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桃樹簡介
桃:薔薇科,、桃屬植物。落葉小喬木,;葉為窄橢圓形至披針形,,長15厘米,寬4厘米,,先端成長而細的尖端,,邊緣有細齒,暗綠色有光澤,,葉基具有蜜腺,;樹皮暗灰色,隨年齡增長出現(xiàn)裂縫,;花單生,,從淡至深粉紅或紅色,有時為白色,,有短柄,,直徑4厘米,早春開花,;近球形核果,,表面有毛茸,肉質可食,為橙黃色泛紅色,,直徑7.5厘米,,有帶深麻點和溝紋的核,內含白色種子,。
是一種果實作為水果的落葉小喬木,,花可以觀賞,果實多汁,,可以生食或制桃脯,、罐頭等,核仁也可以食用,。果肉有白色和黃色的,,桃有多種品種,一般果皮有毛,,“油桃”的果皮光滑,;“蟠桃”果實是扁盤狀;“碧桃”是觀賞花用桃樹,,有多種形式的花瓣,。
原產中國,各省區(qū)廣泛栽培,。世界各地均有栽植,。
二、地理分布
主要經(jīng)濟栽培地區(qū)在中田華北,、華東各省,,較為集中的地區(qū)有北京海淀區(qū)、平谷縣,,天津薊縣,,山東蒙陰、肥城,、益都,、青島,河南商水,、開封,,河北撫寧、遵化,、深縣、臨漳,,陜西寶雞,、西安,甘肅天水,四川成都,,遼寧大連,,浙江奉化,上海南匯,,江蘇無錫,、徐州。
原產中國,,各省區(qū)廣泛栽培,。世界各地均有栽植
三、繁殖方式
以嫁接為主,,也可用播種,、扦插和壓條法繁殖。
1,、扦插
春季用硬枝扦插,,梅雨季節(jié)用軟枝扦插。扦插枝條必須生長健壯,,充實,。硬枝扦插時間以春季為主,插條按20cm左右斜剪,,為防止病害侵染和促進生根,,插條下端最好用殺菌劑50%多菌靈600-1200倍液,用吲哚丁酸750-4500mg/L快速蘸進行扦插,,株行距4cm×30cm,,,扦插深度為插條長度的2/3為宜。
2,、嫁接
繁殖砧木多用山桃或桃的實生苗(本砧),,枝接、芽接的成活率均較高,。
3,、枝接:在3月份芽已開始萌動時進行。常用切接,,砧木用一二年生實生苗為好,。
4、芽接:在7-8月進行,,多用“丁”形接,。砧木以一年生充實的實生苗為好。
5,、播種
桃的花期為3-4月,,果熟期6-8月,。采收成熟的果實,堆積搗爛,,除去果肉,,晾干收集純凈苗木種子即可秋播。播種前,,浸種5-7天,。秋播者翌年發(fā)芽早,出苗率髙,,生長迅速且強健,。翌春播種,苗木種子需濕沙貯藏120天以上.采用條播,,條幅10厘米,,深1-2厘米,播后覆土6厘米,。每667平方米播種童25-30千克,。幼苗3厘米高時間苗、定苗,,株距20-25厘米,。
桃樹栽培技術
1、育苗
作為砧木用的幼苗,,在苗高25-30厘米時摘心,,使苗木增粗,到夏末秋初,,可達到嫁接時對砧木需要的粗度,。移植宜在早春或秋季落葉后進行。小苗可裸根或沾泥漿移植,,大苗移植需帶土球,。大苗培育需進行整形修剪以構成骨架。桃樹般多整成自然杯狀形樹冠和自然開心形樹冠,。
2,、修冠
自然杯狀形樹冠的培育:一年生嫁接苗移植后,留主干1米髙,,剪去頂梢,,剪口芽留壯芽。在1米以下的部位不斷抽出新枝,,可供選擇留作主枝,。一般在距地面30-40厘米處的新枝留作為第一主枝;在第一主枝上面20-30厘米處,,選留新枝作為第二主枝,;在1米的地方,,即剪口芽抽出的新枝為第三主枝。三大主枝要均勻分布在主干周圍,,最好不要輪生。夏季修剪時,,將主枝上的直立枝,、主干上的萌蘗枝和砧木上萌發(fā)的砧芽除去,以免影響主枝的生長和早日形成,。第二年冬剪時,,對各主枝進行短截,剪口芽留壯芽,,以培養(yǎng)主枝延長枝,。另外在各主枝上選留適合的側枝。需要注意的是,,同級側枝留在同方向,,以免側枝互相交叉,影響樹形和通風透光,。
自然開心形樹冠的培育:一年生嫁接苗移植后,,先以40-60厘米定干。在定干高度以上的整形帶內,,一般選3個主枝(少數(shù)也有選4個或5個主枝的),,主枝的位置分布要均勻,與中心干保持約45°,,呈放射狀生長,。其余的枝條全部除去。第二年冬剪時,,將主枝在30-50厘米處短截,,為促發(fā)側枝作準備。其他枝條,、主干上的萌蘗枝,、砧木上的芽也要除去。這樣就形成自然開心形冠形了,。
3,、栽植
栽植株行距為4m×5m或3m×4m,每公頃植500-840株,。栽植時期從落葉后至萌芽前均可,。桃園不可連作,否則幼樹長勢明顯衰弱,、葉片失綠,、新根變褐且多分叉,、枝干流膠。這種忌連作現(xiàn)象在砂質土或肥力低的上壤表現(xiàn)嚴重,。主要原因是前作殘根在土中分解產生苯甲醛和氰酸等有毒物質,,抑制,、毒害根系,,同時還與連作時土壤中的線蟲增殖、積累有關,。
4,、施肥
桃對氮,磷,、鉀的需要量比例約為1∶0.5∶1,。幼年樹需注意控制氮肥的施用,否則易引起徒長,。盛果期后增施氮肥,,以增強樹勢。桃果實中鉀的含量為氮的3.2倍,,增施鉀肥,,果大產量高。結果樹年施肥3次:基肥在10-11月結合土壤深耕時施用,,以有機肥為主,,占全年施肥量的50%;壯果肥在4月下旬至5月果實硬核期施,早熟種以施鉀肥為主,,中晚熟種施氮量占全年的15%-20%,、磷占20%-30%、鉀占40%,;采果肥在采果前后施用,,施用量占全年的15%-20%。此外,,桃園需經(jīng)常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及時排水,,防止積水爛根,。
5、整形
多整成自然開心形,。定干高度約60厘米,,留3-4主桂,主枝開張角度50°-60°,,每主枝酌留1-2副主枝,,在主枝和副主枝上盡量少留小枝,。修剪時期有冬季修剪與夏季修剪。初結果樹(植后3-4年)雖已結果,,但生長旺盛,、徒長枝多,枝梢密生,,需采用抹芽,、摘心、扭梢等夏剪措施,,以抑強扶弱,保持樹體平衡,;盛果期桃樹,,由于多年結果,樹勢已趨緩和,,徒長枝和二次枝顯著減少,,中、短果枝比例增加,,須以短截為主,,并刪除過密枝和先端強枝,改善梢間光照條件,;要及時更新衰弱枝,。
桃樹病蟲防治
1、桃細菌性穿孔病
遍布全國各桃產區(qū),,排水不良的果園或多雨年份危害較重,。該病由細菌引起,主要危害葉片,、果實和新梢,。葉片初發(fā)病時為水漬狀黃白色至白色小斑點,后形成圓形,、多角形或不規(guī)則形,,紫褐色至黑褐色,直徑約2-4毫米的病斑,,周圍呈黃綠色水漬狀的暈圈,,以后病斑干枯脫落成穿孔。果實發(fā)病,,病斑以皮孔為中心果面發(fā)生暗紫色圓形中央凹陷的病斑,,邊緣水漬狀,后期病斑中心部分表皮龜裂,。病原細菌在枝條組織內越冬,,翌年隨氣溫回升,,潛伏的細菌開始活動,形成病斑,。桃樹開花前后,,病菌從病組織中溢出,借風雨或昆蟲傳播,。葉片一般于5月發(fā)病,,高溫多濕有利于病菌侵染,病勢加重,。樹勢弱,、排水不良或氮肥偏多的果園發(fā)病較重,品種間抗病性差異與發(fā)病輕重有密切關系,。防治方法:
加強果園綜合管理:切忌在地下水位高或低洼地建立桃園,;少施氮肥,防止徒長,。合理修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適時適度夏剪,剪除病梢,,集中燒毀,。冬季認真做好清園工作。
藥劑防治:發(fā)芽前噴4-5度石硫合劑或1:1:100倍的波爾多液,,花后噴一次科博800倍液,。5-8月份噴農用鏈霉素(10000-20000倍)或鋅灰液(硫酸鋅1份,石灰4份,,水240份)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
2、桃瘡痂病
又叫黑星?。褐饕:麑?,也侵害新梢和葉片。果實多在果肩處發(fā)病,。果實上的病斑初為綠色水漬狀,,擴大后變?yōu)楹诰G色,近圓形,。果實成熟時,,病斑變?yōu)樽仙虬岛稚“咧幌抻诠?,不深入果肉,,后期病斑木栓化,并龜裂。病菌侵入果實的時間是落花后6周,,約5月中下至成熟前一個月,。枝梢受害后,病斑呈長圓形淺褐色,,以后變?yōu)榛液稚梁稚?,周圍暗褐色至紫褐色,有隆起,,常發(fā)生流膠,。防治方法:
冬剪徹底剪除病梢。清出果園,,減少病源,,栽植密度合理,樹形適宜,,防止樹冠交接,,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降低果園濕度,。
萌芽前噴80%五氯酚鈉200倍加3-5波美度石硫合劑;落花后半個月至7月份,,約每隔15天,,噴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或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或福星8000-10000倍,,均對此病有效,,以上藥劑不可重復使用。
2,、桃褐腐病
幼果發(fā)病初期,,呈見黑色小斑點,后來病斑木栓化,,表面龜裂,,嚴重時病果變褐,腐爛,,最后變成僵果,。果實生長后期發(fā)病較多,染病初期呈見褐色,,圓形小病斑,,爾后,病斑擴展很快,,并露出灰色粉狀小球,,形似胞子堆,呈同心輪紋排列,病果大部或完全腐爛,,落地,。桃花感染表現(xiàn)萎凋變褐,病花干枯附著于桃枝上,,有花腐的桃枝梢尖枯死,。病菌適宜在25-27℃多霧多雨的天氣生長。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冬季剪除病枝,,摘除病僵果,,收集燒毀。防治病蟲,,注意減少其他的果面?zhèn)凇?/p>
藥劑防治:芽膨大期噴3-5波美度石硫劑 80%五氯酚鈉200倍,,花后10天至采收前20天噴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或50%多菌靈600-800倍或20%三唑酮乳油3000-4000倍,。每次間隔10-15天,。各種藥劑交替使用。
3,、桃炭疽病
硬核前幼果染病,,果面上發(fā)生褐綠色水漬狀病斑,以后病斑擴大凹陷,,并產生粉紅色粘質的孢子團,,幼果上的病斑順果面增大并達到果梗,其后深入果枝,,使新梢上的葉片縱幾向上卷,,這是本病特征之一。被害果大多在5月間脫落,。果實近成熟期發(fā)病,,果面癥狀與前相同,還具有明顯的同心環(huán)狀皺縮,,最后果實軟腐脫落,。早春桃樹開花及幼果期低溫多雨,有利發(fā)??;果實成熟期則溫暖、多云多霧,、高濕環(huán)境發(fā)病重,。防治方法:
切忌在低洼、排水不良地段建桃園,。
加強栽培管理,,多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適時夏剪,改善樹體風光條件,,摘除病果,,冬剪病枝,集中燒毀,。
藥劑防治:萌芽前噴石硫合劑加80%五氯酚鈉200倍或1:1:100波爾多液,,鏟除病源,開花前,、落花后,、幼果期每隔10-15天,噴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克菌丹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藥劑交替使用,。
4、桃流膠病
是枝干重要病害,,造成樹體衰弱,,減產或死樹,有非侵染性和真菌侵染性兩種,。春夏季在當年新梢上以皮孔為中心,,發(fā)生大小不等的某些突起的病斑,以后流出無色半透明的軟樹膠,;在其他枝干的傷口處或1-2年生的芽痕附近,,也會流出半透明的樹膠,以后樹膠變成茶褐色的結晶體,,吸水后膨脹,呈胨狀膠體,,嚴重時樹皮開裂,,枝干枯死,樹體衰弱,。防治方法:
加強土壤改良,,增施有機肥料,注意果園排水,,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防止病蟲傷口和機械傷口,保護好枝干,。
治療,。樹體上的流膠部位,先行刮除,,再涂抹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涂抹生石灰粉,,隔1-2天后再刷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靈20-30倍液。
根癌病
瘤發(fā)生于桃的根、根頸和莖上,,受害部分先形成灰白色的瘤狀物,,質嫩,瘤不斷長大,,變成褐色,,木質化,質地干枯堅硬,,表面不規(guī)則,,粗糙有裂紋。防治方法:
栽種桃樹或育苗忌重茬,,也不要在原林(楊樹,、洋槐、泡桐等)果(葡萄,、柿,、杏等)園地種植。
刨出主干附近根系,,刮除根瘤用0.2%升汞水消毒,,再用5倍的石灰水涂傷口保護,更換周圍土壤,,增施有機肥,,增強樹勢。
育苗避免重茬,,桃種子用次氯酸鈉(含5%有效氯成分)處理5分鐘,,消滅附著在種子上的病菌,再進行播種,。
苗木消毒,,用K84生物農藥30-50倍浸根3-5分鐘或次氯酸鈉液3分鐘或1%硫酸銅液浸5分鐘,再放到2%石灰液中浸2分鐘,。
用K84菌株發(fā)酵制成的根癌寧30倍浸根5分鐘,,切瘤灌根能抑制根癌病的發(fā)生。對三年生幼樹,,可扒開根際土壤,,每株澆1-2千克30倍根癌寧液預防發(fā)病。
5,、桃蚜
一般一年發(fā)生20多代,,以卵在桃樹上越冬,也可以無翅胎生雌蚜在風障波菜或隨十字花科蔬菜在菜窖內越冬,。以卵在桃樹上越冬的,,翌年早春桃芽萌發(fā)至開花期,,卵開始孵化,群集在嫩芽上吸食汁液,。3月下至4月間,,以孤雌胎生方式繁殖為害。成蟲和幼蟲群集葉背,,被害葉片從葉緣向葉背縱卷,,組織變肥厚,褪綠,,并排泄黏液污染枝葉,,抑制新梢生長,引起落葉,。防治方法:
冬季清除枯枝落葉,,刮除粗老樹皮,剪除被害枝梢,,集中燒毀,。
保護好蚜蟲天敵,如草蛉,、瓢蟲等,,盡量少噴或不噴廣譜性殺蟲藥劑。
化學防治:早春在桃芽萌動,,越冬卵孵化盛期是防治桃蚜的關鍵時期,,此時用菊酯類農藥或硝亞基雜環(huán)類殺蟲劑——吡蟲啉(3000倍)、3%啶蟲脒2500-3000倍噴一次“干枝”,,可基本控制危害,。危害期,應在蟲口數(shù)量沒有大發(fā)生之前噴藥,,可用10%吡蟲啉3000-4000倍,,48%樂斯本乳油2000倍,山地缺水桃園可采用甲胺磷涂干,,此法省工、省水,,不傷天敵,,在芽萌動期和危害期均可使用。首先將樹干老粗皮輕輕刮去(勿傷樹皮),,再將吸水衛(wèi)生紙折疊4-6層,,使長寬分別等于周長和干徑,然后把折疊好的衛(wèi)生紙飽蘸50%甲胺磷乳油2-4倍液,。用塑料薄膜包扎到樹干上,。因藥劑濃度高,,操作過程中應帶橡皮手套,工作完后用肥皂洗手,,以防中毒,。桃粉蚜、桃瘤蚜的防治參照桃蚜防治,。
6,、山楂紅蜘蛛
一年發(fā)生5-9代,以雌成蟲在樹粗皮縫隙和樹干附近的土內,、枯葉,、雜草中越冬。4月上旬桃花盛開末期出蟄,,危害新生的幼嫩組織,。在盛花期過后產卵,落花后卵孵化完畢,。山楂紅蜘蛛出蟄和第一代發(fā)生比較整齊(第一代孵化盛期為5月上旬),,是藥劑防治的有利時期。落花后一個月為第二代卵的孵化盛期,,到6月份以后,,氣溫高,繁殖快,,世代重疊,,危害嚴重,常引起大量落葉,。直至9月陸續(xù)發(fā)生越冬雌蟲,,潛伏越冬。防治方法:每年防治抓住三個關鍵時期,,即發(fā)芽前,、落花后和麥收前后,以發(fā)芽前和落花后為主,。
發(fā)芽前,,冬季清掃落葉,刮除老皮,,翻耕樹盤,,消滅部分越冬雌蟲。發(fā)芽前噴一次石硫合劑,,在越冬雌蟲開始出蟄,,而花芽幼葉又未開裂前效果最好。
謝花后或麥收前,,在螨害不嚴重的情況下,,噴遲效性殺螨劑,,如5%尼索朗乳油3000倍,或螨死凈水懸浮劑2000-3000倍,。
螨害嚴重時,,可噴噠螨靈1500倍,20%滅掃利2000-3000倍,,20%速螨酮2000-3000倍,,或齊螨素8000倍,1.8%阿維菌3000-4000倍,。
7,、桃潛葉蛾
在管理粗放的果園,已危害成災,,造成早落葉,,影響樹勢和產量。一年發(fā)生7代,,以蛹在被害葉片上結白色絲繭越冬,,翌年4月羽化為成蟲,多在葉背產卵,。5-9月是危害期,,幼蟲潛入只內食取葉肉,在上,、下表皮之間吃成彎曲隧道,,造成落葉。防治方法:
清除果園落葉雜草,,集中深埋或燒毀,。
蛹期和成蟲羽化期是藥防關鍵期,25%滅幼脲三號懸乳劑1500倍,,有特效,。20%殺滅菊酯2000倍,20%滅掃利3000倍均有效,。
8,、桃小綠葉蟬
又名一點葉蟬、桃浮塵子,。一年發(fā)生4-6代,,以成蟲在落葉、雜草或桃園附近的常綠樹中越冬,,翌年3-4月間桃萌芽時,遷飛到桃樹嫩葉上刺吸危害,,被害葉上最初出現(xiàn)黃白色小點,,嚴重時斑點相連,,使整片葉變?yōu)樯n白色,提早落葉,。6月初為第一代,,直到9月第四代,10月份尋綠色草叢,、越冬作物,、常綠樹絲中越冬。防治方法:
冬季清除落葉,、雜草,,及時刮除翹皮。
9,、桃蛀螟
桃蛀螟以幼蟲蛀食危害桃果,,黃河流域每年發(fā)生3-4代。越冬幼蟲在4月開始化蛹,,5月上中旬羽化,,5月下旬為第一代成蟲盛發(fā)期,7月上,、8月上中,、9月上中,依次為第二,、第三,、第四代成蟲盛發(fā)期,第一,、二代主要危害桃果,,以后各代轉移到石榴、向日葵等作物上危害,,最后一代幼蟲于9,、10月間,在果樹翹皮下,、堆果場及農作物的殘株中越冬,。成蟲對黑光燈有強烈趨性,對花蜜及糖醋液也有趨性,。防治方法:
清除越冬場所,,冬季清除玉米、高粱,、向日葵的殘株,,刮除老樹皮,清滅越冬繭,。生長季節(jié),,摘除蟲果,,拾凈落果,消滅果肉幼蟲,。
利用黑光燈,、糖醋液誘殺成蟲。
噴酒農藥,。在第一,、二代卵高峰期樹上噴布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20%速滅殺丁2000-3000倍,。90%敵百蟲1000倍,,每個產卵高峰期噴2次,間隔期7-10天,。25%滅幼脲懸浮劑1500倍,。
10、茶翅蝽
成蟲和若蟲吸食嫩果,、嫩葉,、嫩梢的汁液,果實被害后,,呈凸凹不平的畸形果,,受害處果肉變空,木栓化,。桃果被害后,,被刺處流膠,果肉下陷,,成僵斑硬化,,幼果被害常脫落,對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該蟲一年發(fā)生一代,,以成蟲在村舍屋檐下將縫及石縫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開始出蟄活動,,飛到桃園為害,。6月份產卵于葉背面,卵期10天左右,,7月下旬開始孵化,,群集于卵塊附近危害,而后漸分散,,7,、8月向成蟲開始羽化,為害至9月份,尋適當場所越冬,。防治方法:
冬季清除果園及附近的殘葉枯草,集中燒毀,。房屋密封后用敵敵畏薰蒸殺成蟲。
危害嚴重的果園,,可進行套袋。成蟲出蟄后(5月上旬)和第一代若蟲發(fā)生期噴20%滅掃利乳油2000倍或萬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敵百蟲1000倍,敵敵畏1000倍,樂斯本1500-2000倍,。
11,、蚧殼蟲
桑白蚧以若蟲和成蟲固著刺吸寄主汁液,蟲量特別大,,有的完全覆蓋住樹皮,,相互重疊成層,形成凸凹不平的灰白色蠟物質,,排滿泄粘液污染樹體呈油漬狀,,被害枝條發(fā)育不良,重者整枝或整株枯死,,以2-3年生枝條受害最重,。華北地區(qū)一年發(fā)生二代,以受精雌蟲在枝干上越冬,,翌年4月下旬開始產卵,,卵產于介殼下,產卵后干縮死亡,。若蟲5月初開始孵化,,比較整齊,若蟲從母全介殼下爬出后在枝干上到處亂爬,。幾天后固定不動,,并開始分泌蠟絲,脫皮后形成介殼,,把口器刺入樹皮下吸食汁液,。雌蟲二次脫皮后變?yōu)槌上x,在介殼下不動吸食,,雄蟲二次脫皮后變?yōu)橛?,在枝干上密集成片?月中旬第一代成蟲開始羽化。6月下旬開始產卵,。第二代若蟲期在8月份,,若蟲期30-40天,第二代雌成蟲發(fā)生在9月份,,交配受精后,,在枝條上越冬。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果樹休眠期用硬毛刷或鋼絲刷刷掉越冬雌蟲,;剪除受害嚴重的枝條,。
藥劑防治,發(fā)芽前噴5-7波美度石硫合劑或5%柴油乳劑,。在各代若蟲孵化期(5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噴48%樂斯本乳油1500倍或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或90%敵百蟲800倍,,速蚧殺1500倍,。在藥劑中加入0.2%中性洗衣粉,可提高防治效果,。
12,、桃球堅蚧殼蟲
是桃、杏樹上普遍發(fā)生的一種害蟲,。雌蟲介殼中球形,,紅褐色或黑褐色。在枝條上吸取寄主汁液,。密度大時,,可見枝條上介殼累累。使樹體衰弱,,產量受到嚴重影響,。為害嚴重時造成枝干死亡。每年發(fā)生一代,,以二齡若蟲在枝條上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由介殼中爬出活動,另尋固著部位,,群集為害,,3月底雌蟲體背漸肥大,形成介殼,。雄蟲4月上旬分泌蠟絲,,形成介殼,在其中化蛹,,4月中下旬羽化為成蟲,,交配后死去。5月上中旬雌蟲產卵于雌成蟲殼體下面,。5月下旬至6月上旬為若蟲卵化盛期,,初卵化的若蟲從母體介殼中爬出,分散到小枝條上為害,,以二年生枝條上較多,。果樹落葉前,,蟲體分泌白色蟲質絨毛變?yōu)榘咨瀸樱谙x體周圍,。這時若蟲生長很慢,,越冬前脫一次皮,10月中旬以后以二齡若蟲越冬,。防治方法:
在成蟲產卵前,,用抹布或戴上勞動布手套,將枝條上的雌蟲介殼捋掉,。
藥劑防治:果樹發(fā)芽前,,防治越冬若蟲,常用藥劑有:5波美度石硫合劑,,合成洗衣粉200倍液,5%柴油乳劑,。果樹生長期,,若蟲孵化期是防治的關鍵時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80%敵敵畏1000倍,,48%樂斯本2000倍,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速蚧殺1000-1500倍,。
13、紅頸天牛
該蟲2年發(fā)生一代,,以幼蟲在樹干蛀道越冬,,翌年3-4月間恢復活動,在皮層下和木質部鉆不規(guī)則隧道,,并向蛀孔外排出大量紅褐色糞便碎屑,,堆滿孔外和樹干基部地面。5,、6月間為害最烈,,嚴重時樹干全部被蛀空而死。幼蟲老熟后,,向外開一排糞孔,,用分泌物粘結糞便、木屑,,在隧道內做繭化蛹,。6、7月間,,成蟲羽化后咬孔鉆出,,交配產卵于樹基部和主枝枝杈粗皮縫隙內,。幼蟲孵化后,先在皮下蛀食,,經(jīng)過滯育過冬,。翌年春繼續(xù)蛀食皮層,至7,、8月間,,向上往木質部蛀食成彎曲隧道,再經(jīng)過冬天,,到第三年5,、6月間老熟化蛹,羽化為成蟲,。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及時清除被害死枝、死樹,,集中燒毀,。在6-7月間成蟲發(fā)生期組織人員捕殺。幼蟲發(fā)生期經(jīng)常檢查枝干,,發(fā)現(xiàn)排泄糞便尋蟲孔用鐵絲鉤刺幼蟲,。
涂白防蟲:成蟲產卵前,在主干和主枝上刷石灰硫磺混合劑并加入適量的觸殺性殺蟲劑,,硫磺,、生石灰和水的比例為1:10:40。(3)蟲道注藥,。發(fā)現(xiàn)枝干上的排糞孔后,,將糞便木屑清理干凈,塞入56%磷化鋁片劑1/4片或注入80%敵敵畏乳油10-20倍,,用黃泥將所有排糞孔封閉,,熏蒸殺蟲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