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榮光堂始建于1931年,,原屬倫敦會堂。初時名為格非堂,,以紀念較早來武漢的傳教士英國人楊格非誕辰100周年和來華傳教70周年,。
教堂的角石為建堂之時所立,“基創(chuàng)鴻磐,其址永固”,,意為基督是教會的根基,,教會如同建立在磐石上穩(wěn)固。教堂建筑在日軍侵華時受到嚴重損壞,??箲?zhàn)勝利后,本地信徒捐資修繕恢復禮拜,。
1951年定名為榮光堂,,成為武漢地區(qū)較早的聯(lián)合禮拜教堂之一。文革期間,,同其他教堂一樣停止活動,。1980年11月30日重新開堂,是全湖北省第一座恢復禮拜的基督教堂,。
教堂總建筑面積為1191平方米,,主堂圣殿設在第二層,第三層為觀禮樓,。第一層設有小禮堂,、靈修室、會客室,、辦公室,,另有牧師樓、面向社會服務的非營利性愛心診所等,。
由于教堂歷史悠久,,建筑風格別具異彩,1993年7月28日被武漢市人民政府確定為“優(yōu)秀歷史建筑”,。2006年,,由政府資助、信徒捐款,,對教堂進行了全面修繕,,同時修建鐘樓一座。現(xiàn)經(jīng)常參加本堂主日禮拜的信徒有1500余人,,還有靈修,、查經(jīng)、禱告,、見證,、詩班團契、青年團契等聚會,。同時也舉行圣洗禮,、圣餐禮,、婚禮、圣樂崇拜,、追思禮拜等圣事活動,。
愿這地方成為上帝的祝福,如圣經(jīng)所說:“這殿后來的榮耀必將大過先前的榮耀,,在這地方我必賜平安”,。
榮光堂是列強對我國進行侵略的歷史見證。1941年12月太平洋戰(zhàn)爭突然爆發(fā),,英美傳教士被關進集中營,,格非堂的英國人被送往上海。懿訓中學也被日寇占領,,格非堂只好借用漢口鄱陽街圣保羅教堂開展宗教活動,,但一切活動皆在日本特務監(jiān)視之下。日軍入城的第三天,,格非堂就為日本兵站所占,,后又改為日本廟宇,存放日本軍人骨灰,,取名為“皇民道場”?!皨D女會所”也成了日本和尚的住宅,。抗戰(zhàn)勝利后,,格非堂經(jīng)過第一次修整使用開始禮拜,。中國解放后,隨著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的不斷開展,,在廣大信徒的要求下,,1951年12月23日將格非堂正式更名為榮光堂,取新約圣經(jīng)“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處有榮光”之意,,成為武漢乃至湖北地區(qū)較早的聯(lián)合禮拜教堂。
我國改革開放以后,, 榮光堂于1980年11月30日重新開放,,經(jīng)過第二次修整又煥發(fā)出昔日的風彩,是湖北省第一座恢復禮拜的基督教堂,,也是基督教重要的活動場所之一,。各級政府十分關懷榮光堂的建設和文物保護,2006年,,在紀念武漢市基督教成立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50周年暨榮光堂建堂75周年之時,,市政府撥款81萬元,,再加信徒的捐獻共計投入110萬元維修該堂瓦面、墻體,,修復十字架,,對教堂內(nèi)外全面清洗及修葺,同時在教堂右邊地基上又重新修建15米高的八角鐘樓一幢與辦公學習用房聯(lián)為一體,,有一種前后左右延伸的感覺,。八角鐘樓內(nèi)頂懸掛著口徑90厘米,近百年的古老青銅鑄鐘一座,,人們瞻仰時,,可見鐘的四周均刻畫有圣母馬利亞及幾位耶穌門徒雕像。據(jù)說這座重達300公斤的青銅鐘曾被遺棄在一家廢品公司內(nèi)無人過問,。20世紀90年代初,,教堂的一位老牧師路過此地,靈感一動,,如獲至寶,。如今每逢主日崇拜,或教會節(jié)日都會聽到神圣美妙優(yōu)揚的鐘聲從這里傳出,,也引來不少妙齡男女在此用西式禮儀舉行百年合好姻緣,。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與推進 ,來武漢的外國人也日益增多,,榮光堂已成為武漢市對外開放的一個窗口,,曾接待過外國駐華大使,英國坎特伯雷大主教等,,以及眾多外國知名友人,。教堂按照外事接待原則,了解對方,,宣傳自己,,進行友好交流,并堅持按基督教三自方針,,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積極對外宣傳我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榮光堂還把開展神學思想建設作為主講壇,,逐步形成把講臺口傳與文字宣傳融為一體,,引導信徒樹立正確的圣經(jīng)觀;把信心與行為融為一體,號召大家在信仰生活中做“五好”信徒,。帶領大家正信正行,,自覺抵御境外利用宗教進行的滲透和異端邪說。市基督教兩會也多次集中組織全市教牧同工在這里舉辦豐富多彩的演講比賽和神學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