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為元代園林的代表,。1982年被定為江蘇省文物保護(hù)單位。園內(nèi)假山遍布,,長廊環(huán)繞,,樓臺隱現(xiàn),曲徑通幽,,有迷陣一般的感覺,。長廊的墻壁中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蘇軾、米芾,、黃庭堅(jiān),、蔡襄的書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詩》的碑刻作品。
獅子林東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墻深宅,曲廊環(huán)抱,。以中部的水池為中心,,疊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橋設(shè)亭,,使得全園布局緊湊,富有“山林”意境,。獅子林既有蘇州古典園林亭,、臺、樓,、閣,、廳,、堂、軒,、廊之人文景觀,,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國”之美譽(yù),。獅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湖石玲瓏,,洞壑宛轉(zhuǎn),,曲折盤旋,如入迷陣,,有“桃源十八景”之稱,。洞頂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獅子起舞之狀,。有含暉,、吐月、立玉,、昂霄等名峰,,而以獅子峰為諸峰之首。園內(nèi)建筑以燕譽(yù)堂為主,。
買購網(wǎng)原創(chuàng)圖片,,未經(jīng)許可不能轉(zhuǎn)載,版權(quán)聲明
反饋
燕譽(yù)堂堂名出自《詩經(jīng)·小雅·車舝》“式燕且譽(yù),,好而無射”,,意為燕而娛樂、始終不已之意,。燕譽(yù)堂為全園主廳,,原是園主宴客所用。此廳是蘇州園林中較為有名的鴛鴦廳,。梁上站三位神仙一位小童,,有吉星高照的意思。
指柏軒為兩層樓建筑,,全名是“揖峰指柏軒”,,出處:一是獅子林為現(xiàn)存的唯一一座“禪意”園林,其建筑名稱大多與禪宗的公案有關(guān),。指柏軒來自“趙州指柏”的典故,。另一說源于宋代朱熹的詩句“前揖廬山,一峰獨(dú)秀”;明代高啟的詩句“人來問不應(yīng),,笑指庭前柏”,。指柏軒體態(tài)高大,四周圍廊,,有欄桿圍合。軒前古柏?cái)?shù)株,,為獅子林主景之一,。
問梅閣名字出自禪宗公案,是西部園景的主體建筑,。筑于土山之上,,閣前遍植梅樹,問梅閣周邊種有一小片紅梅,、綠梅,,林中鋪地也以梅花點(diǎn)綴。重檐巍峨的問梅閣中,,懸掛“綺窗春訊”匾額,,取自唐代王維《雜詩》“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詩意,。閣內(nèi)的桌椅都以梅花造型,,桌下有精美的梅花雕刻,窗紋,、地面都有梅花圖案,,八扇屏風(fēng)上的書畫也以梅為主題,體現(xiàn)了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
石舫,,又稱旱船,人稱“不系舟”,。位于獅子林水池西北,,建于民國初年,系二十世紀(jì)最后一位園主所建,。石舫中,、后艙均為兩層,四周安有86扇鑲嵌彩色玻璃的和合窗,。舫身四面皆在水中,,船首有小石板橋與池岸相通,猶如跳板,。船身,、梁柱、屋頂為石構(gòu),門窗,、掛落,、裝修為木制。前艙聳起,,屋頂呈弧形曲面,,中船低平,屋頂為平臺,,屋艙上下二屋,,有樓梯相通。其制作精巧,,造型逼真,,細(xì)部花飾已帶有一些西洋風(fēng)味。
臥云室為僧人休居的禪房,。它呈凸字形,,兩層,上,、下各6只戧角飛翹,,造型奇特,蘇州園林中獨(dú)此一“室”,。樓閣周圍空間極狹,,似在石壁重重的山坳中?!芭P云”出自元好問詩句“何時(shí)臥云身,,因節(jié)遂疏懶”。
修竹閣南有一處黃石假山,,因其石色黃而偏紅,,號稱“小赤壁”。小赤壁矗立于山澗深潭邊,,山體下有一拱形的涵洞,。“小赤壁”北端至南端長廊矮墻,,南北長約8.6米,,東西寬約5米,面積約為43平方米,。
南區(qū)水假山東起“小赤壁”西端,,即御碑亭西側(cè)矮墻至扇亭東墻,沿花園南面走廊,,東西約長32米,,南北寬約(長廊北面矮墻至池岸邊)5.3米,面積約為169.6平方米。南區(qū)水假山(見圖3-2)峰石有十二生肖之說,,但尚能形似的有兔,、豬、猴,、馬等幾處,。
由太湖石堆砌而成,為獅子林眾多湖石峰的代表之一,,氣勢雄偉,,渦洞縱橫,玲瓏奇特,,妙趣橫生。因有擬態(tài)的九頭獅子造型而得名,。峰石粉墻襯托,,勾勒出峰石清晰的輪廓,左側(cè)有次峰相配,,翠竹搖曳,,更顯出峰石的奇曲高峻,變幻莫測,。
(3月1日—10月15日):9:30—16:30
(10月16日—次年2月):10:30—16:00
淡季(1月,、2月、3月,、6月,、11月、12月):成人票:30元,,老人/兒童票:15元,。
旺季(4月、5月,、7月,、8月、9月,、10月):成人票:40元,,老人/兒童票:20元。
公交:
乘坐518,、112,、55、262,、202,、游2、50東線、50西線,、游5南線,、811、529,、游1,、游5北線、游1北線,、游1南線,、309路即可到達(dá)。
燕譽(yù)堂——小方廳——揖峰指柏軒——古五松園——湖山亭——花藍(lán)廳——真趣亭——石舫——暗香疏影樓——飛瀑亭——問梅閣——雙香仙館——扇亭——文天祥碑亭——御碑亭——修竹閣——立雪堂——出口
獅子林雖綴山不高,,但洞壑盤旋,,嵌空奇絕;雖鑿池不深,,但回環(huán)曲折,,層次深?yuàn)W,飛瀑流泉隱沒于花木扶疏之中,。獅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風(fēng)格,,為元代園林代表作。園以疊石取勝,,洞壑宛轉(zhuǎn),,怪石林立,水池縈繞,。依山傍水有指柏軒,、真趣亭、問梅閣,、石舫,、臥云室諸構(gòu)。主廳燕譽(yù)堂是典型的鴛鴦廳形式,;指柏軒,,南面面對假山,下面靠近小池,,古柏蒼勁,;見山樓上可以看到群峰;菏花廳雕鏤精工,;五松園庭院幽雅,;湖心亭、暗香疏影樓,、扇亭等均各有特色,。園內(nèi)四周長廊縈繞,,花墻漏窗變化繁復(fù),名家書法碑帖條石珍品700余方,。
獅子林以假山著稱,,山占地面積約0.15公頃。獅子林假山是中國園林大規(guī)模假山的僅存者,,具有重要的歷史價(jià)值和藝術(shù)價(jià)值,。獅子林假山群峰起伏,奇峰怪石,。假山群共有九條路線,,21個(gè)洞口。橫向極盡迂回曲折,,豎向力求回環(huán)起伏,。
獅子林的假山,通過模擬與佛教故事有關(guān)的人體,、獅形,、獸像等,喻佛理于其中,,以達(dá)到渲染佛教氣氛之目的,。它的山洞作法也不完全是以自然山洞為藍(lán)本,,而是采用迷宮式作法,,園東部疊山全部用湖石堆砌,并以佛經(jīng)獅子座為擬態(tài)造型,,進(jìn)行抽象與夸張,。山體分上、中,、下三層,,有山洞二十一個(gè),曲徑九條,。山頂石峰有“含暉”,、“吐丹”、“玉立”,、“昂霄”,、“獅子”諸峰,各具神態(tài),,千奇百怪,。山上古柏、古松枝干蒼勁,。此假山西側(cè)設(shè)狹長水澗,,將山體分成兩部分,。跨澗而造修竹閣,,閣處模仿天然石壁溶洞形狀,,把假山連成一體。園林西部和南部山體則有瀑布,、旱澗道,、石磴道等,與建筑,、墻體和水面自然結(jié)合,,配以廣玉蘭、銀杏,、香樟和竹子等植物,。
園內(nèi)水體聚中有分。聚合型的主體水池中心有亭佇立,,曲橋連亭,。在園西假山深處,山石做懸崖狀,。一股清泉經(jīng)湖石三疊,,奔瀉而下,形成了蘇州古典園林引人注目的人造瀑布,。園中水景豐富,,溪澗泉流,迂回于洞壑峰巒之間,,隱約于林木之中,,藏尾于山石洞穴。
蘇州園林的植物配置基調(diào)是以落葉樹為主,,常綠樹為輔,。用竹類、芭蕉,、藤蘿和草花作點(diǎn)綴,,通過孤植和叢植的手法,選擇枝葉扶疏,、體態(tài)瀟灑,、色香清雅的花木,按照作畫的構(gòu)圖原理進(jìn)行栽植,,使樹木不僅成為造景的素材,,又是觀景的主題。許多樹木的種植與園林建筑和詩詞匾聯(lián),、人物典故相呼應(yīng),,喻情于草木,。獅子林的植物配置亦照此理,東部假山區(qū)以古柏和白皮松為主,,西部和南部山地則以梅,、竹、銀杏為主,。配植色香態(tài)俱佳的花木,,疏密相間,錯(cuò)落有致,,不僅增加了林木森郁的氣氛,。更使山石、建筑,、樹木溶合一體,,而成為真正的“城市山林”。指柏軒前假山上有元代古柏?cái)?shù)株,,有白皮松五棵,,姿態(tài)蒼勁,皆成畫意,。暗香疏影樓和問梅閣推窗可見三,、五株梅,疏影橫斜,,暗香浮動,。尤其問梅閣中桌椅、吊頂都是梅花形,,窗紋用冰梅紋,,書畫內(nèi)容亦與梅有關(guān),,與地上“冰壺”古井共同構(gòu)成一幅思鄉(xiāng)的畫卷,。更有文天樣《梅花詩》:“靜虛群動息,身雅一身清,;春色憑誰記,,梅花插座瓶”,借梅詠懷,,體現(xiàn)了文天祥正氣凜然的高尚情操,。山石間有六百年年銀杏一株,粗干老木,,盤根錯(cuò)節(jié)于石隙間,,夏日濃蔭庇日。秋葉燦若織錦,,成為獅子林中一美景,。
獅子林假山是中國古典園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復(fù)雜的實(shí)例之一。
元末明初建園時(shí),,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綱”的遺物,,經(jīng)過疊石名家的精妙構(gòu)思,假山群以“透,、漏,、瘦、皺”的太湖石堆疊,。假山上有石峰和石筍,,石縫間長著古樹和松柏。石筍上懸葛垂蘿,。假山分上,、中、下三層,,共有9條山路,、21個(gè)洞口。在假山頂上,,聳立著著名的五峰:居中為獅子峰,,東側(cè)為含暉峰,西側(cè)為吐月峰,。兩側(cè)為立玉,、昂霄峰及數(shù)十小峰。清代文人朱炳靖鉆過假山后寫道:“對面石勢阻,,回頭路忽通,。如穿幾曲珠,旋繞勢嵌空,,如逢八陣圖,,變化形無窮。故路忘出入,,新術(shù)迷西東,。同游偶分散,音聞人不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