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耳其(原名:Turkey)
土耳其的漢語譯音沒有更改,,更改的只是英語國名拼寫,,從“Turkey”改為“Türkiye”。作為最近一個更名的國家,,土耳其在2021年12月的時候,,就開始在國內(nèi)和國際場合上使用“Türkiye”作為其外語國名,并且在其官方網(wǎng)站和文件上的國名全部改為“Türkiye”,。土耳其的國名更改是為了避免歧義,,因為英語中Turkey還有火雞的意思,俚語里甚至有“嚴(yán)重失敗的東西”或“愚蠢的人”含義,。土耳其政府認為這種歧義對國家形象有所影響,,因此大張旗鼓地進行更名活動。
-
尼德蘭(原名:荷蘭)
尼德蘭原名是荷蘭,。2019年10月4日,,荷蘭政府宣布,今后將不再使用“Holland”這個名稱,,而一律使用官方的正式名稱“the Netherlands”,。在中文翻譯中,則是把常用的“荷蘭”一名換成“尼德蘭”,。實際上,,荷蘭的正式國名一直都是(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直譯過來就是尼德蘭王國,。荷蘭一詞只是俗稱,,以往荷蘭政府為求國名便于辨認,才繼續(xù)使用Holland,。而考慮到荷蘭只是尼德蘭的一部分,,為了照顧國民的情緒,荷蘭對外統(tǒng)一使用國家的官方名稱都變?yōu)榱四岬绿m,。
-
北馬其頓共和國(原名:馬其頓共和國)
北馬其頓共和國原名馬其頓共和國,。1991年,南斯拉夫解體后,,馬其頓正式宣布獨立,,定憲法國名為“馬其頓共和國”,。不過此舉遭到了鄰居國希臘的強烈反對,因為希臘認為歷史上強大的馬其頓帝國是希臘的帝國,,而馬其頓卻一度堅持自己的國家才是馬其頓帝國的繼承國,,這樣的淵源歷史讓兩國關(guān)系一度非常僵化,爭執(zhí)將近30年,。后馬其頓想要加入歐盟和北約,希臘極力阻撓,,迫于希臘壓力,,馬其頓政府于2019年2月12日正式更改國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
-
剛果民主共和國(原名:扎伊爾共和國)
剛果民主共和國原名為扎伊爾共和國,,簡稱剛果(金),。剛果的改名史比較復(fù)雜,1885年的柏林會議中,,該國被稱為“剛果自由邦”,。1908年被比利時政府接管后,改為比屬剛果,。1960年6月30日該國獨立,,定名剛果共和國,簡稱剛果(利),。1964年改用剛果民主共和國,,1971年改名扎伊爾共和國,1997年又恢復(fù)國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至今,。剛果的多次改名與兄弟國家剛果(布)有關(guān),,國際上有兩個剛果,一個叫剛果(金),,一個叫剛果(布),。剛果(金)改名就是為了和其區(qū)分開,但后來又舍不得剛果這個名字,,就又改了回去,。
-
馬達加斯加(原名:馬爾加什)
馬達加斯加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Madagascar)原名馬爾加什。該國曾是法國的殖民地,,于1960年6月26日成功宣布獨立,,并建立了馬爾加什(Malagasy)共和國。為了更好地反映國家的身份和特點,,該國在1975年將國名更改為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民主共和國,。為了清除殖民時代痕跡,在1992年8月19日,,馬達加斯加全民公投通過了“第三共和國憲法”,,并將國名最終改為馬達加斯加共和國,,并一直沿用至今。
-
貝寧共和國(原名:達荷美共和國)
貝寧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Benin)原名達荷美共和國,。在20世紀(jì)初,,該國淪為法國殖民地,在1960年8月1日成功獨立,,成立達荷美共和國,。國家成立初期政局動蕩,為了走上“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荷美于1975年11月30日改國名為貝寧人民共和國,。后1990年2月實行多黨制,3月改國名為貝寧共和國,。貝寧如今是聯(lián)合國公布的最不發(fā)達國家之一和重債窮國,,國內(nèi)工業(yè)基礎(chǔ)薄弱,主要經(jīng)濟作物有棉花,、腰果,、油棕櫚等,其中棉花是主要出口創(chuàng)匯產(chǎn)品,。
-
緬甸聯(lián)邦共和國(原名:Burma)
緬甸(Myanmar)更改的也只是英文名稱,,原名叫Burma。Burma是緬甸在英國殖民統(tǒng)治時期的舊名字,,1988年9月緬甸現(xiàn)政府上臺以后,,向聯(lián)合國申請把緬甸的英文名稱由Burma改為Myanmar。此次更改國名一是為了消除舊國名的殖民色彩并告別歷史,,象征著它與英國殖民統(tǒng)治時代的決裂,。二是因為Burma一詞對應(yīng)著緬甸最大的民族緬族,而緬甸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其余十多個較大的少數(shù)民族都曾與政府對抗過,,為了緩和國內(nèi)多個民族的關(guān)系,緬甸啟用了新的國名Myanmar,。
-
津巴布韋(原名:南羅得西亞)
津巴布韋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Zimbabwe)原稱南羅得西亞,。1890年,該國淪為英國南非公司殖民地,,被命名為南羅得西亞,。1965年11月,南羅得西亞擺脫殖民宣布獨立,,于1980年成立津巴布韋共和國,。更改舊稱,是因為“南羅得西亞”是以當(dāng)時的殖民者羅德斯名字命名,為了擺脫帶有殖民色彩的國家名稱,,津巴布韋才啟用了新國名,。津巴布韋一詞早在1960年代初期就開始流傳,象征著黑人民族主義者,,在國家取得獨立并逐漸把白人趕出國家后,,津巴布韋成了勝利的象征,并成為官方名稱,。
-
斯里蘭卡(原名:錫蘭)
斯里蘭卡(The Democratic Socialist Republic of Sri Lanka)原名錫蘭,。在18世紀(jì)末,該國淪為英國的殖民地,,但在1948年2月成功獲得獨立,,并定國名為錫蘭。然而,,為了消除舊國名的殖民色彩并告別歷史,,錫蘭在1972年5月22日改稱斯里蘭卡共和國,。而為了更加體現(xiàn)其民主和社會主義的特點,,1978年8月16日,斯里蘭卡決定更改國名為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并一直沿用至今,。
-
泰國(原名:暹羅)
泰國(The Kingdom of Thailand)原名暹羅。1939年6月23日,,暹羅首次將國國名更改為泰國,,1945年9月8日,泰國又將國名恢復(fù)為暹羅,,直到1949年5月11日,,暹羅正式以泰國為國名,一直沿用至今,。泰國更改國名是因為民族主義,,該國主要民族是泰族,泰語為國語,。政府認為確定國家的名稱應(yīng)與種族的確切名稱和泰族人民的喜愛相一致,,因此,從泰語的角度來看,,國家,、民族、國籍的名稱應(yīng)為“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