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腦蟲怎么感染
它主要是通過人類在湖泊或河流進行游泳等休閑活動時感染人類,,并且有人類使用被福氏耐格里變形蟲污染的水注入洗鼻器用來治療鼻炎導(dǎo)致感染的報告。
那這個食腦蟲,,是怎么感染的呢?目前的資料可知,,在江河湖塘中游泳,,或用疫水洗鼻時進入鼻腔,沿嗅神經(jīng)上行入腦并入侵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入腦后開始迅速繁殖并沿著腦膜向腦中心部位播散,,其蟲體表面的磷酸脂酶A和溶酶體酶會引起原發(fā)性阿米巴腦膜腦炎。
這個病,,潛伏期短則2至3天,,長則7至15天,感染初期可出現(xiàn)頭痛,、精神錯亂,、嗅覺和上呼吸道等癥狀。隨著感染的發(fā)展,,頭痛逐漸加重,,可出現(xiàn)發(fā)熱、嘔吐,、頸椎強直,、昏迷,甚至死亡,。
食腦蟲致死率的原因不僅限于此,,其以細菌和其它微生物為食,其體內(nèi)常寄生眾多細菌,,因此在入侵大腦時或許還有一大批細菌也進入腦子引起細菌性炎癥,。
食腦蟲入腦幾率大嗎
食腦蟲雖然極難治愈,但感染率并不高,。因為它唯一感染人類的機會就是通過鼻腔進入體內(nèi),。如果是不小心喝入被食腦蟲感染的臟水,一般是不會引起人體的疾病的,。只要遠離大腦,,食腦蟲就無法興風(fēng)作浪,。
其實,食腦蟲就算進入鼻腔,,真正進入大腦形成感染的幾率也比較低,,這種傳播力非常薄弱,完全不必恐慌,。但在未經(jīng)消毒的泳池,,自然界的江河湖泊、原始溫泉等溫度較高的水域中活動時,,盡量不要直接用自然水洗臉,,有條件的還是戴好鼻夾。
食腦蟲在中國的分布
中國的第一例發(fā)生在1978年河南駐馬店地區(qū),,由上海第一醫(yī)學(xué)院1984年報告,。以后,北京友誼醫(yī)院于1991年和1996年各報告一例,,2003年海南瓊中縣報告一例,,2006年河北省石家莊報告一例,所有病例無一例存活,。 盡管該疾病在中國十分罕見,,但也足以證明在中國許多地方均存在。
福氏納格里阿米巴原蟲主要在水中生存,,而且它非常耐熱,,甚至在溫泉水中也能存活。福氏納格里阿米巴為嗜熱性,,其滋養(yǎng)體在37—45℃時生長最佳,,0~4℃迅速死亡。包囊抵抗力較強,,在51—65℃8個月仍有活力,,在-20℃能生存4個月以上,包囊還能耐受高濃度游離氯,。
目前為止,,在世界范圍內(nèi)有200多個感染病例,存活下來的不到10例,。 其中,,美國一共發(fā)病133例,僅有3例存活,,致死率高達97.7%,。雖說在中國正式報告過的不到10例,但沒有一個人存活下來,,致死率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