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徽墨制作技藝(曹素功墨錠制作技藝),,編號:Ⅷ-73
(1)批次/類型:2011年(第三批),,擴展項目
(2)申報地區(qū)或單位:上海市黃浦區(qū)
(3)保護單位: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筆墨有限公司
2、徽墨制作技藝(安徽?。?,編號:Ⅷ-73
(1)批次/類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項目
(2)申報地區(qū)或單位:安徽省績溪縣
(3)保護單位:安徽省績溪胡開文墨業(yè)有限公司
3,、徽墨制作技藝(安徽省),,編號:Ⅷ-73
(1)批次/類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項目
(2)申報地區(qū)或單位:安徽省歙縣
(3)保護單位:歙縣老胡開文墨業(yè)有限公司
4、徽墨制作技藝(安徽?。?,編號:Ⅷ-73
(1)批次/類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項目
(2)申報地區(qū)或單位: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qū)
(3)保護單位:安徽省黃山市屯溪胡開文墨廠
徽墨,,即徽州墨(以安徽省徽州的績溪縣,、屯溪區(qū)、歙縣三地為徽墨制造中心),。因產(chǎn)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徽州制墨的肇始時間當(dāng)不遲于唐,,它是書畫家至愛至賴的信物,。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猶如名將之有良馬也,?!?/p>
墨與筆硯的出現(xiàn)幾乎同時發(fā)端于新石器時代的晚期。作為一種消耗品,,在人工制墨發(fā)明之前,,一般都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作為書寫材料。據(jù)《述古書法纂》記載:"邢夷始制墨,,字從黑土,,煤煙所成,土之類也。"也就是說人工墨的歷史起始于周宣王,。邢夷制墨也就是人工墨的開始,,人工墨的出現(xiàn),無論是從它的質(zhì)量,、使用價值,,還是審美觀等方面都大大超過了天然墨,天然墨因此被漸漸淘汰,。至漢代,,墨之原料開始取自松煙,其次是漆煙和桐煙,。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十分松散,后來改用模制,,經(jīng)過入膠,、和劑、蒸杵等工序制成墨錠,,才使墨質(zhì)堅實耐用,。
從現(xiàn)有史料來看,徽墨生產(chǎn)可追溯到唐代末期,,由于安史之亂,,大量北方墨工紛紛南遷,導(dǎo)致制墨中心南移,。易州墨工奚超父子逃到江南歙州,,見這里松林茂密、溪水清澈,,便定居下來,,重操制墨舊業(yè)。他造出的墨"豐肌膩理,,光澤如漆",。
南唐時后主李煜得奚氏墨,視為珍寶,。遂令其子廷 為"墨務(wù)官",,并賜國姓李作為獎賞,奚氏一家從此更姓李,。從此,,歙州李墨遂名揚天下,世有"黃金易得,,李墨難獲"之譽,,全國制墨中心也南移到了歙州,。此后,制墨高手紛紛涌現(xiàn),,如耿氏,、張遇、潘谷,、吳滋,、戴彥衡等,徽州墨業(yè)進入第一個鼎盛期,。
宋元時期墨工又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添加藥物成為藥墨。使人們不但用墨也開始了藏墨,,因而墨開始向工藝品方向發(fā)展,。
到了明清時期,徽墨的制作進入盛世階段,,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產(chǎn)量激增,制墨技藝也不斷進步,,墨的圖案繪刻和漆匣的裝潢制作,,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名工與名品層出不窮,,形成了以羅小華、程君房,、方于魯為代表的休寧派,。清代,徽墨制作分為四大名家系統(tǒng),,即曹素功,、汪節(jié)庵、汪近圣和胡開文,,其中汪近圣和胡開文兩位都是績溪縣人,。他們對徽墨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改進創(chuàng)新,終于制成了有如"金不換"的文苑珍品,,其中龍香劑墨,、天琛墨、仙桃核墨,、紫薇恒星圖墨,、魚戲蓮墨、西湖十景墨,、地球墨等均為絕世之作,,使徽墨形成了"落紙如漆,,色澤黑潤,經(jīng)久不褪,,紙筆不膠,,香味濃郁,奉肌膩理"的特點,。這時期的徽墨按原料不同還可分為松煙,、油煙、漆煙和超漆煙等品種,,其中最名貴的是超漆煙等高級油煙墨,,這類墨散發(fā)出紫玉光澤,用于書法色澤黝而能潤,;用于繪畫濃而不滯,,淡而不灰,層次分明,,故受到歷代書畫家的推崇,。
清末民初著名的墨模木雕藝人胡國賓也是績溪縣上莊人。他們是清代與民國時期徽墨制作技藝傳人的代表,,其后代至今仍在當(dāng)?shù)貍鞒谢漳谱骷妓嚨木琛?/p>
徽墨是以松煙,、桐油煙、漆煙,、膠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種主要供傳統(tǒng)書法,、繪畫使用的特種顏料,。歷代徽墨品種繁多,,主要有漆煙、油煙,、松煙,、全煙、凈煙,、減膠,、加香等。高級漆煙墨,,是用桐油煙、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10余種名貴材料制成的?;漳L畫、書法,、雕刻、造型等藝術(shù)于一體,,使墨本身成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shù)珍品,。徽墨制作技藝復(fù)雜,,不同流派各有自己獨特的制作技藝,,密不外傳?;漳谱髋浞胶凸に嚪浅Vv究,,"廷 之墨,松煙一斤之中,,用珍珠三兩,,玉屑龍腦各一兩,同時和以生漆搗十萬杵。"因此,,"得其墨者而藏者不下五六十年,膠敗而墨調(diào),。其堅如玉,其紋如犀",。正因為有獨特的配方和精湛的制作工藝,徽墨素有拈來輕,、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
徽墨的另一個特點是造型美觀,,質(zhì)量上乘。這主要是因為使用墨模的緣故,。南唐李庭造小挺雙脊龍紋墨錠,,就是用墨模壓制而成,。至宋以后,墨模大量使用,。而且墨模繪畫和雕刻都很講究,。明、清時期墨模藝術(shù)也達到其巔峰,。
徽墨制作技藝復(fù)雜,,不同流派有自己特有的絕技且秘不外傳,一派中針對不同的制墨原料,,也會采用不同的生產(chǎn)工藝,。如桐油、胡麻油,、生漆均有獨特的煉制,、點煙、冷卻,、收集,、貯藏方法,松煙窯的建造模式,、燒火及松枝添加時間與數(shù)量,、收煙及選膠、熬膠,、配料和劑等也各有秘訣,。
共6卷,方于魯輯,,丁云鵬,、吳廷羽、俞仲康繪圖,,黃德時,、黃德懋等鐫刻,萬歷十七年(1589年)方氏美蔭堂刊本,。共收錄方于魯所造名墨圖案和造型385式,,分國寶、國華,、博古,、法寶、洪寶,、博物六類,。雕刻精美,線條細如毫發(fā),,纖麗逼真,。
程大約輯,,丁云鵬繪圖,黃 ,、黃應(yīng)泰,、黃應(yīng)道鐫刻,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滋蘭堂刊本,。共收錄程大約所造名墨圖案520式,,有彩色圖版,分玄工,、輿地,、人官、物華,、儒藏,、錙黃六類,附"人文爵里",。此譜首創(chuàng)用五色,,賦彩印刷,繪刻俱精,,是徽派版畫中的代表作,。
共12卷,,方瑞生輯,,鄭重、魏之璜繪圖,,黃伯符鐫刻,,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刊本,共收古代墨造型148式,,方瑞生造墨圖案234式,。
共2卷,宋李孝美輯,,萬歷四十年(1612年)歙縣潘膺祉如韋館刊,。此譜主要講制墨工藝過程、插圖8幅,,另有李廷 墨圖案造型32式。
徽墨的墨模由能工巧匠雕刻出名人的書畫,,集繪畫,、書法、雕刻,、造型等藝術(shù)于一體,,成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shù)珍品,。在工業(yè)制圖、裝潢美術(shù),、印刷,、醫(yī)藥、描瓷等許多方面,,徽墨也有廣泛應(yīng)用,。
當(dāng)代以來,徽墨在繼承傳統(tǒng)工藝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新,、發(fā)展,、恢復(fù)了茶墨、青墨,、朱砂墨,、五彩墨和古香古色的手卷墨的生產(chǎn),并增添,、開發(fā)了新的品種,。另外,將墨錠制成各種藝術(shù)形態(tài)并施以五彩,,嵌在錦匣當(dāng)中,,以供人們鑒藏,是現(xiàn)代制墨業(yè)的一大特色,,是我國目前高檔的工藝美術(shù)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