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醴陵瓷素有“中國陶瓷花炮歷史名城”的美譽,。清代末年,為了降低日用瓷中的鉛毒,,醴陵市獨創(chuàng)了清雅,、素潔的釉下五彩瓷。醴陵的釉下五彩還采用了“三燒”的制瓷辦法,,其成品耐磨損,,耐酸堿,不褪色,,不含鉛鎘等對人體有害的微量元素,這不但是工藝革新的劃時代創(chuàng)舉,,也是中國陶瓷發(fā)展史上環(huán)保意識的起源,。新中國成立后,釉下五彩瓷獲得“國瓷”美譽,。
釉下彩瓷是中國的一種傳統(tǒng)陶瓷裝飾藝術,。它的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八世紀的中唐時期,,湖南長沙銅官窯已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首創(chuàng)了高溫釉下彩繪的新技術。據(jù)考古工作者對遺物的研究,,當時有在白釉下畫綠彩的,,有在黃釉下畫褐彩的,有在青釉下畫褐綠彩的,還有在青黃釉下畫褐,、赭,、綠三色的等品種。在紋飾上,,除了各種各樣的圖案之外,,還大量使用了花鳥,走獸,、人物等題材,,直接以繪畫的手法來美化瓷器。這在我國陶瓷史上是個先例在裝飾技法上也是一項新的發(fā)展,。自此之后,,宋代著名的磁洲窯和其它北方民窯中的黑褐彩繪,以及元,、明,、清的青花、釉里紅這些釉下裝飾工藝,,都可以說是在長沙窯的影響下而發(fā)展起來的,,并為釉上彩繪開辟了道路,,使我國的彩瓷藝術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醴陵釉下彩瓷就是在上述基礎上再創(chuàng)造成多色的釉下彩繪,。它的出現(xiàn),,突破了千百年來由唐代長沙窯創(chuàng)制的釉下單一彩瓷、以及元代景德鎮(zhèn)青花,、釉里紅單色彩繪之風貌,,而使釉下彩瓷進入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近二十年來,,全國各產(chǎn)瓷區(qū)陸續(xù)以不同的制作規(guī)模和各自的藝術風格在燒造這種瓷器,,它已成為瓷器釉下裝飾工藝中最主要的一種,廣泛地博得了國內(nèi)外人民群眾的喜愛,。釉下裝飾藝術是我國瓷器藝術百花苑中一枝異花奇葩,,它集胎質(zhì)美、釉色美,、工藝美,、形體美、彩飾美于一體,,具有高度的美學價值和文化意義,。
2008年6月入選國務院批準文化部確定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醴陵是舉世聞名的釉下五彩瓷原產(chǎn)地。釉下五彩瓷燒制在設計,、工藝,、造型、裝飾等技藝方面有著自己的特殊要求,,工藝復雜,,易學難精,曾經(jīng)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
釉下五彩瓷包括茶具,、餐具、陳設藝術瓷等,,品種繁多,,琳瑯滿目。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的獨特之處,,一是坯釉選用高檔原料,,保證其泥釉有最高的白度和坯體的透光度。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醴陵制作的“毛瓷”和國家禮品瓷等用的就是湖南洪江的大球泥,,湖南平江的優(yōu)質(zhì)長石和石英,。二是坯釉料科學配方,滿足了制品成型和高溫燒成的工藝要求,。三是成型過程從模型到滾壓,、注漿、精修坯,、洗水,、干燥、素燒每一步都要精心操作,,嚴格控制,。四是彩繪過程從構(gòu)圖到勾線、填色精工細作,,一絲不茍,。彩繪一件優(yōu)秀作品,少則幾天,,多則數(shù)月才能完成。五是施釉,,釉料覆蓋坯體畫面,,故稱釉下,。施釉要內(nèi)外均勻,。六是高溫燒成,溫度達1350―1400℃,。釉下五彩瓷有兩次和三次燒成,,稱為兩燒制和三燒制。素燒的目的是增強坯體的強度,,控制坯體的吸水率,。高溫燒成后理想的產(chǎn)品,坯體不變形,,不開裂,。釉面潔白光潤、耐磨損,,耐酸堿腐蝕,,無鉛鎘毒害。畫面色彩艷麗,,永不褪色,。高溫燒制的釉下五彩瓷是火的藝術,燒對火的控制好否,,可使作品則產(chǎn)品可能出現(xiàn)各種缺陷甚至報廢,,彩繪的成果前功盡棄。這也是釉下五彩瓷藝術品價格高的原因,。
彩繪賦予釉下五彩瓷靈魂和生命,,它是全手工完成的。釉下彩繪在有一定強度和吸水率的素坯上進行,,彩繪的題材豐富多彩,,有翎毛、花卉,、人物,、山水、昆蟲,、走獸,、書法、圖案等等,,既有中國畫的傳統(tǒng)繼承,,也有西洋畫的風格吸收。在表現(xiàn)形式上有著色與水墨,,工筆與寫意之分,。在技法上有雙勾混水填色或用顏色直接點染形象之分,。也有兼勾帶點,半工半寫,,交錯運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鄧文科先生從事釉下彩繪研究創(chuàng)作六十余年,在中國書畫方面亦有很高的造詣,,尤以花鳥,、篆隸見長。創(chuàng)造了豪放而又富有裝飾性的寫意畫法和多種新的裝飾技法,,形成了自己的個性風格,。他設計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釉下陶瓷精品,有的蒼勁凝重,,有的清新秀雅,、有的五彩絢麗,有的樸素單純,,有的工細嚴謹,,有的寫意豪放。豐富了醴陵釉下五彩瓷裝飾藝術和彩繪技法的寶庫,。
中國陶瓷的器型經(jīng)過幾千年的發(fā)展,、演變,在每一個歷史階段都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到明清時期,,器型的樣式已發(fā)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后人幾乎不容易再進行創(chuàng)新了,。然而,,清末民初,湖南瓷業(yè)公司創(chuàng)燒的釉下五彩瓷的造型有其自身的特點,,既有傳統(tǒng)的古韻,,又有創(chuàng)新的新風。如玉壺春瓶,,在清代器型的基礎上加以改良,,增長頸部,增寬腹部,,產(chǎn)生夸張的視覺效果,,令人賞心悅目。又如鳳尾尊,,是醴陵窯的獨特器型,,它綜合了傳統(tǒng)的尊和觚的特點:喇叭狀口,頸部挺拔,,腹部圓鼓,,圈足外撇,底圈多為二層臺圈足,,因瓶頸至瓶口外延似鳳尾而得名,。值得一提的是,一百年前,,在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獲金獎的代表作“扁豆雙禽瓶”,,其器型就屬于鳳尾尊類。醴陵釉下五彩瓷在器型設計創(chuàng)新中具有以下特點:
器型不受傳統(tǒng)模式的限制,,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完全按作者的審美個性設計器型,。
器型設計朝著多樣化,、多品種、多功能方向發(fā)展,。據(jù)《醴陵縣志》記載:醴陵細瓷產(chǎn)品的造型分圓器,、琢器、三班器,、模型器四大類,。據(jù)統(tǒng)計,早在1946年,,醴陵有細瓷產(chǎn)品500多種,,其中圓器200多種、琢器160多種,、三班器100多種,,如今,各類產(chǎn)品更是琳瑯滿目,,不斷出現(xiàn)嶄新的造型與規(guī)格,,從而滿足不同消費水平、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審美情趣的人群的需求,。
器型設計始終圍繞人性化的方向開發(fā),凡是社會需要,、人們需要的器型,,便會不斷出現(xiàn),而且充滿著人文情懷,,盡量使人們使用,、觀賞的器型具有實用性、舒適性,、便捷性,。如瓷碗的口徑一般在10——20厘米之間,,口徑、底徑和高的比例大體為2:1:1和3:1:1,,這種尺寸非常適合人們的飲食習慣和手形大小,、生活與工作環(huán)境。
醴陵釉下五彩瓷是中國陶瓷的一抹瑰麗,,作為釉下彩,,其燒制溫度在1300-1400℃之間,成品率低,,加之工藝流程復雜,,其市場擁有量較少。釉下五彩瓷市場價值與其市場擁有量和技藝難度并不匹配,,與景德鎮(zhèn)陶瓷相比,,總體上仍處于低位;與自己相比,,近三五年價值已上漲了8-10倍,。“原本幾千元的作品現(xiàn)在賣到三五萬元很正常,,原本十幾萬元的作品現(xiàn)在七八十萬元左右,,但是其價值還未被完全挖掘?!睆埓豪赘嬖V記者,,隨著大眾對釉下五彩瓷的了解逐漸深入,且藝術瓷和實用瓷共存,,其市場前景很被看好,。
在購買醴陵釉下五彩瓷時應注意什么?張春雷建議,,購買前應該先了解釉下五彩瓷的制作燒制過程,,明白瓷器價值所在,再按照技術要求來選擇,、“挑刺”,,選出最好的一件。在選擇瓷器時,,張春雷并不提倡刻意追求“舊貨”,。購買時首選大師的作品,而一些基本功較好的中青年工藝師的作品也值得關注,,未來升值潛力巨大,。在價位上則從萬元以上的作品入手,做工精細程度會更有保障。
醴陵釉下五彩瓷器以其獨特的工藝和優(yōu)良的品質(zhì),,在國際國內(nèi)屢屢獲獎,。1909年,在“武漢勸業(yè)獎進會”上獲得一等金質(zhì)獎,;1910年,,出賽南洋會獲得一等金獎;1912年,,在“意大利都朗博覽會”上獲得最優(yōu)獎;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牌獎,。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醴陵釉下五彩瓷曾多次獲得金質(zhì)獎和銀質(zhì)獎,。“天下名瓷出醴陵”,,從1958年起,,醴陵釉下五彩瓷就被選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專用瓷和中南海,、人民大會堂、天安門,、釣魚臺,、聯(lián)合國大廈等重要場所的專用瓷。贈送日本天皇裕仁的瓷器文具,,贈英國女王的釉下彩瓷掛盤,、贈法國總統(tǒng)希拉克的掛盤、贈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的咖啡具都是在醴陵設計,、通過釉下五彩瓷手工技藝制作燒成,。醴陵釉下五彩瓷是中國傳統(tǒng)手工技藝大花園中的一朵奇葩,醴陵也因此享有“瓷城”的美譽,。醴陵釉下五彩瓷被中南海紫光閣,、國家博物館、國際奧林匹克總部永久收藏,。2001套精品“毛瓷”全國各大博物館爭相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