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怎么種植
1、備料
茯苓和其他的藥材種植有一定的區(qū)別,,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它本身就屬于一宗兼性寄生菌,,所以在種植之前就需要備好料,進行菌絲體的培育,,這樣才能正常的生長,。茯苓菌它生長最有利的養(yǎng)分就是賴松木所以我們需要準備好賴松木,然后將其分節(jié)或做成樹蔸用來備料,,每節(jié)大概是一米左右的長度,,去除樹皮放到土地上,然后蓋上草料即可,。
2,、整地
茯苓種植最好是選在排水性較好的的砂土的坡地最好,這樣排水效果會更好,,其次就是要進行深翻,,將土質整細耙平,然后堆土壤進行消毒殺菌,,還有要注意的就是茯苓的種植地禁止連作,,因為會有大量的其他菌類會影響到茯苓的生長。等到接種前半個月左右還需進行一次深翻,,這樣可以徹底的清楚土壤中的雜質和蟲害,,保證茯苓的生長。
3,、接種
茯苓可以進行春,、秋兩季接種,首先我們就需要選擇合適的菌種或者是新鮮的茯苓個種,,其次在整好的地上順著坡度進行開窖,,將段木順著開好的窖擺放好,然后我們需要先將菌種進行消毒以及接種的人進行全面的消毒,,這樣可以避免細菌的感染,,消毒完之后再將今后在那個均勻的擺放在段木的兩頭或接口處,再撒上一層滅白蟻的藥劑,,最后用土輕輕覆蓋即可,。
4,、管理
接種后一周左右之后就會長出白色的菌絲體,我們要及時的查看田中的出菌情況,,如果有缺稀要及時進行補種,,然后每隔十天左右就要進行一次檢查,看看茯苓的菌情怎樣,,有沒有死菌或是異菌,,如果有要及時的拔除,不然會感染到其他健康的菌種,。等到半個月之后,,如果土壤中有白蟻出現(xiàn),我們要進行滅蟻,,因為白蟻是茯苓生長的天敵,。最后就是要注意田間的水分,如果水分過多要及時排出,,若段木露出地面要進行培土處理等,。
5、防病
在茯苓生長的整個過程中有很多的病蟲害,,在這里只簡單的說幾種,,主要是一些真菌的感染,比如果木霉,、青霉等,,一般的防治方法就是在培土的時候在段木上蓋上一層稻草或者薄膜,這樣可以有效的進行預防,,其次就是可以用多菌靈進行噴灑。還有就是經(jīng)常會發(fā)生軟腐病,,這主要是由于田間水分過多所引起的,,首先需要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排水,,然后也可以用多菌靈或者是波爾多液進行噴灑,。最后茯苓最大的天敵就是白蟻,我們可以選擇用白蟻蟻菌進行防治,,也可以用滅蟻靈涂撒,。
茯苓怎么栽培呢
一、菌種制作
1,、母種
配方為去皮土豆200g,、葡萄糖20g、瓊脂20g,、水1000mL,。將去皮土豆洗凈,、切片,加水1000mL,,煮沸30min,,過濾加入瓊脂,煮至全部溶化,,再加入葡萄糖攪拌溶化,,補足水分至1000mL,將pH值調至5~6,,分裝于20mm×200mm試管,,制成斜面培養(yǎng)基,10支扎成一捆,,塞緊棉塞,,瓶口向上,在1.05kg/cm2壓力,、121℃條件下滅菌30min,。冷卻后移入經(jīng)消毒的接種箱內,將品質純正(適應當?shù)厣L,、大于2.5kg,,呈圓型)、生命力旺盛,、質地緊密的茯苓菌核用75%酒精消毒,,然后將茯苓塊接入試管斜面培養(yǎng)基上。待菌絲布滿整個培養(yǎng)基即為母種,。
2,、原種
用10%松木條、90%小麥粒,、1%蔗糖等制成的培養(yǎng)基,,然后裝入500mL廣口瓶,于1.5kg/cm2壓力下滅菌60min,,或常壓下100℃滅菌8~10h,。冷卻后移入接種箱,將母種接到原種培養(yǎng)基上,,每支母種試管可接5~8瓶原種,。
3、栽培種
用65%松木塊,、10%松鋸末,、20%麩皮、3%蔗糖,、1%石膏粉,、0.8%硫酸鎂,、制成培養(yǎng)基,裝入廣口瓶在常壓下100℃滅菌,。然后接種后移入培養(yǎng)室,,等菌絲布滿全瓶即為栽培種。
二,、栽培料準備
1,、選樹砍伐
選擇適齡松樹,大別山區(qū)以馬尾松居多,,選擇胸高直徑20cm左右,、10~15年、漿液充足,、營養(yǎng)豐富,、質地疏松的樹木。入冬至翌年驚蟄砍伐,,養(yǎng)分集中,,經(jīng)過冰凍日曬,充分干燥后吸水,,易于菌絲生長,。
2、去皮留筋
松樹砍伐后10~20d便可削去枝丫,,去皮留筋,。根據(jù)樹干粗細,在去皮時相間留筋若干條不等,。留筋即留3cm寬內皮(形成層),,有利于保留糖分等營養(yǎng)物質。
三,、栽培場地準備
為減少運輸成本,,就近選擇栽培場地,要求背風向陽,、土質為砂壤土或麻骨土,以老林土最好,。場地選好后,,砍伐雜草、樹枝,,清理干凈,,進行挖場,最好冬季開挖,,深50cm左右,,揀去草根,、石頭,開好排水溝和窯廂,。
四,、肉引準備
肉引是指用于接種的茯苓菌核,要求品種純正,。因此,,在生產(chǎn)“肉引”過程中要準確把握下料季節(jié),提前備好松樹,,去皮留筋,,截斷,充分干燥,。于8月中下旬下窯接種覆土,,翌年5月長成的茯苓菌核便可作為“肉引”。要生產(chǎn)出品種純正,、生命力旺盛的“肉引”,,一是樹料要求節(jié)少、材質疏松,、粗細適中,;二是按要求選好廂場;三是選擇抗逆性強,、產(chǎn)量高,、商品性好的茯苓菌種;四是每窯3~5筒料,,用菌種0.3~0.5kg,;五是下窯后要仔細檢查菌絲上料情況,注意防蟲,、防畜害,。
五、栽種
1,、下窯接種引
5月中下旬,,選晴天下窯,在整好的廂場內順坡開溝,,溝內撒少量生石灰消毒,。然后將茯苓段木排放溝內接種,將菌種打開接種在段木上端,,用菌種袋蓋好,,防污染。然后覆土,厚度約5cm,,呈龜背形,,便于保墑和排水,邊覆土邊開挖下一條溝,,橫向依次進行,。當窯完一排后,再窯下一排,,2排之間留40cm空地,,便于接“肉引”和管理。從上到下,,每窯相互對齊,,以便窯溝排水暢通。如遇長時間陰雨天,,土壤濕度過大,,可用地膜覆蓋。
2,、接肉引
為提高茯苓產(chǎn)量和商品性,,誘導茯苓定點生長,原來每窯產(chǎn)數(shù)個小茯苓,,通過接種“肉引”每窯只長1個茯苓,,且產(chǎn)量較原來數(shù)個茯苓總產(chǎn)高1/3。茯苓段木下窯后15~25d,,一般以20d為宜,,在段木下端扒開土層,接入“肉引”即3cm茯苓塊,,要與段木充分接觸,,蓋好,覆土,,防止污染,。
六、栽后管理
茯苓接種后7~10d,,檢查菌絲是否上料,,如發(fā)現(xiàn)接種失敗,應及時補接,。廂場四周要用樹枝搭好圍欄,,防止人畜破壞,注意清溝排水防澇漬,,覆土保墑,鏟除廂場雜草。茯苓栽培過程中最大的蟲害是白蟻,,可用滅蟻靈,、毒死蜱、克百威等拌毒餌誘殺,。生長后期露出土面的茯苓要及時覆土蓋實,。
七、采收加工
10月底至11月,,茯苓生長成熟,,便可采收。一般在放置“肉引”的地方結苓,,用鋤子謹慎挖開土層,,取出新鮮茯苓,再蓋好土,,待第2年6—7月再收獲,,俗稱“二場”?!岸觥笔斋@后,,營養(yǎng)一般已基本耗盡,可曬干作為燃料,。新鮮茯苓取出后,,用刷子刷干凈,堆放于陰涼處用塑料農膜覆蓋,,水分蒸發(fā),,產(chǎn)生氣汗水,稱為“發(fā)汗”,。冬季10d左右,、夏季3~5d后去皮,用專用茯苓刀加工成茯苓片,、茯苓方,、茯苓神等,曬干后包裝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