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淵穴的名詞解釋
太淵穴,經(jīng)穴名。屬手太陰肺經(jīng)。出《靈樞,。本輸》,。
別名:大泉、太泉,、鬼心。
1,、太淵
“太”,,大并達(dá)到了極至的意思;“淵”,,深澗,、深洞的意思,,此處是指穴位的形態(tài),。故名“太淵穴”。
2,、太泉
“太”,,大也?!叭?,水流、源泉也,。本穴位處手內(nèi)橫紋凹陷處,,經(jīng)水的流行是從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且如瀑布飛落而下,,為山上落下之大泉,,故名太泉。
3,、鬼心
“鬼”,,與神相對,神處為天,,鬼處為地,,鬼在此代表地部?!靶摹?,內(nèi)部也,中心也,。鬼心之名指本穴的氣血物質(zhì)流向地之地部,。
太淵穴的位置
太淵穴為手太陰肺經(jīng)上的穴位,在腕掌側(cè)橫紋橈側(cè),,橈動脈橈側(cè)凹陷中,。取穴方法:伸臂仰掌,在腕掌側(cè)橫紋橈側(cè),,用手觸到橈動脈搏動處稍向橈側(cè)移動,,凹陷處即為太淵穴,。
太淵穴的功效與作用
太淵穴具有補(bǔ)益肺氣、化痰止咳的作用,,按摩太淵穴能有效的調(diào)整肺臟的功能,可以治療咳嗽,、咳痰,,氣喘、氣短,,咳血,,胸痛,咽喉腫痛等病癥,;太淵穴為八會穴的脈會,,是臟腑脈氣匯聚之處,有通血脈,、調(diào)氣血,、通經(jīng)復(fù)脈的作用,因此臨床可用于治療無脈癥,、心痛心悸等病癥,。太淵穴還有通經(jīng)活絡(luò)、活血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療上肢前臂的疼痛不適,,即為經(jīng)之所過,主治所及,。
太淵穴的按摩方法
將一手拇指指腹放于太淵穴上,,點(diǎn)按或者按揉太淵穴,力度適中,,使局部有酸脹感為宜,,每次按揉2分鐘左右。
太淵穴的療法注意事項(xiàng)
1,、按摩:用大拇指按壓太淵穴片刻,,然后松開,反復(fù)5—10次,,可改善手掌冷痛麻木(用拇指及甲尖掐按太淵穴,,每次左右各按1一3分鐘)。
2,、艾灸:用艾條溫和灸5—20分鐘,每天一次,可緩解胸悶,、乳房腫痛等,。
3、刮痧:用角刮法從上向下刮拭3—5分鐘,,隔天一次,,可治療目赤發(fā)熱、便血等,。
太淵穴配伍
1,、配尺澤穴、魚際穴,、肺俞穴,、膈俞穴、三陰交穴治咳血,。
2,、配神門穴,、太沖穴,、行間穴,、魚際穴治嘔血,。
3、配四縫穴,、合谷穴、少商穴治頓咳,。
4、配俞府穴,、風(fēng)門穴,、膻中穴,、中府穴,、三里穴治吼喘氣滿,肺脹不得臥,。
5、配列缺穴,、經(jīng)渠穴治掌中熱。
6,、配公孫穴,、隱白穴,、肺俞穴、陰陵泉穴,、三陰交穴治煩怨不臥。
7,、配列缺穴,、人中穴,、頰車穴,、呂細(xì)穴,、合谷穴治牙齒疼痛。
8,、配大陵穴,、乳根穴,、中脘穴,、氣海穴、足三里穴,、內(nèi)庭穴治嘔吐,。
9、配肺俞穴,、上管穴,、條口穴,、隱白穴治不可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