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的飲食習(xí)慣和風(fēng)俗
羌族民間大都一日兩餐,,即吃早飯后出去勞動,要帶上饃饃(玉米面饃),,中午就在地里吃,,稱為“打尖”。下午回家吃晚餐,。羌族主食大都離不開“面蒸蒸”,。 常年食用白菜、蘿卜葉子泡的酸菜,,以及青菜做成的腌菜,。
肉食以牛,、羊、豬,、雞肉為主,,兼食魚和狩獵獸肉。散居在山區(qū)的羌族一般不常食新鮮豬肉,,都是將豬宰殺后去毛,,剖成兩半或切成幾大塊,吊在房梁上熏烤制成“豬膘”,,存放時間一般為一年,。
羌族一般飲用的酒稱為咂酒,咂酒的制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曲,,封入壇內(nèi),,發(fā)酵7—8天后即可飲用。每逢節(jié)日,、婚喪,、祭祀、聚會,、待客或換工勞動,,除飯菜豐盛外,還必備美酒,。結(jié)婚吃“做酒”,,宴客吃“喝酒”,重陽節(jié)釀制的酒稱為重陽酒,,需儲存一年以上方可飲用,,重陽酒因儲存時間較長,酒呈紫紅色,,酒醇味香,,是重陽節(jié)期間必不可少的美酒。
典型食品:羌族特別講究藥膳,,較為典型的藥膳菜有:羊肉附片湯,;羊歸湯;豬肉加杜仲1-2兩清燉,。以上三種都能補腎,。黃芪燉雞或黃芪(當(dāng)歸、黨參也可)加上幾兩燉豬肉也能補血益氣,。蟲草燉鴨,,能滋陰補肺益腎。
羌族特色食物有哪些
1,、鋪蓋面
做法于搟面相同,,不同的是它搟成圓形薄狀的面皮時,,不將其切成細條。而是鍋里燒制的酸菜湯(有時加入適量的條狀土豆)在煮沸時將面皮鋪在鍋上,,待面皮上有氣泡隆起時就用筷子將其面皮逐個撕爛蓋鍋蓋煮沸既成,,故而得名“鋪蓋面”。
2,、煮土豆(洋芋)
做法是將土豆洗凈,,放入鍋里蒸煮,待熟后放入盤中,。食法是將土豆取皮,,蘸干辣椒面或蜂蜜皆可食用。
3,、洋芋糍粑
將洋芋洗凈蒸煮,,熟后剝皮涼冷,在石臼中舂成糊狀,,取出涼冷,。食用時先煮酸菜湯,再將洋芋糍粑切成細條,,放入湯中待糍粑浮于湯面時即可食用,。還可以將糍粑切成細條蘸食,其佐料可用辣椒,、味精,、花椒等勾兌,也可蘸蜂糖食用,。也可將糍粑切成細條后用油炸酥加入白糖食用,此種食法已成為當(dāng)?shù)氐拿〕浴?/p>
4,、酸菜
將圓根菜秧,、青菜、油菜,、白菜,、蓮花白、野菜等蔬菜洗凈,,切細放入木桶里,,燒制一鍋沸水,摻少許玉米面或麥面攪勻,,待水滾開后,,倒入木桶里蓋桶蓋,第二天就可食用,。酸菜可炒,、拌和燒湯皆可食用,。其中用圓根菜秧和野菜制成的更有酸味,且可放置幾個月不壞,。
5,、臘菜
選用自己喜食的白菜、青菜等蔬菜曬萎洗凈后,,摻入食鹽腌制后放入壇子或木桶里,,用石頭壓緊。食用時取出切成絲狀或顆粒狀,,可炒,、拌或湯火鍋食用。制作時間一般以臘月制作最佳,,這時制作的臘菜放置時間長,,是農(nóng)村一年四季都儲備的食用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