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濟橋是一座單孔雙敞肩式石拱橋,,在結構設計上與安濟橋(趙州橋)大致相同,在建筑規(guī)模上略小于安濟橋(趙州橋),,全部由青石砌筑砌成,。在其主拱券兩端券肋到橋面之間各設有兩個并列小拱券。
弘濟橋東西長48.9米,寬6.82米,,主拱券凈跨為31.88米,,弧矢為6.02米(主拱券頂?shù)絻扇_之間連線的垂直距離)。兩端的小券跨徑,,一為3.5米,,弧失1.6米,另一為1.9米,,弧失為1.05米,。靠近橋堍的邊券跨度為3.8米,,高為2.85米,。主拱券由18道單券縱向排列砌筑的,每道單券平均使用33~34塊券石,,共用券石600余塊,,券石之間用0.37米至0.43米鐵束腰相連結。弘濟橋兩側邊券拱背都是用出檐鉤聯(lián)石鋪墁,,相鄰的橋面石縱橫之間用鐵束腰鑲嵌相連,,縱橫縫隙用江米漿拌合的灰土進行了填灌。在主拱券拱背還安裝了兩根隱蔽的大鐵梁,,把18道單券緊緊地鋦在一起,。
弘濟橋主拱券每道單券券石都是榫卯串聯(lián)交接,石構件的這種用法實際上是采用了古代馬車木輪的制作原理,,其優(yōu)點是整體性,、穩(wěn)固性和抗震性能加強。
弘濟橋兩側邊券拱背都是用出檐鉤聯(lián)石鋪墁的,。這種作法,,不但造型美觀,更主要的是鉤聯(lián)石把兩側邊券緊緊地攏住,,減少了邊券外傾的可能性,,增強了主拱券的整體性和穩(wěn)固性。在修建時,,每砌好一道單券,,再砌另一道,單券彼此都有相對的獨立性,。這種結構的石拱橋突出的優(yōu)點是:當其中一塊或幾塊券石出現(xiàn)間碎裂時,,只能對所在的單券構成影響,但不會對相鄰的其它單券構成大的威脅,。
弘濟橋采用主拱券雙敞肩的橋梁設計,,既保證了航運的通暢,,又達到了河水上漲時可以分流的目的,同時減輕了橋的重量節(jié)省了石料,,也是出于美觀的考慮,。為適應通大船的需要,加上弘濟橋兩側的地勢較洼,,弘濟橋的失跨比是1∶5.3(安濟橋的失跨比是1∶5.1),。
弘濟橋外邊券均有精美的浮雕,其中有飛龍,、鳳,、二龍戲珠、奔馬,、怪獸等,,券頂兩側各雕有一吸水獸。兩端四小券外側雕有龍,、纏枝花等,。橋面現(xiàn)存欄板內側雕有虎、鹿,、麒麟,、花飾及民間典故等圖案。
開放時間:8:30~17:30
門票價格:30元(單獨購買)
交通信息:從邯鄲火車站乘坐605路(火車站~廣府城)公交車,,票價約5元,,車程大約1小時;到廣府城后乘坐出租車或步行前往(約2.5千米),。
弘濟橋建于何時無可考,,明萬歷十年(1582年)重修。
明國二十八年~民國三十二年(1939年~1943年),,弘濟橋被侵華日軍盤據(jù),,日軍斷絕了橋的通行,并挖開西側部分橋體在橋上構筑了碉堡,。同時還把兩端小拱券改造成關押抗日工作者的監(jiān)獄。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春至道光十三年(1833年)三月,,弘濟橋修繕,。
20世紀50年代,弘濟橋被發(fā)現(xiàn)主拱券下沉外傾的問題,。
1966年3月,,邢臺大地震使弘濟橋主拱券下沉外傾日漸嚴重。
1985年,,河北省省文物局曾派人調查弘濟橋,,當時測量主拱券下沉尺寸是14厘米,,引起各部門重視。
1992年,,文物部門制定經(jīng)濟方案時,,弘濟橋主拱券下沉已達30余厘米。
1992年~1993年,,河北省古建筑研究所受省文物局委托,,承擔并完成了弘濟橋的勘測與修繕施工任務。
2006年5月25日,,弘濟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弘濟橋不但在結構設計上有獨特的創(chuàng)新之處,就其雕刻而言,,也可以說是一座大型的藝術珍品,。弘濟橋是具有一定研究價值的古代橋梁,有著較高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