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橘紅和陳皮的區(qū)別
1,、加工工藝不同
陳皮是成熟的橘皮經(jīng)曬干或晾干制成的,一般放至隔年后才可以使用,。而橘紅可以說是陳皮的一部分,它是新鮮的橘皮去掉內(nèi)部白色部分后,,再曬干而制成的,。
2、功效不同
橘紅溫燥的功效比橘皮還要強,,并且還有發(fā)表散寒的作用,,適用于外感風(fēng)寒咳嗽痰多的患者。而陳皮的理氣效果會更好,,有理氣調(diào)中,、燥濕化痰的功效,對脾胃氣滯所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脹滿,,以及痰濕所致的咳喘等有較好的療效,。
3、形狀不同
陳皮飲片多為不規(guī)則絲片,,外表面紅黃色,、橙黃色或暗紅色,內(nèi)表面黃白色或淺黃色,,氣香,,味辛、苦,。
橘紅呈長條形或不規(guī)則薄片狀,,邊緣皺縮向內(nèi)卷曲,外表面黃棕色或橙紅色,,存放后呈棕褐色,,密布黃白色突起或凹下的油室,內(nèi)表面黃白色,,密布凹下透光小圓點,,質(zhì)脆易碎,氣芳香,,味微苦,。
二、橘紅和化橘紅的區(qū)別
1,、來源不同
橘紅,、化橘紅均為蕓香科植物,但同科不同種,。橘紅最早記載于《本草綱目》,,來源于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外層果皮。在秋末冬初果實成熟后采摘,,然后用刀削下外果皮,,曬干或陰干,切碎,,生用,。
化橘紅最早記載于《綱目拾遺》,來源于蕓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接近成熟果實的干燥外層果皮,。前者習(xí)稱“毛橘紅”,,后者習(xí)稱“光七爪”、“光五爪”,。果不圖大,,因為藥入皮,以小于8厘米以下的為好,。
2,、性狀和有效成分不同
橘紅呈不規(guī)則長條或不整齊薄片狀,,表面黃棕或橙紅色,有光澤,,密布油點,,氣芳香,味微苦而后覺麻舌,。主要有效成分含橙皮甙,。
化橘紅多呈對折的七角、六角或五角星形,,外皮黃或黃綠色,,密布毛茸,有皺紋及小凹點,,一般化州柚多加工成七角,,習(xí)稱“七爪紅”;柚多加工成五角或六角,,“五角”習(xí)稱“大五爪”,,“六角”習(xí)稱“六爪紅”,氣微香,,味苦,。主要含柚皮甙。
3,、功能主治不同
兩者味皆苦,、辛,性溫,。歸肺,、脾二經(jīng)。橘紅理氣寬中,,燥濕化痰,,用于咳嗽痰多及食積不化等癥而無熱象者?;偌t化痰理氣,,健脾消食,用于胸中痰滯,,咳嗽氣喘,飲食積滯,,嘔吐呃逆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