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歷史悠久,,它作為城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北京作為國家首都,,歷史名人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各行各業(yè)都誕生了許多杰出人物,,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譜寫了北京發(fā)展史上的光輝篇章,,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振興做出了重大貢獻。比如:勤于政務,,事必躬親的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朱由檢,;開創(chuàng)出康乾盛世的清朝第四位皇帝康熙;勇敢的改革者清朝第五位皇帝愛新覺羅·胤禛,;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開國將軍倪志亮;人民藝術家老舍等,。
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西藏方面尊稱為“文殊皇帝”,,是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滴醯?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滴醯凼墙y(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wèi)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chuàng)出康乾盛世的局面,,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歷十一月十三日崩于暢春園,,終年68歲。廟號圣祖,,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傳位于第四子胤禛,。
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稱為納伊拉爾圖托布汗。雍正帝在位期間重整機構并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治,,實行改土歸流。并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yǎng)廉銀制度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雍正一朝,整頓吏治,,在中央創(chuàng)立密折制度監(jiān)視臣民,,并廢除議政王大臣會議,設立軍機處以專一事權,。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廟號世宗。
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乾隆帝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fā)展。弘歷重視社會的穩(wěn)定,,關心受災百姓,,在位期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并且重視水利建設,起到了保護農業(yè)生產的作用,。嘉慶四年(1799年)2月7日卒于紫禁城養(yǎng)心殿,,享年89歲。
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后親妹,。在位三十四年,。在載湉親政后發(fā)生的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光緒帝極力主戰(zhàn),,反對妥協(xié),,但終因朝廷腐敗,而以清朝戰(zhàn)敗告終,。痛定思痛,,他極力支持維新派變法以圖強,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卻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緒帝暴崩,,享年38歲,廟號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