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烈士陵園,,始建于1952年3月,占地172畝,,位于西安市南郊含光路南段,,東與明德門,西與電子城相鄰,,距城中心約五公里,。
西安烈士陵園是陜西省興建較早、規(guī)模較大的一座烈士陵園,,也是西北地區(qū)較大的烈士陵園之一,。
為了改變西安烈士陵園地面建筑物年久失修、基礎設施簡陋的落后面貌,,在國家,、省市有關部門領導的高度重視下,西安市有關部門以建設一個集陵園,、公園,、園林三位一體的愛國主義、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為目標,,啟動了烈士陵園的改造工作,。整修改造工程總建筑面積13149平方米,,整體改造前期工程已基本結束,烈士紀念館布展工作也已基本完成,。
始建于1952年3月,。
從2000年起省市政府決定對西安烈士陵園進行整修改造,至2006年整修改造工作基本完成,。
烈士紀念館布展工作以中共黨史為主線,,以現(xiàn)有資料為基礎,突出西安籍烈士,,突出發(fā)生在西安的重大歷史事件,,客觀準確地介紹革命先烈在陜西西安這塊土地上,為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付出的巨大犧牲和創(chuàng)建的重大業(yè)績,。整個布展以中國革命為線索,背景采用編年體和紀事體相結合的形式,,在簡要介紹革命史過程中,,分時期介紹革命烈士生平事跡,同時輔助陳列一些為介紹烈士而創(chuàng)作的中國畫,、油畫,、銅浮雕、壁畫等藝術品,。整個陳列,,既有現(xiàn)代氣息,又突出陜西,、西安的歷史文化特色,。
陵園內安息著726名革命烈士,其中247位烈士的遺骨安葬在烈士墓區(qū)內,,484名烈士骨灰盒安放在紀念館英烈廳。其中有在大革命時期英勇就義的革命志士王德安等“九烈士”,,抗日戰(zhàn)爭中的民族英雄劉桂伍,、宣俠父、解放戰(zhàn)爭中的愛國民主人士杜斌拯,、戰(zhàn)斗英雄秦富德,,抗美援朝中的“八勇士”之一候天佑,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雷鋒式的英雄模范張華以及王周斌,、祝選朋等一大批革命先烈,。
陵園由神道、墓區(qū),、烈士紀念館,、思念堂,、廣場、綠化區(qū)域和辦公樓組成,。紀念館占地面積11967平方米,,建筑面積6690平方米,紀念館共分三層,,一層為英烈廳,,二層為基本展廳,三層為臨時展廳,。館內陳列褒揚從辛亥革命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陜西革命史及3000余位英烈的事跡和英名錄,,是對廣大群眾及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場所。
1992年被中共陜西省委授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1994年西安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西安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西安市國防教育委員會指定為“國防教育基地”,西安市雙擁領導小組辦公室授予“愛國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基地稱號,。
2001年5月31日,,西安烈士陵園經(jīng)西安市人民政府批準為“西安市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
2005年9月20日,,西安烈士陵園整修改造工程竣工,,修建6000多平米的烈士紀念館一座
2007年3月29日,西安烈士陵園經(jīng)陜西省人民政府批準為“陜西省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
2007年7月5日,,西安烈士紀念館舉行開館儀式。
2009年3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布西安烈士陵園為“全國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
2011年10月31日,西安烈士陵園被西安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準調整為縣處級單位
2012年8月8日,,文化浮雕墻正式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