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俗社劇場,位于西一路272號,,隸屬西安易俗社,,是國家現(xiàn)存較早的劇場,民國元年(1912年),,陜西修史局總纂李桐軒,、孫仁玉二人發(fā)起組建易俗社,民國6年(1917年)6月,,易俗社購得武廟街“宜春園”,,作為演出場所。同年10月,,裝置了西安早的旋轉舞臺,。磚木結構、鏡框式舞臺,,臺口橢圓,,有一尺高的木欄桿裝飾、卷棚蓋頂,。場內除設條凳座位外,,兩側留有站票位。站票位上方設左右觀劇樓,,樓下木柱支撐,,可容納觀眾千余人。宜春園從此改名“易俗社”,,陜西督軍陳樹藩題書社名,。該社老一代秦腔藝術工作者在此借群眾喜愛的戲曲形式,宣傳民主思想,,進行通俗教育,,啟迪民智,為我國新文化運動做出了積極貢獻,。民國13年(1924年),,魯迅先生來西安講學,6次在此觀看演出,,并捐銀洋50元,、親題“古調獨彈”匾額相贈,。1983年12月列為市級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易俗社劇場位于西安市關岳廟街(今西一路)關岳廟對面,,坐南向北,。此地原為“宜春原”,清末固原提督張志行(蒲城縣人)之子張少云愛好二簧,,購地建筑室內劇場,,以演二簧為主。民國五年(1916),,軍閥陸建章督陜時整修,,裝置了西安早的轉臺,作為京劇演出場所,。民同六年賣給易俗社,。該社又對原舞臺進行改造修葺。由當時陜西督軍陳樹藩書題“易俗社”牌名,?!耙舜簣@”始更名為“易俗社劇場”,成為陜西早的現(xiàn)代化劇場之一,。劇場由前廳,、觀眾廳(含樓座)、舞臺,、演員化妝室組成,,磚木結構。設座席九百零四位,。舞臺為鏡杠式,,臺口寬十三米。高八米,??傔M深十七米。舞臺空間高度十二米,,上下場門附臺面積十四平米,,演員化妝室三十平米。1956年后,,增施現(xiàn)代設備,,臺上燈光設備有四十三路可控硅操光臺一臺,聚光燈四十臺,,新式聚光燈三十六臺,,旋轉式幻燈十臺,云燈十五臺,追光,、造型,、八格條燈備四臺,紫外線燈,、平閃燈,、自動換色器各一臺;音響設備有五百瓦主放機,、五十瓦與八十瓦擴音機各一臺,,控制放大機兩臺,并置有大幕,、二道幕,、三道幕和天幕,備有布景吊桿八道,。電源總負荷量為十二萬伏。
該劇場長期為陜西易俗社(今西安易俗社)固定演出場所,。自其建成后秦腔正式進入劇場演出,,三十年代的現(xiàn)代燈光布景也首先在這里出現(xiàn)。首場開臺演出的是孫仁玉的《復漢圖》前本?,F(xiàn)為陜西戲曲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