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道杯為什么叫公道杯
據(jù)民間流傳,,“公道杯”這個名字來源于明朝皇帝朱元璋的一場慶功宴上發(fā)生的小故事。
明朝年間浮梁縣令為了討皇帝歡心,,命令御窯廠燒了一批九龍杯,,進貢給了朱元璋,朱元璋看到杯子做工精美,,甚為喜愛,,決定用來喝酒。江山大定后,,在一次宴會上,,朱元璋想給不可一世的元老們一定的震懾。于是吩咐,,在喝酒時,,這幾位元老大臣一并斟滿。其他大臣的酒杯中則只有少量御酒,。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在大家飲酒時,發(fā)生了適得其反的效果,,等到其它大臣高高興興地喝了酒走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那幾位被“特殊照顧”的大臣,酒杯中竟一點酒也沒有了,,十分的尷尬,,朱元璋就很好奇為什么會這樣?
于是,,朱元璋下令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這九龍杯造法特殊,,采用的是“虹吸原理”制作的,,用公道杯盛酒的時候,只能倒平一點,不能過滿,,否則杯中的酒會全部漏掉,,一滴不剩。朱元璋認為九龍杯盛酒十分公道公平,,能夠為人著想,,于是為之取名“公道杯”。
公道杯有“知足者水存,,貪心者水盡,。”的含義,。也符合《易經(jīng)》中“滿招損,,謙受益”的傳統(tǒng)文化的哲學思想。
二,、公道杯的使用技巧有哪些
1,、公道杯的容積大小要與茶壺或蓋碗相配,通常公道杯稍大于蓋碗,。銀品生活公道杯比泡茶壺稍小,,泡茶時茶壺注水不可太滿,茶壺約七分滿為宜,。
2,、泡茶時,為了保證正常沖泡次數(shù)中所沖泡的茶湯滋味大體一致,,也為了避免茶葉經(jīng)長時間浸泡后茶濃發(fā)苦,,應將泡好的茶湯及時倒入公道杯中,以便隨時分飲,。
3,、公道杯放在茶臺底部容易沾水,給客人分茶時,,需要先抹干底部,,或把公道杯放在茶巾“蘸”一下,保證杯子干爽清潔,,避免底部滴水,。斟茶時如果茶水不小心灑到茶桌,要及時拿毛巾擦干,,以防給客人造成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