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的風(fēng)俗習(xí)慣
布朗族以大米為主食,,輔以玉米、小麥,、黃豆,、豌豆等雜糧,。喜用鑼鍋或土鍋把稻米燜成米飯。尤擅煮竹筒飯,,煮時選一段鮮竹,,裝好米和適量的水,用火燒熟,,剖開竹筒一人端一半以竹筒當(dāng)碗用,。米飯沾有竹瓤,食之有新竹清香和經(jīng)炭火烘烤的香味,,很可口,。
肉類以牛、羊,、豬,、雞肉最為常見,也常捕食野味和昆蟲,。菜肴的烹制技法以清煮,、涼拌居多,。對許多野味,、魚,、蝦、蟹,、蟬,、蟲等食物一般還用舂、炸,、蒸等方法烹制,。如:舂螃蟹、油炸花蜘蛛,、蟬醬等,。還常腌制酸味食品,如酸筍,、酸肉,、酸魚等,制作方法同當(dāng)?shù)仄渌褡迦绱鲎宕篌w相同,,但布朗族常在腌酸菜時最上面放一層米飯,。
喜歡飲酒,且大都自家釀制,。其中以翡翠酒最為著名,。這種酒在出酒時用一種叫“懸鉤子”的植物的葉子過濾后呈綠色,很像翡翠的顏色,因此而得名,,布朗族人性格豪爽,朋友間有“有酒必飲,,飲酒必醉”之習(xí)俗,。
喝茶是布朗族的另一個嗜好,并且善作茶,。竹筒茶和酸茶是布朗族所特有的,。民間還常把酸茶做饋贈親友的禮品。居住在西雙版納布朗山的布朗族婦女,,尤其是懷孕婦女嗜食當(dāng)?shù)丶t土,,據(jù)說此紅土有止吐、除腥,、提神之效,。
布朗族的特色飲食
1、竹筒飯
煮時選一段鮮竹,,裝好米和適量的水,,用火燒熟,剖開竹筒一人端一半以竹筒當(dāng)碗用,。米飯沾有竹瓤,,食之有新竹清香和經(jīng)炭火烘烤的香味,很可口,。
2,、油炸花蜘蛛
這種叫阿勒的花蜘蛛,在野外林間結(jié)網(wǎng),,個兒有小手指般大,,身上長有花斑。圓鼓鼓的肚子里,,是具有豐富蛋白質(zhì)的乳白色汁液,。人們上山下地時,用樹枝裹纏蜘蛛所結(jié)的網(wǎng),把花蜘蛛網(wǎng)在網(wǎng)內(nèi)帶回,。烹飪時,,去掉蜘蛛頭腳,僅用圓肚作為原料,,只需用清水沖洗一遍,,便可投入油鍋煎炸供食。油炸花蜘蛛,,香味撲鼻,,與油炸蜂蛹一樣噴香可口。它是一道營養(yǎng)豐富,,加工方法簡單,,風(fēng)味獨特的食品。
3,、螃蟹剁生
以新鮮螃蟹為主要原料,,配以糊辣椒粉、姜末,、蒜泥,、芫荽、南瓜籽,、炒米面等佐料調(diào)制,。加工時,將螃蟹敲死放在火塘中翻燒至熟,,去掉硬殼后剁細(xì)成泥狀,,加適量食鹽、糊辣椒末,、蒜泥,、熟南瓜子面、炒米面調(diào)拌均勻即成,。這道菜味香,、辣、鮮,,用糯米飯蘸吃,,或用蘿卜、白菜,、水薄荷,、野芹菜等蘸吃均可。
4,、蟬醬
以蟬為主要原料,,加以糊辣椒粉,、野花椒粉、姜,、蒜,、芫荽等佐料調(diào)制,這道菜只能在初夏之時制作,。雨水剛落地時,,蟬常常于夜間在有淺水的洼地上云集。人們趁機將蟬捕來,,去羽,去腳,,蒸熟剁細(xì),,拌上糊辣椒粉、姜末,、蒜泥,、野花椒粉、芫荽,,加適量食鹽調(diào)拌成糊狀而供食用,。味雖談不上美,但營養(yǎng)豐富,,特色獨具,。
5、包燒鮮魚
以鮮魚(小魚)為主要原料,,加姜,、蒜等佐料加工。烹飪時,,將魚兒剖腹,,擠除內(nèi)臟,洗凈,,加抹食鹽,、糊辣椒粉,摻以蒜泥,、姜末,、芫荽、苤菜等佐料(若包燒大魚,,佐料應(yīng)填入魚腹),,用芭蕉葉或冬葉嚴(yán)實包裹,焐于火塘的炭火下燒熟供食,。這道菜不用油,,但味鮮美,具有山野食品特色。
6,、卵石鮮魚湯
是布朗族的特色菜,,魚湯鮮美味甜,而且具有燒石的干香味,。制作時,,將河中卵石取來放到火塘中燒紅,又將燒紅的卵石一個接一個地放入盛有清水和鮮魚的鍋內(nèi),,直至使水沸騰,,然后又將燒紅的鹽塊放入,鮮魚湯便燒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