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全稱為武漢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簡稱為(武漢)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武漢)辛亥革命軍政府舊址等,現(xiàn)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閱馬場北端,又稱紅樓,。原是清政府于宣統(tǒng)元年(1909年)所建的“湖北省咨議局"大樓,。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成功,,即在此組成革命軍政府,頒發(fā)了第一號布告,,宣布廢除清朝帝制,,建立中華民國,,并通電號召各省起義,。1961年國務院公布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9月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蛇山南麓的閱馬場北端,舊址現(xiàn)保存完好,,因其主體建筑為紅色樓房,因此又被稱為“紅樓”,。
紅樓原為清政府于宣統(tǒng)元年(公元1909年)所建的湖北省諮議局大樓,,此樓1908年籌建,1910年落成,,占地28畝,共有房11棟,,建筑面積6000余平方米?,F(xiàn)大門和主樓上端匾額均為宋慶齡題寫,。該樓主體建筑為二層磚混結構(也有說法認為是磚木結構)西式樓房,,面闊73米,,進深42米,,坐北朝南。它直接采用了近代資本主義國家的行政大廈和會堂的建筑形式,,大樓平面呈“山”字形,,前方及兩翼是門廳和辦公室,后方正中為會堂,,門前的門廊突出,,門窗制作精巧,上層頂端正中伸出一座圭形教堂式的望樓,,頗具西方古典建筑風格,,成為當時閱馬場軸線的制高點,視野開闊,,頗為壯觀,。
大樓后方也是一座二層樓房,。兩側各有一排紅色平房。正前方出口處裝有鐵柵大門,,大門兩側為門房,,由上半部裝有鐵柵的紅色矮墻自門房兩側平伸,與左右平房連接,,圍成方形院落,。舊址面對閱馬場,院門外正前方立有孫中山銅像,,儀表莊嚴安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