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四大刺繡是哪四繡
中國的刺繡工藝在秦漢時期便已達到較高水平,,是歷史上"絲綢之路"運輸?shù)闹匾唐分?。兩千多年來,刺繡在各地生根發(fā)芽,,長出了許多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刺繡,,其中的突出代表就是中國四大名繡,它們分別是中國中部湖南省的"湘繡",,中國西部四川省的"蜀繡",,中國南部廣東省的"粵繡"和中國東部江蘇省的"蘇繡"。
1,、湘繡
作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的湘繡,,向來以歷史悠久,工藝精湛,,風格獨特,,品類繁多而聞名海內外。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湘繡制品,是長沙馬王堆一號漢代墓葬出土的一件絲織品,,它所使用的針法與現(xiàn)代湘繡所差無幾,,說明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湘繡工藝就已經產生了,。此后經過漫長的發(fā)展,,湘繡逐漸將國畫傳統(tǒng)特點引入其中,從而形成了自身的獨特風格,。至清末民初,,湘繡的發(fā)展達到鼎盛時期,新中國成立后,,湘繡工作者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致力創(chuàng)新,,使湘繡工藝提高到一個嶄新的水平。
2,、蜀繡
蜀繡也稱"川繡",,它是以四川成都為中心的刺繡產品的總稱,其生產具有悠久的歷史,。蜀繡以軟緞和彩絲為主要原料,,針法多達100多種,充分發(fā)揮了手繡的特長,,具有濃厚的地方風格,。蜀繡題材大多為花鳥、走獸,、蟲魚和人物等,,品種除了繡屏之外,還有被面,、枕套,、靠墊、桌布,、頭巾等等,。 早在漢代,蜀繡之名就已譽滿天下,,漢朝政府還在成都專門設置了"錦官"進行管理,。漢以后至五代十國時期,四川相對安定的局面為蜀繡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社會需求的不斷增大,,刺激了蜀繡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到了宋代,,蜀繡的發(fā)展達到鼎盛時期,,繡品在工藝,、產銷量和精美程度上都獨步天下。清朝中葉以后,,蜀繡逐漸形成行業(yè),,當時各縣官府均設"勸工局"以鼓勵蜀繡生產。新中國成立后,,在四川設立了成都蜀繡廠,,使蜀繡工藝的發(fā)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技術上不斷創(chuàng)新,,品種日益增多,。
蜀繡起源于川西民間,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由于受地理環(huán)境,、風俗習慣、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影響,,逐漸形成了嚴謹細膩,、光亮平整、構圖疏朗,、渾厚圓潤,、色彩明快的獨特風格。蜀繡作品的選材豐富,,有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山水魚蟲,、人物肖像等。針法包括12大類共122種,,常用的針法有暈針,、鋪針、滾針,、截針,、摻針、沙針,、蓋針等,,講究“針腳整齊,線片光亮,,緊密柔和,,車擰到家”。繡品的種類繁多,,包括被面,、枕套,、衣、鞋和畫屏等,,既有巨幅條屏,,又有袖珍小件,是觀賞性與實用性兼?zhèn)涞木浪囆g品,。
3,、粵繡
粵包括“潮繡”和“廣繡”兩大分支。它是出產于廣東省廣州,、潮州,、汕頭、普寧,、揭陽,、中山、番禺,、順德一帶刺繡品的總稱,。據(jù)史料記載,唐代的永貞元年,,廣東南??h一位名叫盧媚娘的少女曾在一塊一尺左右的絹面上繡出七卷《法華經》,粵繡從此名揚天下,。宋元時期,,廣州港的繁榮促進了粵繡工藝的飛速發(fā)展,粵繡品開始輸出國外,。明代,,廣州的刺繡藝人已經能夠嫻熟地運用各色絲絨線刺繡,并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動物的尾羽纏絨作線,,使繡品更加自然生動,。到清代的乾隆年間,第一個粵繡行業(yè)組織"粵繡行"在廣州成立,,當時從事刺繡的藝人眾多,,粵繡在工藝和針法上都得以不斷發(fā)展完善。1915年后,,潮繡作品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等國際賽會上多次獲得大獎,。
粵繡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受到各民族民間藝術的影響,,在兼收并蓄,、融會貫通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藝術風格,。繡品主要取材于龍鳳,、花鳥等,,圖案構圖飽滿、均齊對稱,,色彩對比強烈,、富麗堂皇。在針法上具有"針步均勻,、紋理分明,、處處見針、針針整齊"的特點,。在種類上粵繡可分為絨繡,、線繡、金銀線繡三類,,品種包括戲服,、廳堂裝飾、聯(lián)帳,、采眉,、掛屏和各種日用繡品等。
4,、蘇繡
蘇繡是以江蘇蘇州為中心的刺繡產品的總稱,。蘇州刺繡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歷史,早在三國時期就有了關于蘇繡制作的記載,。此后經過歷代的不斷發(fā)展完善,,到明代時,蘇繡已成為蘇州地區(qū)一項普遍的群眾性副業(yè)產品,,形成了"家家養(yǎng)蠶,,戶戶刺繡"的局面。清代的蘇繡以“精細雅潔”而聞名,,當時的蘇州更有了“繡市”的譽稱,。清代中后期,蘇繡在繡制技術上有了進一步發(fā)展,,新出現(xiàn)了精美的“雙面繡”,僅蘇州一地專門經營刺繡的商家就有65家之多,。民國時期,,由于常年戰(zhàn)亂,蘇繡業(yè)曾一度衰落,。新中國成立后,,蘇繡得到進一步的恢復和發(fā)展。1950年后,,國家專門設立了蘇繡研究所,,并開辦刺繡訓練班,。蘇繡的針法由原來的18種發(fā)展到今天的40余種。 蘇繡具有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致、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地方特色濃郁。在種類上,,蘇繡作品主要可分為零剪,、戲衣、掛屏三大類,,裝飾性與實用性兼?zhèn)?。其中?雙面繡"作品最為精美。
蘇繡的歷史長達2000多年,。蘇繡自古便以精細素雅著稱于世,,其構圖簡練,主題突出,,技巧精湛,。僅以蘇繡所用最細的線以為一般人的肉眼所能看清楚為例,足見其精細之極,。
二,、中國四大名繡的區(qū)別
1、湘繡主要以純絲,、硬緞,、軟緞、透明紗和各種顏色的絲線,、絨線繡制而成,。其特點是:構圖嚴謹,色彩鮮明,,各種針法富于表現(xiàn)力,,通過豐富的色線和千變萬化的針法,使繡出的人物,、動物,、山水、花鳥等具有特殊的藝術效果,。湘繡也多以國畫為題材,,形態(tài)生動逼真,風格豪放,,曾有“繡花花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的美譽,。湘繡人文畫的配色特點以深淺灰和黑白為主,,素雅如水墨畫;湘繡日用品的色彩艷麗,,圖案紋飾的裝飾性較強,。
2、蜀繡的純觀賞品相對較少,,以日用品居多,,取材多數(shù)是花鳥蟲魚、民間吉語和傳統(tǒng)紋飾等,,頗具喜慶色彩,,繡制在被面、枕套,、衣,、鞋及畫屏。
3,、粵繡構圖繁密熱鬧,,色彩富麗奪目,施針簡約,,繡線較粗且松,,針腳長短參差,針紋重疊微凸,。常以鳳凰,、牡丹、松鶴,、猿,、鹿以及雞、鵝為題材,。
4,、蘇繡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蘇繡在藝術上形成了圖案秀麗,、色彩和諧、線條明快,、針法活潑、繡工精細的地方控股,,被譽為“東方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