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江文化園,,分布“三館一廳”建筑群,,即長沙博物館、長沙市規(guī)劃展示館,、長沙圖書館,、長沙音樂廳,以及景觀塔和周邊設施,,地下架空層6.11萬平方米,。長沙博物館設有五個展廳,主要用于綜合陳列,、展示,、收集、保管和研究有關自然,、歷史,、文化、技術,、科學等方面的實物及標本,。園區(qū)三座核心建筑的設計追求的是對湖湘精神特質(zhì)的一種神似的模擬,展現(xiàn)的是這種民族精神,、藝術精神和人格力量的延伸和外化,,以及在建筑作品中的升華。縱觀,,建筑好像從城市奔向江河的一組強有力的頑石,,經(jīng)歷史長河的沖刷和積淀從大地之間崛起,以自強不息的姿態(tài)迎江而立,。其磅礴的氣勢,,雄渾的外觀現(xiàn)象使其成為新城市中心的嶄新標志。自開放以來,,文化園成為長沙的文化地標,,吸引了大量市民和外地游客前來享受公共文化服務、接受高雅藝術熏陶,。
長沙博物館(含長沙市規(guī)劃展示館)位于新河三角洲尖三角東北側(cè),,建筑起伏跌宕,如同一部石頭的史書,,記錄著城市發(fā)展的歷程,。博物館建筑面積為3.42萬平方米,設有五個展廳,,主要用于綜合陳列,、展示、收集,、保管和研究有關自然,、歷史、文化,、技術,、科學等方面的實物及標本。博物館的形態(tài)則強調(diào)其穩(wěn)如磐石,,沉著安靜之勢,。無論遠觀或者近看,都如同一塊經(jīng)過精心雕琢的珍寶頑石,,雄渾而壯美,。博物館表面采用長沙市地圖作為肌理,強化了它作為長沙市城市博物館的獨特性,。負一層主要為庫房,、美工室、裝裱室,、研究室等,,首層為入口大廳、民俗展廳,、藝術展廳,、美術展廳及報告廳,,二層主要為文物展廳、藝術展廳,,三層為革命歷史展廳,、城市發(fā)展圖片展廳、城市規(guī)劃展廳,、開放式多媒體展廳等,。
長沙圖書館位于新河三角洲尖三角西南側(cè),總建筑面積為3.13萬平方米,,藏書約140萬冊,,閱覽座位2000個。其形態(tài)猶如正在慢慢打開的一本巨大的文化大辭典,,吸引人們注意,其強調(diào)的是一種動靜之間的張力,。圖書館地下層平面7013平方米,,規(guī)劃有基本書庫、珍本書庫,、后勤辦公場所,、新書陳列場所以及餐廳、咖啡廳等輔助功能場所,,同時為突出長沙作為國內(nèi)較大原創(chuàng)動漫基地的特點專門設計了大型的動漫館,;一層平面6456平方米,規(guī)劃有中央出納大廳,、兒童閱覽室,、報刊閱覽室、復印中心,、報告廳等,;二層平面5608平方米,規(guī)劃有理工開敞閱覽廳,、輿圖閱覽室,、殘疾人閱覽室、研究室等,;三層平面5455平方米,,規(guī)劃有人文開敞閱覽廳、典籍開敞閱覽廳,、研究室,;四層平面3122平方米,規(guī)劃有電子閱覽室,、多媒體視聽室與研究室等,。
長沙音樂廳位于新河三角洲的尖三角上,。音樂廳設1446座音樂廳1個、508座多功能音樂廳1個,、314座多功能音樂廳1個,、排練廳2個,總建筑面積為2.76萬平方米(不含地下層),。第一層(38米標高)為演員,、后勤辦公、貴賓等功能房,;第二層為休閑,、展覽空間,觀眾可停留性強,。音樂廳的觀眾主入口設在第三層,,觀眾經(jīng)過豐富的坡道進入建筑的第三層,在入口大廳可俯視全局,。音樂廳采用了五線譜加中國古樂譜減字譜共同作為外墻的表面紋理,,表達了古今音樂和中西音樂的深刻含義,引起人們無限遐想,。同時,,樂譜采用“瀟湘水云”、“洞庭春曉”兩首古樂譜,,為湖南的地方樂,,強調(diào)了建筑的地域性。這樣的表面肌理為國內(nèi)外首創(chuàng),。音樂廳強調(diào)其帶動整體建筑群向前沖,、向上昂的開闊而奔騰的姿態(tài),整個濱江文化園的起伏跌宕的氣勢也更加得到加強,,氣勢更為宏偉,、渾厚。
濱河文化園景觀塔高126米,,建筑面積650平方米,,是整個長沙博物館、圖書館,、音樂廳建筑群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濱河區(qū)域一個重要的景觀標志。景觀塔的設計,,力求使其更符合地塊特征,、地域文化特色。塔的造型立意為“破竹擎天之塔”,,象征長沙的發(fā)展如“破竹之勢”,。景觀塔于2013年春節(jié)亮燈,。
公交520路、804路:濱江文化園站,;2路,、357路、520路,、906路:北辰三角洲站
地鐵1號線:北辰三角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