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圍】頸圍頸圍領頸托是什么 頸圍領作用 頸托的使用方法
頸椎牽引器的作用
頸椎牽引器的目的一是使頸部肌肉休息。二是將頸椎適當固定制動后,,可限制頸部做過度活動,,減少頸椎退行性變,形成的壓迫物與神經(jīng)根,、交感神經(jīng),、椎動脈及頸脊髓之間的相對摩擦,減少椎間關節(jié)的創(chuàng)傷性反應,,緩解和改善椎間隙的壓力狀態(tài),,增加頸部的支撐作用,減少繼續(xù)損傷及勞損,,有利于組織水腫的消退及損傷的修復,,還可以起到鞏固療效,防止復發(fā)的作用,。
頸椎牽引器主要是使用各種頸部支具,,比如頸圍領和頸托等,適用于各型頸椎病患者,。
所有的頸椎病患者在治療期間都最好堅持使用頸部支具固定,,特別是頸椎手術后的病人必須使用,頸椎手術后一般需戴2—3個月的頸圍領,。頸部支具可以白天戴上,,臥床休息時可去除,。頸圍領和頸托與臥床休息相結合,可以代替部分臥床休息的作用,。適合于某些不能堅持臥床的病人,,佩帶頸圍領時,讀書,、看報等都不影響,,而且使頸部仍可處于休息狀態(tài)。
對于頸椎病病人來說,,除了臥床休息以外,,頸部的固定制動在病人的非手術保守治療期間,是處于第2位的基本保守治療措施,,非常重要,。有的患者單以圍領保護可使癥狀好轉,但我們仍提倡頸圍領保護應與臥床休息,、理療,、牽引、消炎止痛藥物及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中藥及局部外用藥物等配合治療,,方能取得更佳效果。
頸圍頸圍領頸托是什么
以前使用的石膏圍領,,由于制作麻煩,,佩帶及拆卸不方便,已基本被淘汰?,F(xiàn)在有許多醫(yī)療器械廠家,,制成了各式頸圍領及頸托,供不同體型及不同要求的病人挑選,。病人可根據(jù)頸部粗細和長短,,及各自不同要求選用合適的頸圍領及頸托。這些頸部支具有輕便,、結實,、佩帶與拆卸方便等特點,且可隨不同病人的要求而定做,。
有多種商品化的頸部外固定支具適合于不同類型的頸椎病病人選用,,經(jīng)國內外多年使用表明,大部分頸部支具固定牢靠,,對病人的下頜及枕部壓力適中,對皮膚無明顯刺激,,病人大多感到舒適,,使用方便,,價格適中,能滿足大多數(shù)頸椎患者頸部外固定的需要,。而且對于有特殊固定要求以及特殊體形的病人,,某些公司還可量身定做。
這些頸部支具中,,比較簡單的一種是頸圍領,,適合于絕大多數(shù)頸椎病病人使用以及頸椎手術后的使用,價格便宜,,使用方便,、簡單、佩帶及拆卸均比較容易,。缺點是固定不如頸托牢靠,,對于某些頸椎手術后對外固定要求較高的病人不大適合。
另一種頸托固定比頸圍領更加牢靠,,主要適用于對外固定要求比較高的某些頸椎手術,,如手術后頸椎的穩(wěn)定性仍然比較差、頸椎前路手術植骨塊較大而沒有使用內固定等情況,,但價格較貴,。
使用頸部支具的利弊
頸部支具的使用有利也有弊。好處是固定作用比較可靠,,缺點是削弱了頸部肌肉的鍛煉機會,,長期應用可引起頸部肌肉萎縮、關節(jié)僵硬,。所以穿戴時間不可過久,,癥狀嚴重時不妨短時間應用,在癥狀逐漸減輕后應當及時去除,。其他時間若無不適,,則不必經(jīng)常戴用,應讓頸部肌肉有適當?shù)腻憻挋C會為妥,。在應用頸部支具期間,,要經(jīng)常進行一些醫(yī)療體育鍛煉,以使頸部肌肉恢復肌力,。
戴頸部支具時,,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注意。平常我們說話以及吃飯時,,頭顱是不動的,,依靠下頜的上下活動來完成說話及咀嚼的功能。而頸部支具是通過對下頜的固定來達到固定頭顱及頸部的目的,因此戴了頸部支具以后,,說話和吃飯的時候,,由于下頜被固定,導致頭顱頻頻的屈伸活動,,反而增加頸椎的屈伸活動,,對于頸部的休息和保護是不利的。所以吃飯的時候應當摘下頸部固定支具,,說話的時候也盡量不要長大口,,對于那種固定比較牢靠的頸胸支具,尤其應當注意,。
頸托的使用方法
使患者呈仰臥后,,旁人首先要小心地將其頸部置于“正中位”,即頭部仰至嘴角和耳垂的連線與地面垂直,,鼻尖與肚臍呈一直線,;
旁人用手指度量受傷者由下頜骨角下方到鎖骨的距離,然后選擇適合受傷者的高度,,并調節(jié),;注意,患者不要自行調節(jié)高度,,以免椎體不穩(wěn),;
將頸托小心地穿入后頸,然后,。慢慢地將下頜墊小圓點與受傷者的下頜吻合,;
小心粘好頸托,注意避免移動受傷者的頭頸和脊椎,。
注意事項
移動受傷者頭至“正中位”時,,如遇到阻力或受傷者感到疼痛時,應立即停止移動,;
固定之后,,在進行搬運等其他動作時,仍應該經(jīng)常留意受傷者頸部的姿勢是否保持“正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