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飲片是重要的臨床用藥之一,,如果由于混淆藥品,,可能會導致嚴重的醫(yī)療事故,所以我們應謹慎鑒別不同中藥飲片,,避免誤服,。易混淆品一般指兩種以上的飲片在形態(tài)、顏色,、質地等方面相似而易發(fā)生相互混淆的品種,,如人參飲片與西洋參飲片、天花粉飲片與山藥飲片等,。
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干燥根,;紅芪來源于豆科植物多序巖黃芪的干燥根,。二者氣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氣,,都有補氣升陽,益衛(wèi)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腫。黃芪知識大全>>
1,、外表面:黃芪外表面灰黃色或淡褐色而紅芪表面呈灰紅棕色,。
2、木部:黃芪木部具有裂隙,,而紅芪質堅而致密,。
3、皮部所占比例:黃芪切斷面皮部占半徑的2/5~3/5,,而紅芪皮部約占1/3~1/2。
生地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新鮮或干燥塊根,;玄參為玄參科植物玄參的干燥根,。兩者外表面都是灰黑色或棕褐色、微有光澤,。兩者均為性寒之品,,都有清熱涼血,滋養(yǎng)腎陰的功效,。生地與玄參皆可用于溫熱病熱人營血,,傷陰劫液而致身熱口干、神昏,、舌紅絳等證,。生地知識大全>>
1、功效作用:玄參咸寒,,其瀉火解毒之力較強,,且能軟堅散結,故咽痛喉痹,,瘰疬痰核之證以及痛腫瘡毒等證多用之,。生地甘寒質潤,苦寒清熱涼血之力為勝,,故熱病出血,,內熱消渴之證多用。
2,、顏色:玄參以水浸泡,,水呈黑色,。生地以水浸泡,水液不變色,。
3,、氣味:生地有焦糖氣,味微甜,;而玄參氣特異,,味微苦。
白術為菊科植物白術的干燥根莖,。蒼術為菊科植物茅蒼術或北蒼術的干燥根莖,。兩者都可以健脾祛濕,白術偏于利百水祛濕,,蒼術燥濕,。兩者鑒別主要看性狀。白術知識大全>>
1,、外表面:白術表面灰黃色或灰棕色,;蒼術表面灰褐色或棕黑色,有皺紋,。
2,、內部:白術內部淡黃色或淡棕色,略有菊花紋及分散的棕黃色油點,,微顯油性,;蒼術內部黃白色或灰白色,散有棕紅色油點(朱砂點),。
3,、氣味:白術氣清香,味甜微辛,,嚼之略帶黏性,;蒼術有濃郁的特異香氣。
4,、功效作用:白術以益氣健脾為主,,多用于脾虛濕困而偏于虛證者;
蒼術以苦溫燥濕健度脾為主,,適用于濕濁內阻而偏于實證者,。
白附子為泥附子的加工品種,。附子來源于毛茛科植物烏頭側根(子根)的加工品。白附子為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的干燥塊莖,習稱“禹白附”,。關白附為毛茛科植物黃花烏頭的塊根,。
1、功效作用:白附片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功效,被稱為“補火助陽第一要藥,;白附子功效為燥濕化痰,,祛風止痛,解毒善結,;關白附為祛風濕,,止痛?!?/p>
2,、三者都有毒性,但毒性大?。宏P白附>白附子>白附片,。
黃柏為蕓香科植物黃皮樹的干燥樹皮。習稱“川黃柏”,。關黃柏為蕓香科植物黃檗的干燥樹皮,。二者功效都為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從2005版藥典開始分成黃柏和關黃柏,。
1,、成分含量:二者干燥品含小檗堿以鹽酸小檗堿計,黃柏要求不得小于3.0%,,而關黃柏不得少于0.60%,。
2、外觀性狀:二者飲片的內外表皮,、斷面看,,黃柏的顏色都比關黃柏深。黃柏內表面具有細密的縱棱紋,,關黃柏一般沒有,。
桃仁為薔蔽科植物桃和山桃的干燥成熟種子;杏仁為薔薇科植物山杏,、東北杏,、西伯利亞杏及杏的干燥成熟種子。二者均屬同科不同植物,,它們都有潤腸通便的功效,。二者在形態(tài),、顏色上非常相似,但功效不同,,性味,、外形亦有區(qū)別。杏仁知識大全>>
1,、功效作用:桃仁屬活血祛痰藥,。有活血化淤之功,主要治療痛經,、血瘀經閉,、產后瘀滯腹痛、腸痛等癥,;杏仁屬止咳平喘藥,。有苦澀降氣、止咳平喘之功,,主要用于治療咳嗽氣喘等,。
2、性味:桃仁性平,、味苦,,歸心、肝,、肺,、大腸經;杏仁性微溫,、味苦,,歸肺、大腸經,。
3,、外形:桃仁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呈長扁卵形,,體扁平,;杏仁表面黃棕色或深棕色,呈扁偏心形,,體肥厚,。
通草為五加科植物通脫木的干燥莖髓,而小通草為旌節(jié)花科植物喜馬山旌節(jié)花及中國旌節(jié)花或山茱萸科植物青莢葉的干燥莖髓,。二個功效相似,,都有清熱,利尿,下乳之功,。通草知識大全>>
1,、斷面:通草斷面是空心的,縱剖面薄膜呈梯狀排列,,而小通草斷面是實心的,。
青果為橄欖科植物橄欖的干燥成熟果實。西青果,,又名“藏青果”,,為使君子科植物訶子或絨毛訶子的干燥成熟果實。二者的功效大致相同,,為清熱生津,,利咽解毒,用于慢性咽喉炎,,聲音嘶啞,,咽喉干燥。
1,、兩端性狀:青果兩端鈍園,,西青果一端尖,另一端鈍,。
2,、果實內部:青果內有3室,各有種子1粒,;西青果內部?只有1室,,常呈空心狀。
乳香為橄欖科植物卡氏乳香樹及同屬其他數種植物皮部切傷后滲出的油膠樹脂,。沒藥為橄欖科植物沒藥樹及同屬他種植物樹干皮部滲出的油膠樹脂,。二者均能活血行氣,消腫斂瘡生肌,,均用治血瘀經閉、痛經,、心腹瘀痛,、跌打損傷、癰疽疔瘡潰瘍不斂諸證,。沒藥配伍乳香,,用治行氣活血,散瘀活血,,相須為用相得益彰,。但孕婦、無瘀滯者忌服,胃弱者慎用,。
1,、功效作用:乳香偏于活血行氣,化瘀散滯,,為氣滯血瘀證常用之品,,尤多用于各種痛經,故臨床應用范圍甚廣,;沒藥長于散瘀止痛,,瘀血阻滯之心腹疼痛、癥瘕積聚,、跌打損傷,、瘀滯腫痛者多用之。
2,、性味歸經:乳香辛散苦溫通,,歸經心、肝,、脾三經,;沒藥味苦性平,歸經心,、肝,、脾三經。
3,、外形:乳香淡黃色,,有時微帶綠色或棕紅色;沒藥呈紅棕色或黃棕色,。
4,、鑒別:乳香遇熱變軟,燒之微有香氣,,冒黑煙,,并遺留黑色殘渣。與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乳狀液,。沒藥遇熱變軟,與少量水共研形成黃棕色乳狀液,。
天花粉為葫蘆科植物栝樓的干燥根,。山藥為薯蕷科植物薯蕷的干燥塊莖。二者飲片顏色和大小相似,,但性狀,、功效有所不同,。山藥知識大全>>
1、切面:山藥斷面白色,;天花粉橫切面可見黃色小孔略呈放射狀排列,。
2、顏色:山藥表面為黃白色或潔白色,。質脆易斷,,斷面白色,顆粒狀富粉性,;天花粉斷面白色或淡黃色,富粉性,,可見棕黃色導管小孔(維管束),。
3、氣味:天花粉無臭,、味微苦,;山藥味淡微酸,嚼之發(fā)黏,。
4,、功效作用:山藥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于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等證;天花粉清熱生津,,消腫排膿,。用于熱病煩渴,肺熱燥咳,,內熱消渴,,瘡瘍腫毒等證。
姜黃為姜科植物姜黃的干燥根莖,,而片姜黃為植物溫郁金的干燥根莖,。二者都具有破血行氣,,通徑止痛之功,。
1,、表皮顏色:姜黃表皮為深黃色,片姜黃為灰黃色,。
2,、切面顏色和質地:姜黃切面棕黃色至金黃色,角質樣,。片姜黃為灰白色至棕黃色,,略粉質,具多數筋脈點,。
蘇木為豆科小喬木或灌木的干燥心材,。降香為豆科植物降香檀樹干和根的干燥心材。二者屬于同科植物藥材,。
1,、性狀:蘇木為長條形或不規(guī)則形的片,長短粗細 不等,,表面黃紅色或棕紅色,,有暗紫色,質堅 硬 ,,無嗅 味微澀,。降香為長條形或不規(guī)則片塊,長短粗細不 等,。表面棕紅色或暗紫色,。斷面不整 齊 質 硬 不易折斷,氣香,,味微苦,。
2、理化鑒別:蘇木取碎片投于熱水中,,水染成紅色,,加酸變成黃色,再加堿液,,仍變成紅色,。降香用火燒之香氣濃郁有黑煙及油流出。燒完留有白灰,。入水下沉,,水液不變色。
人參為五加科植物人參根的切片,。西洋參為五加科植西洋參根的切片,。二者雖為同科同屬植物的根,所含化學成分也基本相同,,但藥性不同,,臨床功效也不完全相同,。二者的飲片均為為圓形、類圓形的薄片,,切面類白色,,均具有味微苦、甘的性狀,,所以屬于易混淆的中藥飲片之一,,但二者也有不同之處。人參知識大全>> 西洋參知識大全>>
1,、功效作用:西洋參性平,,具有補氣生津,清火除煩等功效,,常用于滋補降火,;人參性熱,具有大補元氣以及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于提氣助火,。
2、外觀:人參飲片表面的橫紋較粗大,,有多數深縱紋而且較粗糙,。斷面呈黃白色,具有“菊花紋”狀的花紋,;而西洋參根部較短,,表面上端橫紋較細小,它的斷面呈白色,,具有“梅花紋”狀的花紋,。
砒石為天然的砷華礦石,或由毒砂(硫砷鐵礦),、雄黃加工制造而成,。滑石為單斜晶系滑石的礦石或高嶺石,,前者稱硬滑石,。
1、形狀:砒石為不規(guī)則的塊狀結晶體,,砒石略透明或不透明,;滑石分硬、軟兩種,,硬者為不規(guī)則的塊片狀石質,,軟者為不規(guī)則的塊狀土質,滑石硬者薄片微透明,,軟者不透明,。
2,、顏色:紅砒粉紅色、黃色或紅色,,白砒無色或白色;滑石硬者白色,、黃白色或淡藍灰色,,軟者白色或夾雜淺棕色、淺紅色,。
3,、粉末:砒石為白色、淺黃色或粉紅色,,小顆粒半透明,,具光澤;滑石硬品白色,,泡松,,具細膩滑潤感,軟品淺黃色或白色,,具潤滑感,,小顆粒不透明。
徐長卿為蘿藦科植物徐長卿的干燥根和根莖,,而細辛為馬兜鈴科植物北細辛,、漢城細辛或華細辛的干燥根和根莖。二者均具有止痛之功,,徐長卿往往可以代替細辛使用,。
1、功效作用:徐長卿有祛風,,化濕,,止痛止癢功效,用量3-12g,,后下,。而細辛有祛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之功,用量1-3g,。散劑每次服用0.5-1g,。一般歷代醫(yī)家都遵守細辛用法不過錢之說,
2,、二者簡單鑒別就是徐長卿的香氣比較渾濁的,。
總結:中藥材種類眾多,,雖然有些藥材外觀相似,但是功用卻是大大不同的,,如果入藥時將其混淆,,可能導致嚴重后果,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一定的藥材知識,,能夠簡單鑒別不同藥材的異同,。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常用中藥飲片的鑒別與應用,希望能幫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