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喜寺建筑雄偉,,布局莊嚴(yán)。寺內(nèi)殿堂很多,,除大殿外,,有肅儀亭、夜講堂、白云堂,、兩峰堂,、雪坡軒等。寺四周有白云峰,、白云泉,、乳竇峰、乳竇泉等名勝,。白云峰的白云茶曾是南宋歲貢的西湖名茶,。宋元祐中,蘇東坡出任杭州知府,,曾數(shù)次來游,,留下《雨中游天竺靈感觀音院》等詩篇。宋朱熹,、呂祖謙,、戴復(fù)古,元趙孟,、倪瓚等均有游上天竺詩,。宋代抗金英雄岳飛的《歸赴行在過上天竺寺偶題》詩篇更是氣壯山河,令人感奮?,F(xiàn)寺中有大殿和齋,、客堂等輔助用房,鑄5噸半重的大銅鐘,,并在重建天王殿和后殿 ,。
6:30-18:00
10元/人,進入會贈送三支香?,F(xiàn)場購票,,但是需要提前在網(wǎng)上預(yù)約。
預(yù)約方法:關(guān)注“杭州寺院參觀預(yù)約平臺”,,點擊菜單欄“預(yù)約”進入到預(yù)約頁面進行預(yù)約,。
乘坐121/324M/103/1314/508H路假日(龍井?dāng)?shù)字專線)等公交車,在上天竺公交站下車,,步行300多米抵達(dá)
1,、最好是在每月的初一、十五去比較好,,無法控制就看機緣,,隨性而去;
2,、禮佛前沐浴更衣,,有條件焚香冥想更好,建議當(dāng)天吃素;
3,、去寺廟不要穿暴露的衣服,,素色為宜,女生穿褲子更方便,;
4,、不要踩寺廟門檻,女跨右腳,,男跨左腳,;
5、許愿心靜,、誠實,;
6、不要拍佛像,。
由于宋真宗崇佛道,,繼而宋仁宗推崇佛教,因此,,當(dāng)時杭州官如蘇軾,、蔡襄、沈文通等均與杭州佛門密切交往,,也使靈竺趨于興盛,。宋仁宗天圣初年(1023年)有銑和尚在白云峰、獅子峰之間建觀音殿,,一時香火甚盛,,“眾山環(huán)拱,煙云瓢渺,,時聞鐘聲,,恍然天官”?;视釉辏?049年),,宋仁宗曾將秘典5330卷賜予看經(jīng)院,作為教藏,,為此專門造了藏經(jīng)殿。至嘉佑中(1059-1060年),,杭州郡守沈文通認(rèn)為“觀音以聲音宣佛力,,非禪那所居”,提出“以教易禪”,,將禪寺改為教寺,,并命寺僧辯才(即元凈)主持筑室,殿加重檐,宋仁宗親書“靈感觀音院”寺額,。至治平中(1065年前后)蔡襄守郡,,由宰相曾公亮出資修建寺皖,并將其所贈佛經(jīng)5230卷藏于院之西廡,。元符三年(1100年)十六觀堂落成,。
宋室南遷后,金兵于建炎四年(1130年)入侵杭城,。當(dāng)時金兀術(shù)(即完顏宗弼)曾謁上天竺,,得咒觀音像始末,遂將觀音像及大藏經(jīng)載于轎車內(nèi)運往北方,,寺僧智完率弟子跟隨至燕京西南五里的玉河鄉(xiāng)建寺供奉,。紹興二年(1132年),宋高宗命住持惟日建藏經(jīng)樓和應(yīng)真閣,,并于紹興五年親臨進香,。隆興二年(1164年),宋孝宗又命臨安府尹曹澄督建五百羅漢堂,。干道元年(1165年)二月,,宋孝宗專門召見上天竺住持若納,并封為“右街僧竺”,,后又封“左街僧竺”,,賜“白云堂印”,命若納管轄禪,、教,、律三宗和江南佛教事務(wù),由此,,上天竺寺名重京師,。干道三年(1167年),宋孝宗還視往察看,,賜絹錢二萬,,命重建十六觀堂。至干道八年(1172年)二月又下詔重修寺院,,改院為寺,,御書“法輪寶藏”額,將曰月珠,、鬼谷珠,,貓眼等內(nèi)宮珠寶賜予該院。淳熙元年(1174年)又將福州印造的藏經(jīng)500函賜藏該院,。翌年,,宋孝宗到上天竺進香,,正式改院為“靈感觀音講寺”。當(dāng)時,,凡帝王上山進香都在白云堂進齋,。至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年)改名為“天竺教寺”,評定為教寺“五山之首”,。凡高麗等國使者僧人來朝,,都至上天竺交驗書牒并予接待。開禧二年(l206年)七月燈火成災(zāi),,十六觀堂被毀,,住持妙蛙竭力營建,一年完工,。南宋后期,,上天竺菩薩被朝廷奉為“治國安邦”的主宰。宋理宗趙昀在《天竺靈感觀音大士贊》中稱:“神通至妙兮隱顯莫測,,功德無邊兮應(yīng)感奚速,。時和歲豐兮豐佑我民,兵寢刑措兮康此王國,?!?/p>
宋末咸淳二年(1266年),寺院盡毀,,于五年由寺僧慶思募建,,乃改為“天竺教寺”,至元末時,,上天竺寺院又毀,,直至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高僧宗泐入京任僧侶左善世師,,奏請重建,;明太祖遂下旨建觀音菩薩殿,并下令杭城駐軍停操二月為建寺搬運磚木,。明正統(tǒng)十年(1445年)明英宗朱祁鎮(zhèn)將本山《北藏經(jīng)》5048卷賜藏該寺左右,,同時附有《護藏敕諭》一道。在明朝統(tǒng)治二百七十余年間,,上天竺完全靠僧人募化等辦法整修寺院,。清朝前期,清帝信奉觀音大士“奇術(shù)妙相”,、“靈感顯應(yīng)”,,對天竺寺恩寵有加??滴跣?,六巡江南,五到上天竺,??滴跷迥辏?666年)發(fā)朝廷內(nèi)庫“重為周色”,并賜《金書尊經(jīng)》,,官員們盛贊此舉使“湖山動色,,草木回光,美哉圣乎,!”玄燁先后賜御書《金剛經(jīng)》石刻一部,、御書“法雨慈云”匾額、金字《心經(jīng)》,、墨刻《藥師經(jīng)》,、御制《重修上天竺寺碑記》等。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三月,,弘歷初到南巡進兩到上天竺,,除題詩外,并定名上天竺寺為“法喜寺”,,御書寺額和“寶陀飛觀”,、“普甘露門”等匾額,題寫柱聯(lián)有:“繞座法輪明寶月,,盈階甘雨散花天,。”此后,,他每到上天竺,,必有賞賜或有卸書題字,先后該觀音像,、佛像,,石刻《蓮華經(jīng)》,御書《華嚴(yán)經(jīng)》,、《蘭亭圖石刻手卷》,,并題寫“色空不二”、“印真闡諦”匾額等,,他手書的《千手千眼觀世音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石刻一冊曾刻石19塊嵌于法喜寺羅漢大士殿,。
正是由于朝廷的提倡和眾多佛徒信眾對“觀音靈驗”的信奉,故明清時,,浙江蘇南各地的鄉(xiāng)民村姑都紛紛來天竺進香,,成為每年一度的“香市”。據(jù)《武林舊事》,、《仁和懸志》稱:“方奉時,,鄉(xiāng)民扶老攜幼,,焚香頂禮大士,以祝豐年,,香車寶馬,,絡(luò)繹于道,更有自遠(yuǎn)方負(fù)擔(dān)而來者,,名曰香客,。凡自普陀院回向,未有不至此者,?!薄岸率湃諡橛^音大士誕辰,,三吳浙東士民,,齋至藝香,舟車絡(luò)繹,,晝夜不絕,。”每年新年剛過,,“春服既成”,,而養(yǎng)蠶尚早,于是“銜舟打槳,,進香天竺,結(jié)舫為鄰,,棲至于此”,。每逢香市自武林門,、松木場,、經(jīng)昭訂寺到天竺,沿途擺滿各種貨攤,,販賣各種用具,、土產(chǎn),、玩具等,,為時一月有余,延綿數(shù)里,,道為之塞,?!疤祗孟闶小北涣袨椤笆司爸弧保敝?949年前,,三竺路旁仍建有相連平房供香客宿夜,。50年代后開始衰落,70年代末開始重又興盛,。
“文革”期間,法喜寺亦遭劫難,。改革開放後,,杭州市政府把天竺三寺列為西湖風(fēng)景區(qū)名勝發(fā)展項目,法喜寺又喜逢佛緣盛世,。在國內(nèi)外十方大德賢士支持下,,寺院煥發(fā)新彩。重修後的法喜寺現(xiàn)有天王殿,、圓通殿,、大雄寶殿、齋堂,、客房,、山門等主要建筑。尤其是大雄寶殿的五百羅漢山,,其雕塑造型藝術(shù)融全國各地寺院五百羅漢造像風(fēng)格,。寺內(nèi)還有生長歷史已有五百多年的古玉蘭和方竹,其中古玉蘭只每年二月十二開花,,二月二十即凋謝,,開花期僅八天,故爾有緣睹其花者甚為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