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狀元博物館館址原是清乾隆年間蘇州狀元潘世恩故居,,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為古鳳池園的一部分,。2006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潘宅舊稱“狀元府”、“太傅第”,。
蘇州文旅集團古城投資公司于2011年對潘世恩故居進行了修繕,,2013年8月竣工。在此基礎(chǔ)上,,為更好地傳承,、保護和利用古建老宅又投資建設(shè)蘇州狀元博物館,2014年11月正式對公眾開放,。
潘世恩歷事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朝,,被稱為“四朝元老”,官至武英殿大學(xué)士,,晉太傅,。潘世恩一脈,民間習(xí)稱為“貴潘”,,以一狀元,、二探花、八進士,、十六舉人,,成為清代姑蘇官紳典型代表,享有“天下無第二家”之譽,,是蘇州當(dāng)時較為顯赫的家族,。
博物館占地面積約為1000平米,主要介紹以潘世恩為代表的整個獨具特色的姑蘇狀元群體,,展出與蘇州狀元文化相關(guān)的珍貴文物,。
博物館主要分為四個展廳,轎廳,、鴛鴦廳,、紗帽廳和后廳。
紗帽廳原是潘世恩書房,,題名“思補齋”,。它是潘宅較有特色的建筑,也是保存完整的一個廳。廳面闊三間,,平面看就像一頂“烏紗帽”,,因此得名。紗帽廳南北前后都是木質(zhì)結(jié)構(gòu),,雕欄花窗和四周房梁木雕非常精細,,線條流暢,曾經(jīng)雍容華貴的風(fēng)貌處處可見,。
李家駒殿試卷 清代
李家駒,清光緒二十二年進士,,廣東廣州人
殿試卷是歷代封建王朝科舉考試較高規(guī)格——殿試的考試卷,。在清代,科舉考試分為由各省學(xué)政主持的童試,,中者為生員,,俗稱“秀才”;欽派考官于各省會主持的鄉(xiāng)試,,中者為“舉人”,;禮部主持的全國性的會試,中者為“貢士”,;由皇帝主持的殿試,,中者為“進士”。進士分為三甲,,一甲三名,,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二、三甲各若干名,。
“欽點狀元及第”額 清代
潘世恩為吳廷琛題,。吳廷琛,清嘉慶七年狀元,,蘇州人
匾額有別,,橫為匾,豎為額,;匾置室內(nèi),,額掛門首。明清時期,,士人高中狀元之后都會建造府第,,并在府第大門之上,設(shè)置“欽點狀元及第”門額,以示榮耀,。門額可以自題,,也可以由長者尊者題寫。該門額即是潘世恩為吳廷琛狀元府第題寫的,。
潘世恩高中狀元后,,為官五十余年,歷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朝,,深得皇帝恩寵,,被譽為“三百年間第一福氣之人”。每逢大壽,,皇帝都會親賜御匾,。該匾即是道光皇帝于潘世恩六十大壽之時御筆賞賜的盤龍金匾。
蘇州狀元博物館原址是蘇州狀元宰相潘世恩故居,,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為古鳳池園的一部分。2006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蘇州市政府于2011年開始對潘世恩故居進行修繕,,2013年8月竣工,耗資四千三百萬元,。
潘世恩(1770-1854)享年85歲,,23歲就中狀元,做官一直做到大學(xué)士,,為官五十余年,,歷事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朝,被稱為“四朝元老”,,是位學(xué)術(shù)有成的狀元宰相,。潘世恩一脈,民間習(xí)稱為“貴潘”,,以一狀元,、八進士、十六舉人,,成為清代姑蘇官紳典型代表,,享有“天下無第二家”之譽,是蘇州較為顯赫的家族。
蘇州狀元博物館主要介紹了以潘世恩為代表的整個獨具特色的姑蘇狀元群體,,展出了與蘇州狀元文化相關(guān)的珍貴文物,。
蘇州乾隆年間狀元潘世恩故居于2013年8月重修竣工。根據(jù)我市推進博物館建設(shè)精神,,蘇州狀元博物館選址于潘世恩故居中路門廳,、轎廳及西路建筑內(nèi),有利于潘世恩故居的保護,、利用和展示,。
蘇州狀元博物館現(xiàn)有展陳品469件,其中文物91種187件(不包括故居老宅保留下的建筑文物),,初步具備了專業(yè)博物館的基本規(guī)模,。
古城蘇州文運昌盛,其中又以狀元之多引人矚目,,自隋唐開科取士以來,蘇州地區(qū)五十一位狀元的長名單,,名副其實地名列中國城市古代科舉狀元數(shù)目之榜首,。狀元是古城蘇州的一份特殊的文化遺產(chǎn),也是這座歷史名城的一個引以為傲的文化符號和精神向標(biāo),。蘇州狀元博物館選址在潘世恩之“狀元府”,,力求以一座建筑的歷史來承載一種文化,以狀元建筑的空間價值,,以及從這座建筑空間中所透析出的古代狀元的生活方式,、文化趣向等非文化歷史遺產(chǎn)特性,來表現(xiàn)出狀元文化的精神價值,,這一精神價值就是“崇文,、重教、修身,、報國”,。蘇州狀元博物館的建成,必將讓更多的蘇州居民和外來游客了解姑蘇狀元,,體驗狀元文化,,使蘇州狀元文化得以展示和傳播,從而突出蘇州城市的“崇文”精神,。另外,,潘世恩故居位于臨頓路鈕家巷3號,處于觀前街與平江路歷史街區(qū)的交通干道連接段,,是姑蘇旅游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蘇州狀元博物館的對外開放,對傳承歷史文化、帶動周邊文化旅游產(chǎn)業(yè)發(fā)展,、改善地區(qū)環(huán)境,、提升城市形象也具有重要意義。
博物館主要分為四個展廳,,轎廳,、鴛鴦廳、紗帽廳和后廳,。
紗帽廳原是潘世恩書房,,題名“思補齋”。它是潘宅較有特色的建筑,,也是保存完整的一個廳,。廳面闊三間,平面看就像一頂“烏紗帽”,,因此得名,。紗帽廳南北前后都是木質(zhì)結(jié)構(gòu),雕欄花窗和四周房梁木雕仍然精細,,線條流暢,,曾經(jīng)雍容華貴的風(fēng)貌處處可見。
地址:江蘇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qū)鈕家巷 ,。
蘇州是著名的狀元之鄉(xiāng),。文史專家李嘉球所撰的《蘇州狀元》一書表明,按現(xiàn)在的轄區(qū)計算,,歷史上蘇州曾出現(xiàn)過45位文狀元,、5位武狀元,其中文狀元數(shù)量占全國總量596位的7.55%,,數(shù)量遙居全國各城市之首,。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時期蘇州一共出過26名狀元,,占全國114名狀元的22.81%,、江蘇49名狀元的53.03%,而同期蘇州的人口只占全國的1%左右,。
用作蘇州狀元文化博物館的潘世恩故居,,主人潘世恩(1769年-1854年)25歲就中狀元,做官一直做到大學(xué)士(宰相),,故居為古鳳池園一部分,,現(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筑面積1825平方米,,有紗帽廳,、大廳,、鴛鴦廳 女廳等建筑。此宅還曾是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的寓所,。宅西側(cè)即臨頓路,,與觀前鄰近,地理位置較好,。
博物館中有展陳品469件,,其中文物91種共187件,還不包括故居老宅所保留下的建筑文物,,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專業(yè)博物館的基本規(guī)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