。被施灸者平臥,施灸者站于一旁,,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復或反復旋轉施灸。
施灸時間
隔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7次為1個療程,。
腎俞穴
“腎俞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是足太陽膀胱經穴,為腎的背俞穴,,為腎之氣輸注之處,,內通于腎臟。中醫(y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精氣出入的源泉。腎氣充足則人的精力充沛,體質健康,,生殖力強,,消化吸收和新陳代謝旺盛。艾灸腎俞能益腎固精,,為治療腎虛證的要穴,,具有滋補腎陰、溫壯腎陽,、補虛培元,、強身壯腰、延緩衰老之功,,是強身健體的常用穴位,。
施灸方法
溫和灸。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站于一旁,,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距離皮膚1.5~3厘米處施灸,。
施灸時間
隔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鐘,以感到局部皮膚溫熱,、舒適為度,,7次為1個療程。
脾俞穴
“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是足太陽膀胱經穴,,為脾的背俞穴,是脾之氣輸注之處,,內通于脾,。中醫(yī)學認為脾主運化水谷精微,人體的營養(yǎng)物質吸收,,都依賴于脾胃的運化輸布,,故為后天之本。艾灸脾俞能健運脾胃,,加強機體對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可補養(yǎng)氣血、增強體質,,對消化系統(tǒng)和血液系統(tǒng)均有良好的調整作用,。
施灸方法
采用回旋灸。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站于一旁,,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復或反復旋轉施灸,。
施灸時間
隔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鐘,,以感到局部皮膚溫熱,、舒適為度,7次為1個療程,。
身柱穴
“身柱穴”是督脈穴,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身柱穴即為全身支柱之意,,接近肺臟,通于腦髓,,能通陽理氣,,補益虛損,是重要的保健穴位,。灸身柱穴能健腦寧神,,促進大腦發(fā)育,增強智力,,宣通肺氣,,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施灸方法
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站于一旁,,手執(zhí)艾條以點燃的一端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約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復或反復旋轉施灸,。
施灸時間
每周灸2~3次,每次灸20~30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風門穴
“風門穴”位于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是足太陽膀胱經穴,所謂風邪之門戶,、出入之要道,,主治一切風證,有宣通肺氣,,疏散風邪,,調理氣機的功效,。《經穴命名淺解》說:“出入之處為門,。穴屬膀胱,,膀胱主一身之表。該穴為風邪入侵的門戶,,主治傷風感冒,,發(fā)熱惡寒,咳嗽頂痛,,鼻流清涕,,因名風門?!薄队颀埜琛氛f:“腠理不密咳嗽頻,,鼻流清涕氣昏沉,須知噴嚏風門穴,,咳嗽宜加艾火深,。”均強調風門穴可疏風解表,,宣通肺氣,,既能治療又能預防感冒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艾灸風門穴,,對預防感冒,、肺結核、腦中風有顯著效果,。
施灸方法
此穴需兩人配合施灸,。采用溫和灸。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
每日灸1次,,每次灸10~15分鐘,。
1、注意順序
艾灸治療體寒的穴位多且分散,、復雜,,所以應按先背部后胸腹,先頭身后四肢的順序進行,,這樣的順序對于經絡的順暢有很重要的作用,。
2,、注意艾灸時間
必須注意施灸時間,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后立即施灸,??崭故┚目秩梭w擔不住,飯后施灸則會影響艾灸的效果,。
3,、注意思想集中
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于養(yǎng)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4,、注意找準穴位
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5,、初次施灸要把控量
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以后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