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洲遺址位于中國廣州市越秀區(qū)教育路,又名九曜園,。五代南漢乾亨三年(919年),,南漢開國皇帝劉龑在今西湖路、教育路一帶,,利用原來的天然池沼鑿長湖五百丈(約合今1600米),,史稱西湖或仙湖。湖中建洲,,在此煉丹求仙藥,,故稱藥洲。湖中有瑰奇怪石九塊,,稱為九曜石。沿湖有亭,、樓,、館、榭,,風景甚美,。1989年公布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漢時置有名石9座,,名“九曜石”,,后世俗稱“九曜園”。五代時劉巖割據(jù)嶺南,,立南漢國,,建都廣州,興建王府,,筑離宮別院,,在城西鑿湖500余丈,地連南宮,。湖中沙洲遍植花藥,,名藥洲,藥洲中置太湖及三江奇石,。這一帶湖,、橋、石,、花組成風景絕佳的園林勝地,,寫下廣東古園林史精彩的一章。北宋統(tǒng)一嶺南后,,藥洲成為士大夫泛舟觴詠,、游覽避暑勝地,名為西
湖,。南宋嘉定元年(1208)經(jīng)略使陳峴加以整治,,在湖面種上白蓮,稱白蓮池,,建愛蓮?fù)?。明代時以“藥洲春曉”列為羊城八景之一。明清以后湖面漸淤塞縮小,。
1949年藥洲遺址的面積只得2000多平方米,其中湖水面積440平方米,,僅存太湖山石8座。1988年開始維修藥洲遺址,,將埋在地下的景石提升,,并向西拓展恢復(fù)部分湖面,。1991年華南理工大學(xué)建筑學(xué)院的程建軍重新設(shè)計了仿五代風格的門樓和碑廊。門樓面闊三間7米,、進深兩間4.8米,,懸山頂,。有關(guān)藥洲九曜石的詩文等幾十方碑刻嵌于湖北面新建的碑廊里。
8座遺石分別是:
1.米題“藥洲”石,。在池北岸,,上有宋代名書法家米芾題刻“藥洲”,,署“米黻元章題”,。該石清代時曾被移到廣東布政使署東院和兩廣總督署,,20世紀50年代遷回現(xiàn)地,。
2.海上洲石。在北岸西面,,圓石為頂,,若牛頭,,四旁有10余竇相穿,。宋熙寧年間許彥先在石上刻詩:“花藥氤氳海上洲,,水中云影帶沙流,,直應(yīng)路與銀潢接,,槎客時來犯斗牛,。”
3.池東石,。在湖東端,,上下兩塊石相疊,,上石狀如黑豬,,下石形如巨龜,石身有泡沫小孔,。
4.仙掌石,。在池東石南面。有米芾在石上題刻詩:“碧海出蜃閣,,青空起夏云,,瑰奇□怪石,錯落動乾文,?!泵魅岁P(guān)鵬在石手掌紋旁題“仙掌”兩字,。
5.九曜第一石,。在石堤東側(cè),石形像鰲魚,。1988年維修時把石升起約2米,在石底部有明嘉靖年間題刻的“此即九曜第一石也”,。還有清代書法家翁方綱題刻的篆書“拜石”和隸書“龍窟”等題刻,。
6.藥洲石。在湖中偏西處,,形如筍峰,,高2.4米,上刻翁方鋼題“藥洲”兩字,。
7.白色中空石,。在“藥洲”石西面,上有清人的題刻兩處,。
8.珠泉石,。在湖中西南面,西面刻“珠泉”,,東面刻“釣磯”,。
此外,現(xiàn)尚有較大的石塊散落在湖西南角和西岸,。
1989年6月廣東省政府公布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