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園林特征】中國古典園林的四大特點 中國古典園林常用構景手法
中國古典園林的四大特點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中國古典園林是對自然中構景要素有意識地加以改造,,調整,加工,,剪裁,,從而表現(xiàn)一個精練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這是中國古典園林創(chuàng)作的主旨,。
2、建筑美與自然美的融合
中國古典園林中,,建筑無論多寡,,也無論性質功能如何,都力求與山,,水,,花木這三個造園要素有機地組織在一起,突出彼此協(xié)調,,互相補充的積極的一面,,達到一種人工與自然高度協(xié)調的境界--天人合一的境界。
3,、富有詩畫的情趣
文學是時間的藝術,,繪畫是空間的藝術。園林既可以“靜觀”,也可以“動觀”,,所以園林是時-空的藝術,。中國古典園林的創(chuàng)作,一直以來講究詩情畫意,,講究綜合運用各種藝術門類,。園林的構思,立意,,布局都包含著藝術的主題,。游覽園林,仿佛朗讀一首酣暢淋漓的詩歌,,仿佛置身畫境之中,。
4、重視意境的表達
意境是中國藝術的創(chuàng)作和鑒賞方面一個很重要的美學范疇,。意,,即主觀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觀的生活景物,。意境產生于兩者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結合。意即創(chuàng)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鑄于客觀生活景物之中,,從而引發(fā)鑒賞者情感的聯(lián)想和共鳴,。中國的詩,畫藝術都很強調意境,,那么富有詩情畫意的中國古典園林同樣也重視意境的表達,。
以上的四大特點是中國古典園林區(qū)別于世界其他派系園林獨樹一幟的主要標志,它們的形成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背景,,傳統(tǒng)的哲學思想,思維方式等等,。
中國古典園林常用構景手法
一,、抑景
中國傳統(tǒng)藝術歷來講究含蓄,所以園林造景也絕不會讓人一走進門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這叫做“先藏后露”、“欲揚先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辦法,才能使園林顯得有藝術魅力,。如園林入口處常迎門擋以假山,,這種處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
當風景點在遠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沒有其他景點在中間,、近處作過渡,就顯得虛空而沒有層次,;如果在中間,、近處有喬木、花卉作中間,、近處的過渡景,,景色顯得有層次美,這中間的喬木和近處的花卉,,便叫做添景,。如當人們站在北京頤和園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觀賞萬壽山遠景時,萬壽山因為有倒掛的柳絲作為裝飾而生動起來,。
三,、夾景
當風景點在遠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橋等),它們本身都很有審美價值,,如果視線的兩側大而無當,就顯得單調乏味,;如果兩側用建筑物或樹木花卉屏障起來,,使甲風景點更顯得有詩情畫意,這種構景手法即為夾景,。如在頤和園后山的蘇州河中劃船,,遠方的蘇州橋主景,為兩岸起伏的土山和美麗的林帶所夾峙,,構成了明媚動人的景色,。
四、對景
在園林中,,或登上亭,、臺,、樓、閣,、榭,,可觀賞堂、山,、橋,、樹木…… 或在堂、橋,、廊等處可觀賞亭,、臺、樓,、閣,、榭,這種從甲觀賞點觀賞乙觀賞點,,從乙觀賞點觀賞甲觀賞點的方法(或構景方法),,叫對景。
五,、框景
園林中的建筑的門,、窗、洞,,或喬木樹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遠處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觀包含其中,這便是框景,。
六,、漏景
園林的圍墻上,或走廊(單廊或復廊)一側或兩側的墻上,,常常設以漏窗,,或雕以帶有民族特色的各種幾何圖形,或雕以民間喜聞樂見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鶴、兔等動物,,透過漏窗的窗隙,,可見園外或院外的美景,這叫做漏景,。
七,、借景
在橫向或縱向上讓游人擴展視覺和聯(lián)想,,才可以小見大,最重要的辦法便是借景,。借遠方的山,,叫遠借;借鄰近的大樹叫鄰借,;借空中的飛鳥,,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魚,,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應時而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