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老人數(shù)量的快速增長,,另一方面,則是老人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被社會邊緣化的處境,。
因為人口流動及家庭結構的變化,,越來越多的老人在晚年與兒女分離居住。在參與調查的1928個家庭中,,有近53%的老人處于獨居狀態(tài),。由此導致的關愛缺乏、信息閉塞使老年人日趨成為當前社會的邊緣群體,。同時,,由于老年人慢性病的多發(fā)、對健康意識的增強以及對昂貴醫(yī)療費用的擔憂,,使他們更容易被“流行觀念”誤導,,從而成為被欺詐的“高危群體”。
由于老人大多不再從事社會活動,,加上易患病,、子女照料的疏忽,他們比一般人更加關注老年健康,,愿意加倍付出金錢,、時間和精力。只要對身體有好處,,多貴的保健品也愿意買,。而商家正是看到老人需要向人傾訴、有人陪伴的心理需求,,組織各種活動,,投入大量情感,讓老人掉入圈套,,自覺自愿購買各種保健品,。
一些保健品銷售商,,恰恰是抓住了老年人心理上的三個弱點,欺騙老年人高價購買各種保健品,。
首先,,從認知能力來說,老年人接受信息時,,往往缺乏批判精神,。通常是別人說什么就相信什么,特別是來自“權威”專家的聲音,。因此,,保健品銷售商往往會拉虎皮樹大旗,請一些所謂的專家來大談特談所謂的“國際健康新理念”,、“高科技產品”,,讓老人“心悅誠服”。
其次,,老年人的信息處理能力比較弱,,特別是突然獲取大量新信息的時候,往往選擇盲從,。如“健康專家”往往會講一些讓老年人不大懂也弄不明白的專業(yè)知識,,片面夸大一些疾病的危害,讓老年人覺得問題嚴重,,不馬上買保健品就不行,。
第三,老年人的面子觀念比較重,。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人自尊心比較強,比年輕人要愛面子,,他們渴望得到別人的贊許,。有的老年人覺得,我都參加了別人的活動,,享受了別人提供的服務,,不買一些回家,心里會過意不去,。于是,,一些銷售商就利用這點,用小恩小惠的方式來拉攏老年人,。
當然,,這也與老年人經濟能力比較弱、愛貪小便宜有一定關系,。還有一些老年人,,會覺得大家都相信了,,自己不相信就是落伍,在從眾心理的影響下,,上當受騙,。
老人難過“親情營銷”關
保健品商家之所以能夠“撬開”老人錢包,多是通過“免費體驗”來開展一整套圍繞老人設計的“親情營銷”,。從免費體驗到慷慨解囊,,是很多生活節(jié)儉的老人所經歷過的“養(yǎng)生”之路。
對此,,一家保健器材銷售公司的負責人道破天機:“最主要是親情服務,就是把這些顧客當家里人一樣去服務,?!?/p>
用甜言蜜語讓老人們感受到親人般的關懷,銷售人員熱情地喊“爸爸”“媽媽”,,取得老人信任,。“老人就跟孩子一樣,,特別好哄,,你要把他哄開心了,他也不缺那幾個錢,,存了一輩子的錢了,。”該負責人介紹,,通過與老人“交心”,,一步步攻破老人的心理防線?!袄先梭w驗時,,要殷勤地整理床鋪,時時刻刻噓寒問暖,,陪老人聊天,。同時還要對老人‘洗腦’”。
所謂“洗腦”,,就是用各種方式來對老人進行心理暗示與強化,。唱歌跳舞喊口號都是可資利用的手段,“某某某(保健品名稱),,天天見,,一天不見就想念”“蹦蹦跳跳每天一小時,所有藥物不用服”,,老人們在店員帶領下,,每天唱誦這些口號,。
除此之外,他們還會對老人進行心理暗示,,見面就問“阿姨,,今天是不是好點兒了?”經過幾次這樣的暗示,老人總有一天會點頭稱是,,進而在心理上認可,,最終化為消費行動。
除了“情感營銷”,,面對老人的生活習慣,,商家還開發(fā)出各種各樣的“誘銷”方式。他們在社區(qū)里發(fā)展老人來做產品的“托兒”,,建立“社區(qū)營銷網絡”,,通過熟人發(fā)展熟人的模式來進行“病菌感染般”的傳播。
一些商家還會在社區(qū)里搜集老人的詳細資料,,哪些老人有錢,,哪些老人子女不在身邊,他們便成了商家的重點目標,,店里“老師”會經常上門拜訪,,陪老人聊天,檢查健康狀況,,直到實現(xiàn)讓老人消費的目的,。
究其原因,除老人本身狀況(包括老人數(shù)量,、居住環(huán)境,、心理狀況等)發(fā)生變化,不良商家對老人的虎視眈眈愈趨猖狂外,,社會上很多力量也在不經意間“助紂為虐”,,把老人推向危險邊緣,“尤其是廣播,、電視等媒體,,難辭其咎”。
據調查,,老年人對產品的獲知途徑有相當大的比例是通過電視,、廣播獲得,并愿意聽信其宣傳效果,。
“在某種程度上,,這與他們長期以來形成的認知習慣有關。在他們的成長背景中,媒體一度充當政府的代言者,,是具有公信力的傳播機構,。但現(xiàn)在市場環(huán)境下的媒體魚龍混雜,節(jié)目內容來源復雜,,老人在匆忙之間,,難以扭轉自己對媒體的認知,從而輕信那些虛假夸張的宣傳內容,?!睂<艺f。
中國具有健康素養(yǎng)的居民只占總人口的6.48%,。這意味著,,在面對眾多養(yǎng)生觀念時,絕大部分老人不具備辨別能力,。這或許預示著,,這些被養(yǎng)生保健行業(yè)視為主要目標群體的老人們,在晚年生活中,,面臨的將是一個又一個盯住他們錢包的陷阱。
老年人如何避免上當受騙,?應該從多個方面著手,,給老年人適當?shù)奶嵝选?/p>
首先,從老年人自身來說,,購買保健品時,,要頭腦冷靜,三思而后行,。由于自身信息判斷能力比較弱,,最好不要急于做決策。遇到別人忽悠和慫恿時,,最好以“自己做不了主”之類的理由推托,。
其次,家里人和親戚朋友,,要經常對老年人進行提醒,,那些所謂的權威專家是不可信的,不要迷信所謂的“權威”,。對于保健品廠商組織的保健講座,,審慎參加。
第三,,正確對待面子問題,,不要為了面子而購買。此外,,老年人要避免陷入別人的圈套,,能不貪小便宜,,最好不要貪。
癡迷購買保健品的老人普遍年齡較大,、文化程度不高,,容易受人煽動,加上老人分辨能力不及年輕人敏銳,,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