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659年),,字輔機,河南洛陽人,,唐朝初期宰相,。貞觀年間,長孫無忌歷任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尚書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書令,,封趙國公,,在凌煙閣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儲之爭時支持晉王李治,太宗臨終前任命他為顧命大臣,,高宗李治即位后授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長孫無忌曾主持修定《唐律疏議》,,奠定唐朝兩百多年的律法根本,。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朝宗室,、名將。西魏,、北周八柱國之一李虎曾孫,,北周朔州總管李蔚之孫,隋朝右領(lǐng)軍大將軍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武德元年(618年),,李淵稱帝,拜李孝恭為左光祿大夫,,不久改為山南招尉大使,,負責經(jīng)略巴蜀,攻占三十余州,,俘獲朱粲,。貞觀十四年(640年),暴病身亡,,年五十歲,。詔贈司空、揚州都督,,陪葬獻陵,,謚元,配享高祖廟庭,。
杜如晦(公元585年-公元630年),,字克明,漢族,,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長安)人,,唐朝初年名相。杜如晦早年曾在隋朝任滏陽尉,,隋朝末年成為秦王李世民帳下重要參謀,,李世民征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杜如晦為其籌謀劃策,運籌帷幄,,深為時人所敬服,。貞觀四年(630年),杜如晦病逝,,年四十六,,追贈司空、蔡國公,,謚號“成”,。貞觀十七年(643年)繪像于凌煙閣,位列第三,。
魏徵(580年-643年),,巨鹿郡下曲陽縣人。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以“犯顏直諫”聞名,,被譽為“千古第一諍臣”,。早年歷經(jīng)瓦崗起義、竇建德政權(quán)等動蕩,,后歸附李唐,,歷任太子洗馬、諫議大夫等職,,輔佐唐太宗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主持修撰《隋書》序論及《梁書》《陳書》《北齊書》總論,首創(chuàng)經(jīng)史子集四部分類法,,奠定唐代史學體系,。
【 詳細>>】
房玄齡(579年—648年8月18日),名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今相公莊鎮(zhèn)房莊)人。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隋朝涇陽令房彥謙之子。唐太宗即位后,,拜中書令,,封邢國公,,負責綜理朝政,兼修國史,、編纂《晉書》,。執(zhí)政期間,房玄齡善于謀略,,杜如晦處事果斷,,并稱“房謀杜斷”,成為良相典范,。遷尚書左仆射,、司空,封梁國公,,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病逝,,追贈太尉,謚號文昭,,配享太宗廟廷,,陪葬昭陵。
【 詳細>>】
高士廉(575年~647年2月14日),,本名高儉,,字士廉,渤??ど娍h(今河北省衡水市景縣)人,,為唐朝初年宰相、北齊清河王高岳之孫,、隋朝洮州刺史高勱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高士廉出身于官宦之家,,其善行政,、文學,為李世民心腹,,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在貞觀年間,任侍中,、安州都督,、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吏部尚書,、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封申國公。高士廉曾主持編撰《氏族志》,、《文思博要》,。
李靖,字藥師,,雍州三原人,。唐朝杰出的軍事家。李靖善于用兵,,長于謀略,,原為隋將。后效力李唐,,為唐王朝的建立及發(fā)展立下赫赫戰(zhàn)功,,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歷任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尚書右仆射等職,封衛(wèi)國公,,世稱李衛(wèi)公,。貞觀二十三年,李靖病逝,,年七十九,。冊贈司徒、并州都督,,賜謚“景武”,,陪葬昭陵。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唐玄宗時配享武成王廟,,位列十哲。李靖的治軍,、作戰(zhàn)經(jīng)驗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的軍事思想和理論,。
屈突通(557年-628年),長安(今陜西西安)人,,隋唐時期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長卿之子,。先世為庫莫奚種人,,依附鮮卑慕容氏,。大業(yè)年間曾平定楊玄感叛亂,數(shù)次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隋煬帝南巡江都,,委其鎮(zhèn)守長安。高祖起兵入關(guān),,屈突通堅守潼關(guān),,兵敗被俘,后降唐,,任兵部尚書,,封蔣國公。后隨李世民平定王世充,,論功第一,,拜陜東大行臺右仆射,鎮(zhèn)守洛陽,,后回朝拜為工部尚書,。玄武門之變后,復(fù)為檢校行臺仆射,,鎮(zhèn)守洛陽,。貞觀元年(627年),,改封洛州都督,,進左光祿大夫。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后更名知節(jié),,字義貞,,濟州東阿,今山東東平西南人,。唐朝開國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朝末年,,程咬金先后入瓦崗軍,、投王世充,后降唐,。隨李世民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以功封宿國公,。參與玄武門之變,,歷瀘州都督左領(lǐng)軍大將軍,改封盧國公,,世襲普州刺史,。麟德二年去世,追贈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謚號“襄”。陪葬昭陵,。其事跡常見于各種文學作品,。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漢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觀海衛(wèi)鎮(zhèn)鳴鶴場)人。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陳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內(nèi)史侍郎虞世基之弟,。虞世南善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其所編的《北堂書鈔》被譽為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類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