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退燒藥
是通過生化方式讓發(fā)燒兒童恢復正常體溫的一類口服藥物,。一般而言,患兒體溫不超過38.5°C,,不宜服用退燒藥物,,而應選擇物理降溫方法,如冰敷,、退熱貼等,。
二、退燒藥的副作用
正所謂“是藥三分毒”,,化學類藥物一般有見效快的優(yōu)點,,同時也可能會帶有不同的副作用。不同退燒藥成分對應產(chǎn)生的副作用情況,。相較而言,,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副作用是最小的。
常見兒童退燒藥的副作用普遍是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但像安乃近,、氨基比林的副作用就更為明顯,可能會引起虛脫,甚至發(fā)生休克,,有過敏體質的孩子會產(chǎn)生藥疹,、蕁麻疹,危及患兒生命,。這些類別的藥物也正逐漸被淘汰掉。
三,、兒童退燒藥的正確使用方法
1,、布洛芬
商品名:美林、恬倩,、臣功再欣等,。
用法:可用于嬰幼兒的退熱,緩解由于感冒,、流感等引起的輕度頭痛,、咽痛及牙痛等。按體重一次5~10mg/kg,,需要時每6~8小時可重復使用,,每24小時不超過4次。
優(yōu)點:它和對乙酰氨基酚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推薦的兩種退熱藥,,也是較為安全的退燒藥,。它的優(yōu)點是退熱平穩(wěn)且持久,控制退燒時間平均約6小時左右,,最高可達8小時,。而且它對于39℃以上的高熱退燒效果比對乙酰氨基酚要好。
缺點:有輕度的胃腸道不適,,偶有皮疹和耳鳴,、頭痛、影響凝血功能及轉移酶升高等,,也有引起胃腸道出血而加重潰瘍的報道,。還有報道說它在脫水、血容量低和心輸出量低的狀態(tài)下偶見可逆的腎損傷,,過量服用可能有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抑制,、癲癇發(fā)作等副作用。所以一般多用于3歲以上高熱的孩子,。
2,、對乙酰氨基酚(又名撲熱息痛)
商品名:泰諾林、百服寧,、安佳熱等,。
用法:每千克體重10~15毫克/次,每4小時1次,每24小時不超過5次,。
優(yōu)點:吸收快速而完全,,口服30分鐘內就能產(chǎn)生退熱作用。副作用相對比較小,,對胃腸道基本沒有刺激,,對血小板功能以及凝血功能沒有影響,沒有腎毒性,,所以安全性比較高,。對2歲以下的孩子,醫(yī)生通常習慣用這種藥物,。而且它可與牛奶,、果汁同服。
缺點:退燒雖然起效快,,但控制體溫的時間相對其他藥物要短,,控制退燒時間約為2~4小時。
3,、賴氨匹林
商品名:來比林,。
用法:肌內注射或靜脈注射。兒童一天按體重10~25mg/kg,,分2次給藥,。
優(yōu)點:解熱作用強,起效快,,作用緩和而持久,,可避免口服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對胃腸道的刺激。由于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均為片劑,、水及混懸液(滴劑),,沒有靜脈注射及肌肉注射劑型,所以對于口服藥物困難的孩子,,醫(yī)生也常選擇這類藥,。
缺點:因為含有阿司匹林,長期應用可能誘發(fā)瑞氏綜合征,,有的會誘發(fā)過敏性休克和哮喘重度發(fā)作,。所以16歲以下的兒童都應該謹慎使用,應用時應注意詢問過敏史,。
注意:這類藥有明顯的劑量依賴性,,即隨劑量上升而療效上升,所以要防止過量用藥,,否則會引起肝臟損害,。
4、柴胡注射液
中藥柴胡提取的注射劑,該藥退熱作用較慢且弱,,副作用少,。規(guī)格為每支2毫升,用量3歲以內小兒每次肌肉注射1/3~1/2支,,大于4歲每次一支,。
四、退燒藥的用藥禁忌
1,、分清發(fā)燒原因選用合適藥物:一般來說,,細菌與病毒是造成寶寶受到感染的最常見致病源,這兩種情況導致的發(fā)燒,,處理辦法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是細菌感染,,只要選準抗生素,,治療效果就會很好。如果是病毒感染,,目前還沒有特效藥,,可以服用病毒靈、板藍根沖劑,、金銀花等,。病毒感染的發(fā)熱到一定時間就會自行下降,切不可因為發(fā)燒就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藥都一股腦用上,。
2、退燒藥不能混著吃:常有很多爸媽給孩子混合使用不同種類的退燒藥物,。各種藥物的持久性不同,,混用可能使藥效重疊。燒退得太猛太急,,使得體溫速降至36℃以下,,會產(chǎn)生新的問題。爸媽可以選定一種退燒藥,,熟悉它的使用劑量和間隔時間,,使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聲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統(tǒng)索引或網(wǎng)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wǎng)站的研究觀點,證明有效,,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申請刪除>>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