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碑刻博物館是專門收藏,、研究、陳列和復制古代碑刻的專業(yè)性博物館,博物館館舍在蘇州文廟府學內(nèi),。蘇州文廟府學為北宋名臣范仲淹于景祐二年(1035年)創(chuàng)建,迄今已有980多年歷史,,歷史上有“東南學宮之首”,、“江南諸學之冠”之譽,,目前保留下來的主要建筑有:欞星門、戟門,、大成殿,、崇圣祠,、七星池、明倫堂等,其建筑多保持著明代重修時的風格,。大成殿是文廟的主體建筑,,面寬七間,,進深六間約六百平方米,有珍貴的五十根楠木柱支撐。現(xiàn)存文廟占地約15000平方米,,建筑總面積3757多平方米,,1981年在原址上建碑刻博物館,。
蘇州碑刻博物館對外展出的基本陳列有:“四大宋碑陳列”,、“大成殿孔子文化陳列”,、“清代蘇州工商經(jīng)濟碑刻陳列”,、“古代書法碑刻陳列”,、“明倫堂范仲淹與府學陳列”、“儒學碑刻陳列”、“古代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碑刻陳列”,、“現(xiàn)代書法碑刻陳列”,、“德善書院陳列”、“清風堂廉石文化陳列”等十大基本陳列,。館內(nèi)還有著名的“廉石”、“瑞石”,、“古銀杏”等文物景點。
蘇州碑刻博物館藏品以“四大宋碑”即《平江圖》,、《天文圖》、《地理圖》,、《帝王紹運圖》碑刻以及“清代蘇州工商經(jīng)濟碑刻”具有代表性。
《平江圖》:為南宋平江府城市平面圖,,是我國現(xiàn)存歷史最久,、最完整的城市平面圖,,在世界上也是較早的城市石刻平面圖,蘇州在南宋時稱為“平江”,,碑圖因此得名,。 圖碑高2米,,寬1.33米,,南宋紹定二年(1227年)呂梗等制。圖上把官署、寺觀、廟宇、園林,、城墻,、城門,、河流,、山脈等都詳細刻劃出,形象而準確地反映了當時蘇州城的城市和城市布局,,是研究古代蘇州城市規(guī)劃的寶貴史料,。
《天文圖》: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東方星象測繪圖,,南宋黃裳作,淳佑七年(1247年)在蘇州按原圖刻石成碑,;《天文圖》碑高3.7米,寬1.2米,分上、下兩部分:上為星圖,,下為釋文,。星圖以北極為中心,,繪有1440顆星。釋文共41行,,每行51字,計2091字,,簡述了天體、地球、南北極、赤道及日月食成因等天文知識,,內(nèi)容豐富,方位準確,在世界古代天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地理圖》:是南宋黃裳作的中國全國性地圖,,淳佑七年(1247年)在蘇州按原圖刻石成碑。它與現(xiàn)存西安的《華夷圖》和《禹跡圖》是現(xiàn)存我國最古老的三幅全國性地圖,。碑亦分上圖下文兩部分,,詳細刻畫出山脈、河流、湖海,、森林,、長城及各級行政機構(gòu)路,、府,、軍、州的地位置,,并將地名用“題榜”標明,極其醒目,。刻圖與我國的地圖想對照,,除海岸線出入較大,,黃河、長江的發(fā)源地不清楚外,,其余基本相符,。下部釋文共645字,,大致記述了自夏禹到南宋的歷代版圖變遷情況,。 左下角沿有刻工王致遠的47字題跋。
《帝王紹運圖》:是我國古代唯一的石刻帝王世系圖,,“紹運”即承上繼下之意。南宋黃裳作,,采用圖表的方式,將古代3500多年的國名帝號排列得十分詳盡清楚,。淳佑七年(1247年)在蘇州按原圖刻石成碑?!兜弁踅B運圖》碑高2米,,寬1.1為,,亦上圖下文,。上部以圖表分左,、中、右三路列出帝王世系,,中路列出自黃帝起碼至南宋理宗止,,共13個朝代247個帝號,,另在左,、右兩側(cè)列出秦六國、五代僭偽,、春秋十二國,、五胡十六國,。下部釋文共550字,,評述了古代“世道之理亂,,五統(tǒng)之離合”,,歌頌了宋太祖的立國之功,。
清代蘇州工商經(jīng)濟碑刻:蘇州碑刻博物館藏工商經(jīng)濟碑刻共計261方,,是歷年來從蘇州城區(qū)、以及相關(guān)蘇州的縣級市搶救征集而來,是研究明清時期工商經(jīng)濟非常重要的原始文獻及第一手史料,。就現(xiàn)存碑刻資料統(tǒng)計,,明清時期蘇州的手工行業(yè)已有三十多個主要行業(yè),,商業(yè)鋪行五十多個,明清蘇州會館和公所九十多所,。這些碑刻所包含的歷史信息使研究明清時期江南經(jīng)濟史得到多方面的啟示,,補充了地方志等文獻資料的不足,,獲得了較多的佐證材料。
博物館還藏有北宋米芾手書《朱樂圃先生墓表》,、司馬光手書《思無邪?公生明》,、南宋米友仁手書《吳郡重修大成殿記》、范成大手書《同年酬唱詩》,、宋代《吳郡登科題名錄碑》,、元代趙孟頫手書《重修儒學記》、明代《蘇州府學圖》等重要碑刻,。
游客可乘地鐵4號線,三元坊站1,、2號口下,;或乘坐102、309等公交線路在文廟(滄浪亭)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