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南飲食文化的整體概況
海南省是 1988 年從廣東省劃出的新省份,。它包括海南島(及附近諸島) 和西沙、南沙,、中沙,、東沙群島。面積約 34000 平方公里,人口據(jù) 1990 年的 統(tǒng)計,,為 6557482 人,。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也是海南省的主體部分,,古 稱珠崖,,也稱儋耳或瓊臺。秦以前屬百越之地,,秦屬象郡,。漢武帝元鼎六年 (公元前 111 年)在海南島設(shè)珠崖、儋耳兩郡,,是在海南設(shè)置地方行政機構(gòu) 的開始,。以后的行政區(qū)劃雖多有變更,但自明清以來,,海南多隸屬于廣東省,。
海南緯度低,長夏無冬,,終年炎熱,,是一個天然的大溫室。盛產(chǎn)水稻,, 一年三熟,;甘蔗終年皆可生長,為我國重點蔗糖產(chǎn)區(qū)之一,。熱帶水果品種極 多,如菠蘿,、龍眼,、荔枝、芭蕉,、橄欖,、楊梅、榴連,、腰果,、番石榴、芒果,、 菠蘿蜜,、紅毛丹等,產(chǎn)量可觀,,不僅供內(nèi)銷,,還有部分銷往海外。海南椰子 更是外地人十分向往的南國美果,,海南人用椰子能制出多種美食,。
近年來,,海南利用氣候上的優(yōu)越條件,積極發(fā)展冬季蔬菜和瓜果生產(chǎn),, 產(chǎn)品大量調(diào)運北方,,對緩解北方冬季蔬菜供應(yīng)緊張起了不小作用。
海南是我國咖啡,、可可,、胡椒、砂仁,、檳榔的主要產(chǎn)地,。這些原料對我 國飲料工業(yè)和調(diào)味品生產(chǎn)有極重要的意義,對海南人的飲食也有重大影響,。
海南四面臨海,,漁業(yè)發(fā)達(dá)。附近海域,,盛產(chǎn)鯛,、馬加魚、石斑魚,、對蝦,、 龍蝦、海蛇,、海鱔,、海龜、海參,、鮑魚,、海馬等名貴的海產(chǎn)品。海南的龍蝦 重者可達(dá) 10 多公斤,,肉肥味鮮,;海蛇是海中的毒蛇,但又是營養(yǎng)價值極高的 海味,,海南人多用它與雞肉,、豬肉配食,據(jù)說有祛風(fēng)除濕,、壯身健腎等作用,。 海馬更被譽為“南國人參”,是一味名貴的滋補中藥,。
海南島歷來有“文昌雞,、嘉積鴨、東山羊、和樂蟹”的說法,。文昌雞養(yǎng) 在竹林中,,向以肥嫩著稱。嘉積鴨出在嘉積鎮(zhèn)附近,,這一帶的鴨養(yǎng)至 1000 克左右,,即轉(zhuǎn)入籠養(yǎng),采用類似北京填鴨的育肥方法育肥,。以當(dāng)?shù)厥a(chǎn)的椰 子刨成絲,,加上米糠、米飯,,做成團(tuán),,填喂催肥,故此鴨胸肉豐滿,,肉嫩骨 軟,,適于制做白斬鴨。東山羊是指萬寧縣東山嶺出產(chǎn)的羊,。東山嶺青草豐茂,, 嶺上多山泉,泉中富含多種礦物質(zhì),。東山羊食青草,、飲礦泉,羊壯膘肥,,皮 薄肉厚,,質(zhì)嫩香甜。和樂鎮(zhèn)附近海域,,處在淡水,、海水交接處,河流帶來豐 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極適宜蟹類生長。和樂蟹個大體肥,,以香,、鮮、嫩,、酥聞名,, 是香港市場上的搶手貨。
海南萬寧的大洲島,,以盛產(chǎn)燕窩聞名,。這里產(chǎn)的金絲燕窩,細(xì)嫩柔軟, 色澤透明,,窩層肥厚,,營養(yǎng)豐富。
海南的居民,,據(jù)說都是由大陸上遷來的,。先是黎族,后是漢族和苗族,。 黎族的遠(yuǎn)古祖先約在三千多年以前已遷徙至此,。漢族大批遷來海南,大約在 唐宋時期,。海南漢族的發(fā)音近似潮汕話,,通用潮汕方言,習(xí)俗也相近,。故有 人稱海南漢族是河洛(福佬)人中的一支,。苗族移居海南,時間較晚,,人數(shù) 也較少,,多數(shù)居住在山中,習(xí)俗受黎族影響較大,。海南僑居海外的人較多,, 中外飲食文化交流的機會多,故海南人在飲食上深受東南亞各國的影響,,帶有 泰國,、馬來西亞諸國的一些飲食特點。
二.海南的黎族的飲食文化概述
黎族的飲食文化多姿多彩,。黎族習(xí)慣一日三餐,,主食大米,有時也吃一些雜糧,。做米飯的方法一是用陶鍋或鐵鍋煮,,與漢族燜飯的方法大體相同。另一種是頗有特色的野炊方法,,即取下一節(jié)眾筒,,裝進(jìn)適量的米和水,放在火堆里烤熟,,用餐時剖開竹筒取出飯,,這便是有名的“竹筒飯”。
若把獵獲的野味,、瘦肉混以香糯米和少量鹽,,放進(jìn)竹筒燒成香糯飯,,更是異香撲鼻,是招待賓客的珍美食品,。香糯米是黎族地區(qū)的特產(chǎn),,用香糯米燜飯有“一家香飯熟,百家聞香”的贊譽,。
“雷公根”是一種黎族同胞經(jīng)常食用的野菜,,與河里的小魚蝦或肉骨同煮,是極為可口的佳肴,;“雷公根”也可藥用,,能消炎解毒?!澳蠚ⅰ笔抢枳逋^去常吃的小菜,,但“南殺”制作的衛(wèi)生條件不易掌握,現(xiàn)已很少制作和食用了,。
“祥”是黎族的風(fēng)味佳肴,,只有在節(jié)慶時候或貴客登門時才能吃到,有“魚茶”和“肉茶”兩種,。
食鼠也是黎族的風(fēng)俗,,無論是山鼠、田鼠,、家鼠,、松鼠均可捕食。食鼠時,,先把鼠投入火中燒一會,,然后刮去毛,除去內(nèi)臟,,再烤或燒即可,。
黎族同胞大多嗜酒,所飲之酒大多是家釀的低度米酒,、番薯酒和木薯酒等,。用山蘭米釀造的酒是遠(yuǎn)近聞名的佳釀,常作為貴重的禮品,。黎家人常用這種酒款待貴賓,。有的地方習(xí)慣以小竹管吸酒敬客。
黎族同胞平時都喜歡嚼檳榔,,吃法是將檳榔削成瓣,,用栳葉包住,,配上石灰膏和煙絲,,放入口中細(xì)嚼,,可使人像喝了酒、面色發(fā)紅,,精神煥發(fā),。常吃檳榔還有防病治病和美容的功效,故黎族同胞視檳榔為健體長壽食品,。
黎族的肉食主要有豬,、牛、羊,、狗,、雞、鴨,,鵝等肉類,。肉類喜歡用火烤熟吃。也習(xí)慣腌生肉來吃,。黎語叫做“喃殺”,,味道很香,一家煮“喃殺”,,全峒都知味,,這是黎族人民食品中的獨特風(fēng)味。吃“喃殺”是因為天氣炎熱出汗多,,又很累,,吃了“喃殺”加上釀飯就會很快恢復(fù)體力。
魚,、蝦,、螃蟹、青蛙,、蛇類等也都是黎族人民常吃的美味佳肴,。吃螃蟹的方法很特別,把螃蟹放到木舂里舂成爛漿,,然后加入蔥,、酸梅漿、生姜汁等調(diào)料,,味道香甜鮮美,,很好下飯。另外,,黎族人民一般還愛吃竹筍和蘑菇以及營養(yǎng)豐富的蜂仔,、蜜汁、木蛆,、紅螞蟻卵等,。
三.海南的名菜
1.文昌雞
文昌雞肉質(zhì)滑嫩,,皮薄骨酥,香味甚濃,,肥而不膩,;食文昌雞一般以白切為主,另有椰汁雞,、酥雞,、炸子雞等。如果你夾一塊金黃色的雞肉放入你的口中,,一定會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棒,!”;難怪在海南素有“沒有文昌雞不成席”之說,。吃文昌雞的佐料很講究,,蒜泥 醬油 桔子汁,海南人沒有吃醋的習(xí)慣,,桔子汁是必不可少的,。
文昌雞的特點:擺盤美觀,色澤淡黃光亮,,皮脆肉嫩味鮮,,醮佐料而吃,入口噴香,,爽滑異常,。
2.加積鴨
加積鴨的烹制方法多種多樣,但以“白斬”(又稱“白切”)最能體現(xiàn)原汁原味,,因之最為有名,。一般加積鴨有白切、板鴨,、烤鴨三食法,;本地人為了達(dá)到原汁原味,以白切為主,,其脯大,、皮薄、骨軟,、肉嫩,、脂肪少,食之肥而不膩,,味道噴香,。而且佐料特別講究:用滾鴨湯沖入蒜茸、姜茸,,擠入酸桔汁,,加精鹽,、白糖,辣椒醬調(diào)成,。
3.和樂蟹
和樂蟹產(chǎn)于萬寧鎮(zhèn)一帶海中,膏滿肉肥為其它蟹種罕見,,特別是其脂膏,,金黃油亮,猶如咸鴨蛋黃,,香味撲鼻,。是海南四大名菜之一。最常見食法是清蒸,,蘸以姜醋配成的調(diào)料,,原汁原味,美在其中,。
4.東山羊
東山羊肉鮮美的奧秘 東山羊生活在東山嶺,。當(dāng)?shù)厥a(chǎn)一種叫鷓鴣茶的野生植物,用這種植物制成的茶清香淳厚,,是海南的名茶,。東山羊就是長期食用鷓鴣茶的葉子,所以肉質(zhì)才鮮嫩而沒有膻味,。
四.海南的著名的海鮮
1.曲口海鮮
曲口灣位于東寨港,,出產(chǎn)青蟹、血蚶,、蠔,、對蝦為最佳。所產(chǎn)青蟹一般每只重達(dá)0.5公斤,,似和樂蟹,。曲口除8至9月因母蟹排卵期而少見青蟹外,其余10個月均產(chǎn)蟹,,尤以清明和冬至前后為最好,。青蟹食法多樣,多為清蒸,。民間所制蟹餅,,甜脆清香,別具風(fēng)味,。血蚶體內(nèi)有汁似血,,開水稍燙即食,味甚甘美,,還有化痰,、治胃酸過多之,。民間有用炭火烤的食法,叫做“原味血蚶”,。一些人家有大年初一吃血蚶的習(xí)俗,。人們把蚶殼當(dāng)作兩扇“門”,蚶肉視為“元寶”,。大年初一吃蚶就是新春伊始開“門”見“寶”,。蠔為牡蠣之肉,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還有藥用價值,煮湯似奶汁,,素有“海底”之稱,,蠔的食法炸、燒皆宜,,而鐵板生蠔更有風(fēng)味,。血鱔是一種特別的鰻類,無骨無刺,,渾身是血,,肉細(xì)湯濃,營養(yǎng)極豐富,,食法可清蒸可油炸,。曲口的對蝦有墨吉對蝦和斑節(jié)對蝦,以體大,、味美而著稱,。
2.梅花參
梅花參是海南省特有的海珍,三亞“三絕”之一,。主要產(chǎn)在南海諸島海域,。海參為“海產(chǎn)八珍”之首,尤以梅花參為最珍貴,。梅花參最長可達(dá)1.2米,,重12至13千克,故稱“海參之王”,。梅花參對環(huán)境變化敏感,,當(dāng)受到刺激時,如海水污染,、海水比重和溫度劇變,,會引起自身腐爛或自行吐出內(nèi)臟。排臟后的海參,在良好水質(zhì)條件下,,又會再生,。更有趣的是,梅花參的泄殖腔內(nèi)有一種魚共生,。此魚象手指般大,,全身呈棕紅色,,頭部稍大,,身體光滑細(xì)長,約20厘米左右,。當(dāng)它感到水惡化時,會從參體內(nèi)部伸出頭來,。因而,,憑它可觀察梅花參對環(huán)境變化反應(yīng)。 梅花參經(jīng)濟(jì)價值很高,,既是滋補品,,又可治病抗癌,有一定的防衰老作用,。梅花參可用雞湯清燉,,也可切片加輔料清沙,還可以甜吃,,即用海參,、雞蛋、桂圓加冰糖清燉,。
3.鮑魚
是三亞“三絕”之一,。鮑魚非魚,而是屬于貝類,,是一種海產(chǎn)軟體動物,。主要種類有雜色鮑、半紋鮑,、羊鮑,、耳鮑和皺紋盤鮑五種。鮑魚有晝伏夜出的習(xí)性,。白天,,它緊貼在數(shù)米水深的石塊和石洞壁上。采鮑者拿小鐵鉤,,悄悄潛下海底,窺準(zhǔn)鮑魚,迅速用鉤一鉤,,鮑魚從巖壁上脫下來,,就馬上把它接進(jìn)網(wǎng)袋里。鉤鮑魚第一鉤就得成功,,否則,,就是把它鉤得四分五裂,它也不會脫離巖壁,。每年3至9月是采鮑季節(jié),。7至8月是鮑魚的繁殖期,其時鮑魚性腺發(fā)達(dá),,肉又厚又肥,。文昌縣龍樓鎮(zhèn)一帶也盛產(chǎn)鮑魚。
4.后安鯔魚
是萬寧特產(chǎn)之一,,盛產(chǎn)于后安小海,。鯔魚又分為烏頭鯔、白宜鯔,、赤魚鯔,、青鯔、硬磷鯔5種,。后安鯔魚,,體長稍扁,頭部平扁,,下頜前端有一突起,,上頜中央有一凹陷,背鰭兩個,。小的長約10厘米,,大的長約50厘米。鯔魚以泥表所附的硅藻及其它生物為食物,。 后安鯔魚四季均可捕獲,,秋冬為旺季。它是高檔魚種,,海鮮補品,。不但是宴席上的佳肴,又是老少病弱者、婦女產(chǎn)后的最佳補品之一。
5.海膽
又叫海刺猬,,是一種棘皮動物,,呈圓形、半球形或心形,。文昌縣龍樓所產(chǎn)的海膽比較有名,。海膽雖然其貌不揚,但它的生殖腺即海膽膏卻是一種味道極鮮美的食物,,營養(yǎng)價值很高,。它可生食,也可加工成酒精海膽,、鹽漬海膽,、冰鮮海膽和蒸熟食用。我國早在清朝已利用海膽膏加工成“云丹”,,列為風(fēng)格別致的宴席佳品,。海膽膏加上瘦豬肉同煮,吃起來鮮美可口,,別有風(fēng)味,。
6.龍蝦
龍蝦是生活于熱帶,、亞熱帶淺水海域的海洋動物,,是蝦中佼佼者。它披盔帶甲,,還有兩條長長的觸鞭,,美麗威武。海南產(chǎn)好幾種龍蝦,,在文昌東郊椰林等地,,游人可在養(yǎng)殖的網(wǎng)中自選鮮活龍蝦,即時品嘗美味,。龍蝦是名貴的食品,,其肉軟滑,鮮腴可口,。在海南,,多是生吃龍蝦(蘸上芥末和調(diào)料),并以蝦頭,、尾,、足等熬粥;也有炸,、爆炒,、清蒸的吃法。龍蝦、對蝦,、基圍蝦構(gòu)成海南美食中主菜一族,。
五.海南的特色美食
1.臨高乳豬:是全國特有的豬種,體小腰直,,皮薄肉瘦,。燒烤后,色澤油紅,,皮酥肉香,。此豬暢銷港澳,久享盛名,,是海南傳統(tǒng)的出口產(chǎn)品,。
2.石山壅羊:產(chǎn)于瓊山市,圈養(yǎng),,飼以石山(屬死火山)地區(qū)經(jīng)過挑選的“羊草”,,使之皮細(xì)肉嫩,不膩不膻,。最佳的壅羊是出生半月至20日羊羔或是圈養(yǎng)兩個月左右,、重約15公斤的中羊。壅羊的食法有湯涮,、白切,、紅燜扣羊和藥,以羊肉火鍋為有名,。剁羊骨成塊,,熬湯,湯中配以鮮筍和酸菜,,將皮肉薄片燙煮,,肉香此滑,其湯酸甜宜人,。 山羊肉火鍋的佐料十分講究,,味道奇特,除用什錦醬為主外,,還有姜泥,、蒜泥、香油,、味精,、搗碎的炒芝麻或花生以及醋等,其味香甜中略有酸辣,。目前,,在石山地區(qū)已形成一批羊餐館,。
3.溫泉鵝:溫泉鵝是萬泉河沿岸農(nóng)戶飼養(yǎng)的本地雜交鵝,有架子階段野外散養(yǎng)以食百草為生,,育肥階段入籠填養(yǎng),,以糠等粗飼料填食,具有營養(yǎng)豐富,,肥而不膩,,清淡原味,淳香可口的特點,,鵝血含豐富的蛋白質(zhì)及鐵,、鈣、鋅,、銅等10余種對體有益有微量元素,,多食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防止疾病,。我國醫(yī)藥繕本《本草從新》和《仿廣驗方新編》中,,提到鵝血可治噎膈翻胃,即當(dāng)今的食道癌,,胃癌之類?,F(xiàn)制成“鵝血片”已加入搞癌藥品的行列。食法大多以白切為主,。
4.萬泉鯉:產(chǎn)于瓊海市萬泉河中,,有溪鯉、鏡鯉,、倩鯉和鳳尾鯉,。前三種約同于普通鯉魚,,而鳳尾鯉身及尾鰭料長,,呈桔紅色,鱗色鮮艷,。溪鯉,、鏡鯉、鳳尾鯉多生活在萬泉河中下游的深灣和急水灘處。倩鯉生長在萬泉河出??诘陌胂痰?,是萬泉鯉中最為佳美的,。此乃萬泉河出??谑沉县S富,河水咸淡適度的緣故,。萬泉鯉營養(yǎng)豐富,,一般重1至2公斤,,大者達(dá)10至15公斤,。秋天,,萬泉鯉蓄脂肪過冬,此時最肥美,。 萬泉河鯉吃法多種,,通常吃法有甜酸鯉魚,、清蒸鯉魚,、姜燉鯉魚。
六.海南風(fēng)味小吃
1.海南粉:米粉類小吃在海南非常普遍,,海南各地有售,是特別有吸引力地方小吃。發(fā)源遠(yuǎn)溯福建省,,近推海南澄邁縣,。傳說是由明代一位姓陳的外來戶傳開。經(jīng)過幾百年變遷,福建粉早已具備地道的海南味,。海南粉有湯粉,、腌粉,、炒粉等。吃法:腌粉淋以特殊佐料,,配上蔥花、香菜,味道首推澄邁;??陔绶垡嘤忻麣?。湯粉放在佐料湯中,,以兼具清甜,、淡酸,、微辣的陵水縣酸粉為最。炒粉以瓊海市塔洋鎮(zhèn)最為出色,。 湯粉貴在湯好,,湯用多種原料熬成,甜而不膩,,甜中含酸,,酸中藏辣。用這種湯沖調(diào)粉條,。配上牛肉干,、花生、竹筍,、酸菜骨,、辣椒等配料和佐料,“味道好極了”,! 腌粉以腌技見長,,一碗粉要用10余種佐料腌制,這些腌料往往是各店攤自制,,據(jù)說配方密不告人,。 炒粉妙在火候,,炒時加豬肝,、瘦肉、蔥,并用生粉打芡,吃時再撒上胡椒,香味撲鼻,。
2.海南雞飯:雞飯的主料是雞和大米,,最好的雞飯選用“文昌雞”,。由于“文昌雞”供不應(yīng)求,,一般雞飯推檔選用本地種雜色雞,,要求是剛成熟而尚未下蛋的雞,,以1至1.5公斤重為宜,。大米選用上等新鮮的優(yōu)質(zhì)米,,雞是白切雞,,清湯中燙熟,,皮色油黃,肉白且嫩,,骨髓帶血,,吃來清甜爽口,。 米飯的制法:一是猛火熱鍋中下雞油、蒜茸爆香,,隨后倒進(jìn)洗凈濾干的大米翻炒,,再加雞湯調(diào)勻,加蓋煮熟,;一是將蒜茸或蔥爆香的雞油倒進(jìn)普通方法煮熟的熱飯中,,加少許精鹽和味攤,白切雞佐酒,,雞飯隨之,,其味悠長。
3.海南粽:北方的粽為圓錐形,,用粽葉包得小巧玲瓏,,內(nèi)糯米,,有花樣的再在粽中加上赤豆,、紅棗。海南的粽則另有不同:由芭蕉葉包成方錐形,,重在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咸蛋黃、叉燒,、臘肉,、紅燒雞翅等。熱粽剝開,,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濃香,,香濃淡兼有,,味葷素俱備,大開食者胃口,。
4.海南火鍋:俗稱“打邊爐”,,在海南無論冬夏皆打邊爐。這種火鍋高檔的以果子貍,、蛇肉,、龜肉配紅棗、黨參,、淮山,、枸杞煮湯,再加生魚片海鮮,、牛百頁,、雞肉燙食,,復(fù)有豆腐、粉條燙食,,后有西洋菜,、生菜、空心菜,、小白菜等時蔬燙食,,最后連湯帶水吃完喝盡。吃得人人流汗(建省前打邊爐,,人們常吃得“三流”:流汗,、流眼淚、流鼻涕,,后“二流”皆因當(dāng)時以炭頭為燃料,,煙熏火燎所致。建省后打邊爐的燃料普遍改進(jìn),,采用液化石油氣或固體無煙燃料,,后“二流”便沒有了,但在偏僻鄉(xiāng)鎮(zhèn)或可體得到),,氣氛熱烈,。中低檔的打邊爐以羊肉、雞肉,、豬排骨代替山珍海味,,人們照樣吃得轟轟烈烈。
5.雞屎藤稞仔:雞屎藤稞仔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滋補品,,以雞屎葉和大米為原料精制而成,。雞屎藤具有滋陰壯陽、補氣補血之功效,,并且氣味香淳,,所以雞屎藤稞仔湯一直是眾喜愛的食物,特別是農(nóng)歷七月初一日,,瓊海市家家戶戶都要吃一碗雞屎藤稞仔湯,。
6.東山烙餅
那大狗肉:那大狗肉是與海南四大名菜齊名的美味,因為傳統(tǒng)認(rèn)為“狗肉不上席”,,故“那大狗肉”沒能擠進(jìn)“名菜”之列,。 那大狗肉產(chǎn)于儋州市那大鎮(zhèn),此處狗肉加工方法和佐料與眾不同,,所烹之狗,,肉美骨香。狗肉吃法一般用火鍋,。其湯料有紅棗,、黨參,、枸杞、胡椒,、熟芝麻等補藥和南國獨特調(diào)料10數(shù)種,,將熟狗肉切塊下到湯料中燙熱即可食,香味濃烈,,風(fēng)味自出,。 游客如不到儋州,則可在??谑袞|湖邊循著狗肉香找到狗肉店,,美美地吃一頓狗肉。據(jù)店主人稱,,此處狗采購于儋州,,因而可視為“那大狗肉”。
7.東山烙餅:是東山嶺餐廳用獨特方法秘制的烙餅,,類似北方的千層餅,,但更為香、酥,、軟,、脆。此餅的特點是外皮酥脆,,內(nèi)皮軟潤,香深味美,,人吃人贊,。有人譽之為“海南第一餅”,有人譽之為“天下第一餅”,。由于制作方法沒能公開,,游客只能在東山才能吃到此餅。
8.黎族竹筒飯 - 竹筒香飯通常是黎家人出遠(yuǎn)門,,上山打獵或招待客人時才做的,。用山蘭稻(一種旱稻)中的“香米”并配肉類為原料,放進(jìn)新鮮的粉竹或山竹鋸成的竹筒中,,加適量的水,,再用香蕉葉將竹筒口堵嚴(yán),炭火中綠竹烤焦即可,。 香飯素有鹽巴香飯,、黑豆香飯等,最好吃的是野味香飯,。適合作香飯的野味是山鷓鴣肉,、鹿肉,、山雞肉,蝻蛇肉,、山豬肉,、黃?肉等,其中黃?肉香飯最為香甜,。目前,,在五指山的賓館和黎族旅游寨,可嘗到黎族香飯,。
9.黎族甜糟:用黎族特產(chǎn)山蘭糯米發(fā)酵制成,。黎家人將山蘭糯米飯,拌以黎山特有的植物做成的酵母,,裝到竹籃里用新鮮干凈的芭蕉葉蓋好,,讓其自行發(fā)酵幾天后再密封進(jìn)壇里,經(jīng)過半個月時間便成為甜糟,。甜糟營養(yǎng)價值很高,,用來煮雞蛋則更香美。
10.黎家酸菜:黎族招待上賓的一種制作方法獨特的菜叫“南殺”,?!澳蠚ⅰ钡碾绶ǎ阂皇菍⒗枵Z叫做“里嫩”(剝?nèi)ト~子取其幼莖)或“芝溫”(取其幼莖和葉子)的野菜,用冷飯和水沖調(diào) ,,入壇密封一個月,,讓其發(fā)酵成為獨特氣味的酸菜;一是把?;蛏铰沟募棺倒菙厮?,也可將田蟹、小青蛙,、螞蚱和其他小動物切碎,,與半熟的熱干飯拌調(diào),加進(jìn)量食鹽或鹽水,,入壇封存,,經(jīng)過一個月以上甚至一兩年時間發(fā)酵一取出食用。 “南殺”有一種濃郁并獨特的氣味,。在酒席上能象黎家一樣吃“南殺”者,,將是深受歡迎的客人。
11.苗族五色飯:是海南省苗族制作的一種極富民族特色的飯,,在農(nóng)歷“三月三”民間節(jié)慶之時,,幾乎苗寨家家制作。 五色飯有紅,、黃,、藍(lán),、白、黑五色,,皆用獨特植物汗液作為天然色素拌在米中,,并放進(jìn)特制的木蒸籠中蒸成。五色飯色彩鮮艷,,清香可口,,是開胃去火的清涼佳食。如今苗家五色飯已改為三色飯,,有紅,、黃、黑三色,,分別取色于新鮮植物紅葵,、黃姜和三角楓。三色飯的馨香給苗家兒女帶來歡笑,,也給旅游者以獨特的感受,。
12.椰絲糯米粑:是海南常見的風(fēng)味小吃,主料是用糯米粉做皮,,填以新鮮椰肉絲,、芝麻、碾碎的炒花生,、白糖等配成的餡,,以野菠蘿葉包成5厘米左右大小的圓粑,蒸熟趁熱吃,。此粑糍而不膩,,清甜可口。風(fēng)味獨具,。
13.錦山煎堆:煎堆在海南俗稱“珍袋”。海南各地制做的煎堆種類很多,,有餡料實心煎堆,,有夾心餡料煎堆塊,還有沒餡料的炸空心煎堆,。 文昌縣錦山鎮(zhèn)的煎堆已有數(shù)百年歷史,,是一種名小吃。其特點是制作精細(xì),、用料考究,、皮脆餡香、味道濃烈,。餡有十多種料和素葷,、甜,、淡各種口味以及塊狀、絲狀各種,。錦山煎堆選用上乘糯米制作果皮(有些還粘芝麻),,用花生油炸熟。不論果皮,、果餡都有濃郁的香味,。
14.海南早茶:海南的大賓館、小酒店以及茶坊皆有早茶,。每天早上,,海南各市縣大街小巷的賓館、飯店,、茶坊,、酒肆,擠擠挨挨坐滿了茶客,,或細(xì)喝慢飲,,或洽談生意,或應(yīng)答酬謝,,或情侶約會,,大家在互斟互讓之中傳遞感情,交流信息,。 有人總結(jié)海南早茶為“窮茶富點”,。茶無名茶,點則花樣繁多,,有小,、中、大點和頂點,、特點之分,。菜多以雞爪雞翅、鴨掌鴨翼,、豬腳豬尾,,羊肉牛什為原料 ,還有海鮮及飛禽燉品,,與廣東早茶相似,;素食有糯米椰絲糕、肉粽(內(nèi)有雞肉,、咸蛋黃之類),、炒粉、瓊脂冷盤等,頗見海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