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格烏洋芋是貴州有名的“薯中精美”食品,。因其主產(chǎn)地在盤縣四格鄉(xiāng)而得名,。四格烏洋芋基地地處集“中國南方特有的高山草原、神秘的高原佛光,、寧靜的高原湖泊”一體的貴州第二屋脊——烏蒙大草原風景名勝區(qū)內(nèi),,每年成片美麗的烏洋芋花,,倍受游客青睞;洋芋外形近橢圓形,,表皮為紫色,,薄而光滑,肉質(zhì)為深紫色與淺紫色交錯,。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傳統(tǒng)的種植方法,造就了四格烏洋芋皮層和髓部均含有較多的花青素,,富含硒、鋅,、鉬等多種微量元素,。爭奇斗艷的點點繁花,清香回甜的口感,,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似乎在講述四格烏洋芋與貴州第二屋脊——烏蒙大草原的故事……
四格烏洋芋是貴州有名的地方洋芋品種,在貴州有上百年的種植歷史,。其名稱因其主產(chǎn)地盤縣四格鄉(xiāng)而得名,。
四格烏洋芋不僅含有普通洋芋的各種營養(yǎng)成分,還富含花青素,,使烏洋芋具有誘人的色澤,。同時,四格烏洋芋種植以農(nóng)家肥為主,,不適應化肥和農(nóng)藥,,是一種純天然、無公害,、綠色的營養(yǎng)保健食物原料,。
簡介
類別形態(tài)
烏洋芋,是洋芋的一類優(yōu)良特異變種,,為茄科植物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 L)的塊莖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珠高30—2000px,;莖分地上莖和地下莖兩部分,,地下塊莖呈橢圓形,扁圓形或長圓形,,直徑約5-8cm,;外皮為紫色或黑色,內(nèi)為紫色或黑紫色,,具芽眼,;著生于匍匐莖上,,成密集狀;為奇數(shù)不相等的羽狀復葉,;總?cè)~柄長3-125px,,小葉柄長1-8mm;小葉6-8對,,常大小相間,,卵形或矩圓形,最大者長約150px,,最小者長寬均不及25px,,先端鈍尖,基部稍不等,,全緣,,兩面均被白色疏柔毛,葉脈在下面突起,,側(cè)脈每邊6-7條,,先端略彎;傘花序頂生,,后側(cè)生,;花萼鐘形,直徑約25px,,外被疏柔毛,,5裂,裂片披針形,,先端長漸尖,;花冠輻射狀,白色或藍紫色,,直徑2.5-75px,,花冠筒隱于萼內(nèi),先端漸5裂,,裂片略呈三角形,;雄蕊5,花絲短,,花藥長圓形,,約為花絲的5倍長;雌蕊1,,子房上位,,2室,花柱較雄蕊稍長,,柱頭頭狀,,結(jié)實少,;漿果圓球形,光滑,,直徑約37.5px,,熟時紅色。種子扁圓形,;花期夏季,;其塊莖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糧食,、蔬菜兼用作物,。
感官特點
四格烏洋芋外形粒小、呈近橢圓形,,直徑約在5—200px,,皮薄而光滑,表皮為烏紫色,,內(nèi)呈深紫色與淺紫交替轉(zhuǎn)心樣,質(zhì)硬不堅,,氣味清香,,入口滑糯而不干,并帶有濃郁的回甜味,,所富含的微量元素與花青素使得烏洋芋顏色甚是好看,,且?guī)в刑厥獾南阄叮屖秤谜叽烬X留香,,回味無窮,。
生長環(huán)境
1.四格位于盤縣最北端、全鄉(xiāng)海拔在1200——2800米之間,,屬云貴高原中段過渡地帶,,山地特點特別突出,高海拔的自然條件,為盤縣四格烏洋芋提供了絕好的生長環(huán)境,。
2.四格境內(nèi)洋芋類塊莖植物生長的土壤地質(zhì)條件非常好,,土層疏松深厚,為營養(yǎng)豐富的黃棕壤,,且土壤中多含硒,、鋅、鉬,,這造就了盤縣四格烏洋芋富含硒,、鋅、鉬等多種微量元素的特征,。
知名度
2012年,,盤縣攜四格烏洋芋在廣東開展“2012年廣東貴州省馬鈴薯產(chǎn)業(yè)推介會”,,并參加了“2012中國馬鈴薯大會”,均獲好評,,惹得參會人員駐足觀看,、品嘗。四格烏洋芋基地位于美麗的烏蒙大草原下部,,每年成片的烏洋芋種植地開滿烏洋芋花的風景,,甚是美麗,至今已然成為盤縣又一有名的旅游風景區(qū),,不少游客慕名而來,,不僅能欣賞美麗搖曳的烏洋芋花,還能親眼見到和品嘗到傳說中的烏洋芋,。
營養(yǎng)價值
四格烏洋芋較普通洋芋,,干物質(zhì)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顯著高于(P<0.05和0.01);蛋白質(zhì),、粗脂肪,、灰分含量無明顯差異;富含較高的Se,、Fe,、Ca、P等礦物質(zhì),;最主要的,,四格烏洋芋的皮層和髓部均含有較多的花青素,皮層含量極甚,;其淀粉質(zhì)量情況亦優(yōu)于其他類的烏洋芋,。因此,四格烏洋芋具有比普通洋芋,,乃至其他類的烏洋芋,,更佳的營養(yǎng)價值和保健功能。
種植技術(shù)
1 環(huán)境要求
應選擇符GB 3095,、GB 5084和GB 15618要求,,海拔1700至2500米,土壤類型主要為黃棕壤,、沙壤土,。土壤pH值5.5至7.5,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1%,,土層厚度≥375px,。
2 定語主術(shù)語
2.1 四格烏洋芋
產(chǎn)于盤縣境內(nèi),海拔1700米以上的,,以四格烏洋芋為種源,,采用傳統(tǒng)種植方法種植采收的洋芋,。
3 栽培管理
3.1 整地:選擇土層深厚,土壤疏松肥沃的沙質(zhì)土或沙壤土為宜,,深耕,,深度可達30厘米,打碎土塊,,平整土地,,去掉雜物。
3.2 播種:在2月下旬—3月下旬播種,,凈作,,播種時直接開淺溝擺種擺肥,按50-60厘米行距,,30-40厘米的株距進行播種,,播種深厚與土壤質(zhì)量適宜,出苗后加強苗期及中后期的鋤草,、培土,、澆水、追肥等管理,。
3.3 規(guī)范化種植:種植密度和深度,,100—110厘米開廂,窄行距30-40厘米,,雙溝起壟,窩距30一35厘米,,每畝保持在4000窩左右,。最好選用20一25克的小整薯播種,若種薯過大應切塊種植,,切塊大小掌握在20一25克,,并做好切口消毒。凈作播種量在350-400斤,,套作250-300斤,,播種深度以10—l5厘米為宜。適宜的播種深度可防止凍傷或曬傷薯塊,,也可增加結(jié)薯層次,。種植密度3800-4000株
3.4 間作套種。以烏洋芋和玉米套種為主,,它主要分為兩種帶型,;—是135厘米帶型,烏洋芋,、玉米各種兩行,,烏洋芋按30厘米×18厘米的行株距播種,。烏洋芋與玉米間距66厘米;玉米間行距33厘米,,株距21厘米,;另一種是150厘米帶型,烏洋芋按36-45厘米×18厘米的行株距播種兩行,,留空帶按45厘米×18厘米的行株距春播玉米兩行,,距烏洋芋36-40厘米。
3.5 田間管理
3.51中耕培土:第一次中耕:在4月中下旬進行第一次中耕,,深度5-8厘米,,同時追復合肥15千克。第二次中耕:在現(xiàn)蕾時,,進行第二次中耕,,第二次中耕比第一次中耕要淺,同時追施復合肥30千克,,并結(jié)合培土,,培土厚度不超過5-8厘米,以增厚結(jié)薯層,,避免薯塊外露,,降低品質(zhì)。
3.52合理追肥,,第一次施肥:苗芽要破土而出時,,第一次進行追肥,畝施尿素10公斤,,硫酸鉀15公斤,。第二次施肥:現(xiàn)蕾后,進行第二次追肥,,根據(jù)現(xiàn)蕾期的生長情況進行追肥量,,現(xiàn)蕾期株高為40厘米,畝施20擔人糞尿或尿素8公斤,,碳酸氫銨15公斤,。
3.6 治病蟲害防治
3.61病蟲害主要有晚疫病、病毒病,、塊莖蛾和蚜蟲,。要以預防為主,積極綜合防治,,
應及時進行疏枝,,去除病枝、弱枝,增強通風透光,,減少病害,。
3.62頁面防治,根據(jù)幼苗的漲勢情況,,在5月上旬第一次噴施濃度為1%的安泰森和葉面肥磷酸二氫鉀,。第二次防治:6中旬達到盛花期,實施第二次葉面噴施,,噴施濃度為2%的安泰森和葉面肥磷酸二氫鉀,。
4 采收
采收時間: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下旬
采收要求:大部分莖葉變黃,塊莖停止膨大時是最佳收獲期,。
5 貯藏
原地保護,,采收窖藏,集中入庫,。
花青素的作用
1.抵抗自由基,,預防各種自由基產(chǎn)生的疾病。
2.幫助Vc,、Ve吸收利用,,增強抗氧化能力。
3.增強人體免疫系統(tǒng),,增加人體抗力,。
4.保護血管,增強血管抵抗力,,減低毛細血管的脆性,,保持血管的通透性,增強毛細血管,、靜脈,、動脈的機能,增進循環(huán)系統(tǒng),,降低心血管的疾病發(fā)病率。
5.改善靜脈曲張及水腫,;降低糖尿病的發(fā)病危險,,降低糖尿病的并發(fā)癥的產(chǎn)生。
6.通過血腦屏障,,改善退行性老年癡呆,。
7.保護細胞內(nèi)基因不被攻擊,降低各種癌癥的發(fā)病率,。
8.降低LDL膽固醇,,避免動脈硬化的產(chǎn)生;抗發(fā)炎,,對非菌性炎癥如關(guān)節(jié)炎等疾病有防治的作用,;增強皮膚的彈性,,保護皮膚,促進皮膚的健康,。
去皮妙招
妙招一:鋼絲球給土豆去皮
用鋼絲球給土豆去皮是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具體過程是,買回來的土豆用清水沖洗一下,,然后用干凈的鋼絲球輕搓土豆表面,,就能輕松的將土豆外面一層薄薄的皮去掉。這種方法不會損傷土豆里面的肉質(zhì)部分,。
妙招二:冷熱水浸泡法給土豆去皮
土豆洗凈表面的泥巴后,,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將土豆煮熟,。煮好的土豆從水中撈出,放入事先準備好的冰水中,,浸泡5秒鐘,,拿出來用兩手握住土豆兩端,向外稍稍用力,,土豆就會從中間的裂口處蹦出來,。
家常食譜
烏洋芋沙拉
原料:烏洋芋,
調(diào)料:蛋黃沙拉醬50g,,礦泉水20g,,鹽5g,白砂糖5g,,味精,,
制法:將烏洋芋洗凈去皮,切絲,,漂洗一下,,撈起控干水份待用。將沙拉醬放于碗內(nèi),,加礦泉水,,用筷子或小勺調(diào)勻,加鹽,、白砂糖,、味精調(diào)好味后,放入烏洋芋絲拌勻即可,。
特點:色澤宜人,,清香脆口。
回鍋烏洋芋
原料:烏洋芋250g
輔調(diào)料:香蒜苗50g,老姜3g,,大蒜3g,,碎米芽菜3g,老抽2g,,鹽3g,,白糖3g,味精1g,,雞粉1g,,色拉油5g
制法:
1.烏洋芋洗凈去皮切片待用(用清水洗過),蒜苗切節(jié),,姜蒜切片,。
2.鍋燒水至沸,下土豆片快速過水至斷生,,撈起待用,。
3.鍋燒熱,下色拉油燒熱,,下姜蒜片爆香后,,入烏洋芋翻炒,續(xù)下老抽,、芽菜,、鹽、白糖,、雞精,、味精炒勻后,再下蒜苗節(jié)炒幾下即可
特點:色澤醬紅,,清香軟糯,,咸鮮可口。
烏洋芋燒雞
原料:仔公雞(最好烏仔雞)300g,,烏洋芋200g,。
調(diào)料:老姜片3g,大蔥節(jié)5g,,八角2g,,三奈3g,干辣椒節(jié)適量,,干花椒粒適量,鹽5g,,雞精1g,,味精1g,水淀粉5g,色拉油適量,花雕酒2g。
制法:
1.仔公雞洗凈,,剁成塊,,烏洋芋洗凈去皮,切塊備用,。
2.蔥、炒香,放入雞塊加花雕酒達扁炒香后,,摻清水。
3.大火燒沸,,揀去浮沫,。轉(zhuǎn)小火燒略30分鐘軟爛。
4.另取一鍋上火,、放入色拉油和烏洋芋塊,,小火浸炸至土豆酥熟,撈起放入燒雞的鍋內(nèi),,加鹽,、雞精、味精調(diào)味,,大火收汁,。調(diào)勻即可。
特點:口咸粑軟,,營養(yǎng)豐富均衡,。
烏洋芋泥
原料:烏洋芋300g
調(diào)料:雞湯適量,雞粉2g,,鹽5g,味精1g,,姜蒜片5g,小蔥花10g,,色拉油適量
制法:
1.將烏洋芋洗凈去皮切塊,,蒸粑,放在砧板上,,用刀身壓成泥,。
2.炒鍋上火,下色拉油燒熱,,放入姜蒜片爆香撈起不用,,下烏洋芋泥翻炒,邊炒邊下雞湯解松后,,加雞粉,、鹽,、味精炒入味后,最后放入小蔥花炒勻即可,。
特點:咸鮮味美,,蔥香味濃。