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教師職業(yè)病有哪些
1,、慢性咽喉炎
粉筆煙塵這東西讓老師吃夠了苦頭,除了咽喉,,聲帶也是老師“容易受傷”的部位之一,。說話多、喝水少,、粉筆微塵的吸入是導致教師多發(fā)咽喉炎的主要原因,。教師應注意科學用嗓,修正講話的方式,,胸式呼吸改為腹式呼吸,。講課中,注意聲量,,切勿太大聲或急切地說話,;課間休息時讓聲帶也休息一下;常用溫開水,、薄荷口含片潤喉,;少食辣椒等刺激性較強的食物以及巧克力等糖分過高的食物,多攝取一些清肺養(yǎng)陰,、化痰散結(jié)的食物。
2,、靜脈曲張
教師需要長時間地站立授課,,下肢靜脈內(nèi)的血柱形成靜脈內(nèi)的壓力,使靜脈血不易向心臟回流,,而向足部倒流,,導致下肢靜脈曲張。講課時,,教師應將身體重心交替由一只腳移到另一只腳上,,始終保持一只腳處在休息狀態(tài),并可慢步走動,;要充分利用課間休息時間活動活動雙腿,,促進血液循環(huán)。慢跑,,關(guān)節(jié)屈伸活動,,腿部按摩,都可以預防靜脈曲張,。
3,、頸椎,、腰椎疾病
教師長期伏案工作時精力高度集中,備課時間較長,,容易造成頸部肌肉的緊張,,時間一長就會形成頸部肌肉和韌帶的慢性損傷,嚴重者會演變成頸椎病,。而腰椎壓力是站立時腰椎所承受壓力的好幾倍,,時間長了,容易導致腰椎間盤突出,。所以,,在坐姿上應盡可能保持自然的端坐位,調(diào)整工作中的姿勢與時間長度,,適度運動,、充分休息,做些擴展胸部,、扭動腰肢,、活動四肢等運動。
(1)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在工間或工余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轉(zhuǎn)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fā)達,韌度增強,,從而有利于頸段脊柱的穩(wěn)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2)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習慣,,高枕使頭部前屈,,增大下位頸椎的應力,有加速頸椎退變的可能,。
(3)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
(4)及早就醫(yī)診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防止其發(fā)展為頸椎病,。
(5)勞動或走路時要防止閃、挫傷。
(6)長期伏案工作者,,應定時改變頭部體位,,按時做頸肩部肌肉的鍛煉。
(7)注意端正頭,、頸,、肩、背的姿勢,,不要偏頭聳肩,、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8)中醫(yī)認為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等具有補腎髓之功,合理地少量服用可起到強壯筋骨,,推遲腎與關(guān)節(jié)退變的作用,。
4、心理疾病
在人們心目中,,教師就像是智慧品德完美的化身,。在一片對教師職業(yè)的歌頌中反映了人們對教師職業(yè)的崇敬;另一方面也在無形之中給教師群體施加了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長期累積下來,,就容易導致心理疾病的產(chǎn)生,心理學專家認為,,心理枯竭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社會中的一種職業(yè)病,,而教師正是這種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之一。心理枯竭會使他們經(jīng)常體驗到疲勞,、煩躁、易怒,、過敏,、緊張、抑郁,、多疑等消極情緒,。心理枯竭所伴隨的成就感降低,會使他們斗志消沉,,不再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和進步,,延誤自身的發(fā)展。心理健康,也是教師的素質(zhì)要求,。一旦教師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就難以勝任教學工作的需要。
如何預防教師職業(yè)病
首先,,注意嗓子保護,。
1、講話時間不宜過長,,聲音不宜過高,。特別是患感冒,身體疲勞時,,切忌大聲喊叫,;
2、盡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吸煙,,不喝酒。常飲茶最好用中藥胖大海泡水喝,。
其次,,注意下肢保護。站立講課腿部肌肉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血液回流不暢,,容易導致下肢疲憊、酸痛,。
平時應注意:
1,、減少站立時間,講課時可慢步走動,;
2,、加強肢體鍛煉,如打太極拳,,做體操,,散步等;
3,、晚睡前用熱水泡腳,,既能疏通下肢血管,解除疲勞,,又能使你安然入睡,。
第三,注意頸,、腰椎保護,。伏案久坐易患頸,,腰椎疾病和痔瘡,伏案備課或批改作業(yè)也易使體質(zhì)變?nèi)?,視力下降,,工作緊張易患神經(jīng)衰弱和失眠。平時要注意:伏案時間不宜過長,,中間做些擴展胸部,,扭轉(zhuǎn)腰肢,活動四肢等運動,。眼睛疲勞時,,可上下左右活動眼球,也可站在窗口或陽臺極目遠眺,,可解除疲勞,。
第四,注意營養(yǎng)調(diào)節(jié),。教師腦細胞活動很大,,這就要求多供給細胞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如蛋白質(zhì),,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富含這些營養(yǎng)的食物有芝麻,花生,,核桃,,杏仁,魚,,蝦,,豆類,南瓜和新鮮蔬菜等,。除了這些日常保健注意之外,,也可以多做一些忙里偷閑的小運動,既不耽誤工作又同時活動身體,。
下面給大家介紹幾種保健小竅門:
1,、梳頭用木梳從前額至頭頂部向后部梳刷,逐漸加快,。梳時不要用力過猛以防劃破皮膚,。這樣可刺激頭皮神經(jīng)末梢和頭部穴位,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達到消除疲勞、強身和促進頭發(fā)生長的效果,,對腦力勞動者尤為重要,。
2,、練眼用眼工作時每隔半小時,遠望窗外1分鐘,,再以緊眨雙眼數(shù)次的方式休息片刻,,也可做轉(zhuǎn)動眼珠運動。這樣有利于放松眼部肌肉,,促進眼部血液循環(huán),。
3、空抓雙手在空中反復抓捏,,不僅能使手靈活,,而且能改善上半身的血液循環(huán),還可祛肩周炎,、頸椎病和偏頭痛,,尤以對肩周炎的效果更為明顯。
4,、踮腳尖平時在工作生活中,,尤其是在久坐或久站后下肢酸脹、乏力時,,可采用踮腳的方法健身,。因為,踮腳時雙側(cè)小腿后部肌肉的收縮擠壓,,會促進鍛煉者下肢血液的回流,,加速血液循環(huán),可防止下肢靜脈曲張及皮膚色素沉著等,。
5,、伸懶腰當身體長時間處于一種姿勢時,肌肉組織的靜脈血管就會淤積很多血液,,這時伸個懶腰,,便會促使全身大部分肌肉舒張或收縮。在短短數(shù)秒鐘的伸懶腰動作中,,很多淤滯的血液被趕回心臟,,這就可以大大增加循環(huán)血液的容量,改善血液循環(huán),。
6,、臉部運動工作間隙,將嘴巴最大限度地一張一合,,帶動臉上全部肌肉以至頭皮,,進行有節(jié)奏的運動??梢约铀傺貉h(huán),,延緩局部各種組織器官的“老化”,,使頭部清醒。
7,、咬牙切齒咬牙切齒可以拉動頭部肌肉,,促進頭部血液循環(huán),進而起到清醒大腦,、增強記憶的功效,。
8、搖頭晃腦頸部由頸椎關(guān)節(jié),、血管,、肌肉韌帶等組成,搖頭晃腦可使這些組織得到活動,。這樣,,不但可以增加腦部的供血,還可以減少膽固醇在頸動脈血管積沉的可能,,從而有利于預防中風,、高血壓及頸椎病的發(fā)生。
9,、抓耳撓腮耳者,,宗脈之所聚也,人體各器官均有神經(jīng)末梢聚集在耳朵上,。拉引,、按摩耳朵能通過神經(jīng)末梢對各器官進行刺激,促進血液,、淋巴的循環(huán)和組織間的代謝,,調(diào)節(jié)人體臟腑機理,使機體得以改善,,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